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看安全观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7-05-29 04:02

  本文关键词: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看安全观的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和平与安全问题一直是国际关系理论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伴随着国际关系现实的发展变化 ,国际关系理论从古典现实主义一统天下发展到今天众多理论的百家争鸣 ,这也引起了安全观的演变。将安全观变化的探究置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框架内 ,有助于把握安全观演进的外部原因及不同安全观的理论依据 ,从而为冷战后更进一步探讨安全理论提供一个广阔的视角。
【作者单位】: 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91
【关键词】国际关系理论 安全观 新现实主义 相互依赖 安全困境
【分类号】:D80
【正文快照】: 安全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 ,也是国际关系学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关于安全的定义 ,一直存有争议。现有的安全概念 ,如过于宽泛 ,无所不包 ,则没有实际意义 ;如过于狭窄 ,范围局限 ,则无助于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应该承认 ,在定义安全概念时兼顾主观和客观两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贺颖,周际翔,项玫;浅析国家“软权力”理论[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朱峰;浅议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软权力”[J];国际论坛;2002年02期

3 刘庆;王利涛;;近年国内软力量理论研究综述[J];国际论坛;2007年03期

4 张志越;赖海榕;刘承礼;;软实力的概念及其对我国的政策意涵[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03期

5 宋效峰;试析中国和平崛起中的软权力因素[J];兰州学刊;2005年03期

6 郭树永;评“国际制度和平论”[J];欧洲;2000年01期

7 喻希来,吴紫辰;世界新秩序与新兴大国的历史抉择[J];战略与管理;1998年02期

8 喻希来;新兴世界大国的成长之旅:光荣与梦想——20世纪中国历史总成绩的回顾[J];战略与管理;199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魏光明;霸权及其理论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2 汪晓风;信息与国家安全[D];复旦大学;2005年

3 储新宇;区域秩序的建构与中国的策略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4 李小军;导弹扩散及其控制制度[D];复旦大学;2006年

5 刘渝梅;东亚地区合作与中国的软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包仕国;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长安;软国力竞争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皋艳;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软权力建设[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3 王红军;防御性现实主义的安全观及其对中国安全战略的启示[D];河南大学;2004年

4 崔殿营;信息革命时代大国政治的软硬权力变位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高伟;民族凝聚力:综合国力竞争中的软力量[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英杰;论软力量的价值及中国软力量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玉华;文化外交与中韩关系中的文化因素[D];暨南大学;2006年

8 周佳霓;台湾“文化外交”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国林霞;中国的软力量及其构建[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费芸;欧盟安全观与东盟安全观比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华堂;“9·11”后美欧安全观的碰撞与大西洋联盟的走向[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02期

2 吴鹏;试论我国亚太地区安全观及发展[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06期

3 任飞;安全观转型与中印安全合作[J];南亚研究季刊;2004年03期

4 侯少文;;构建新的安全观[J];北京观察;2003年07期

5 李洪波;试析“综合安全观”指导下的中国对外政策选择[J];太平洋学报;2004年07期

6 徐弃郁;体系安全——安全观的新类型[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06期

7 尹希成;一种新的安全观——学习我国政府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J];理论学习;2003年02期

8 余万里;;全球化时代的民间外交[J];国际观察;2008年05期

9 张小兵,王军;浅析美国人的安全观[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汪晓风;从相互依赖到全球化—国际合作理论的发展[J];国际论坛;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宝元;张晓艳;;江泽民综合安全观浅探[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鸿渊;;论网络主权与新的国家安全观[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3 刘德林;;新时期两岸关系的基本思路[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余万里;;中国的非传统安全观及其“泛安全化”(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俊峰;安全也是“硬要求”[N];中国国防报;2009年

2 孙东民;日本安全观重大转变[N];人民日报;2004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李东燕;联合国的安全观与非传统安全[N];中国人口报;2005年

4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教授 田保传;共建世博“阳光驿站”[N];解放日报;2010年

5 毕于坤 周勇;树立正确的训练安全观[N];战士报;2009年

6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沈丁立;朝鲜弃核必先改变安全观[N];东方早报;2009年

7 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 执笔 王幸生 刘开华 胡映卫;论树立综合安全观[N];解放军报;2010年

8 许宏治;美洲 两种安全观的冲撞[N];人民日报;2004年

9 邓伟志;树立儿童问题新的安全观[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裘元伦;欧洲的安全观[N];学习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顺;战略稳定性中的相互依赖因素[D];清华大学;2012年

2 郭忆薇;冷战以来美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小华;观念与国家安全:中国安全观的变化(1982—2002)[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赵宇敏;从文化的影响看中美关系[D];外交学院;2011年

5 刘普;政治安全:网络时代的挑战与对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6 朱宇凡;中印海上安全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7 张玉夺;新干涉主义研究——以美国为中心[D];吉林大学;2004年

8 于迎丽;美国拒绝《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赵良英;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0年

10 王文奇;美国安全战略与对外援助政策研究(1989-2008)[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少华;“9·11”后美国安全观的调整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永超;乔治·W·布什政府安全观研究[D];外交学院;2005年

3 张洁;女性主义安全观[D];南京大学;2012年

4 王红军;防御性现实主义的安全观及其对中国安全战略的启示[D];河南大学;2004年

5 敬保民;论江泽民的国家安全观[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6 王玉玉;亚洲安全的SCO新模式[D];青岛大学;2005年

7 刘凯军;新安全观与中国国家安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世慧;进攻性现实主义权力观、安全观评析[D];苏州大学;2008年

9 曹立群;相互依赖与共赢: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林泉;从“9·11”事件透视美国的安全观转变和危机决策[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看安全观的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4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404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d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