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迈克尔·沃尔泽的国际关系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02 14:03

  本文关键词:宽容·道德·正义——迈克尔·沃尔泽的国际关系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天津师范大学》 2010年

宽容·道德·正义——迈克尔·沃尔泽的国际关系思想研究

廖春勇  

【摘要】: 迈克尔·沃尔泽(Walzer Michael)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他结合政治哲学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的有益尝试,不仅为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而且也为国际政治伦理学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知识积累。在这个意义上,沃尔泽不但是一位纯粹的政治哲学家,而且也是一位深邃的国际政治思想家。欲深入了解和探究沃尔泽是如何将政治哲学应用到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以及他的国际社会、国际道德、国际正义等思想,对他的国际关系思想做一个较为深入、全面的学习和研究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基于以上思考,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目前关于沃尔泽国际关系思想的研究现状,明确本文应采用的写作方法,并勾勒出文章的写作框架。 第二部分简要说明沃尔泽对国际社会的基本看法,该部分奠定了其国际关系思想的基础。沃尔泽认为国际社会是一个极弱的宽容体制,宽容是国际社会的根本属性。宽容的存在为国际道德提供了可能。 第三部分重点论述沃尔泽的国际道德思想。既然国际社会是一个极弱的宽容体制,这使得国际道德得以在行为体的互动实践中形成并产生约束力。沃尔泽首先批判了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学者对国际道德的基本看法,进而提出了自己关于国际道德的基本认识:主要包括国际道德现实,国际道德的主体,作用机理及其表现形式等等。而“善的理论”以及社群主义思想构成该理论大厦的哲学基础。 第四部分阐发了沃尔泽的正义思想,包括正义战争论和国际正义两方面内容。正义战争论部分主要涉及开战正义、作战正义以及战后正义等三个方面内容,以及暗含其中的一般正义思想;国际正义部分主要说明沃尔泽的“全球多元主义理论以及作为该理论哲学基础的多元正义思想。 第五部分简要批判了沃尔泽国际关系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沃尔泽国际关系思想的学术贡献及特点、局限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战争、道德的当下性思考。 结语部分扼要总结了本文的研究以及可能由此引致的研究议题和研究议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80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2
  • 一、选题意义8-9
  • 二、研究现状9-11
  • 三、研究方法说明11
  • 四、分析框架与结构安排11-12
  • 第一章 国际社会:宽容性VS.无政府性12-16
  • 一、无政府性12-14
  • 二、宽容性是国际社会的根本属性14-16
  • 第二章 国际道德:并非国际社会的缄默地带16-26
  • 一、道德在国际社会中是否缄默无声?16-18
  • 二、为国际道德收复失地:沃尔泽对国际道德问题的基本认识18-22
  • (一) 国际道德现实18-19
  • (二) 国际道德主体、作用机理及其表现形式19-22
  • 三、沃尔泽国际道德思想的政治哲学基础22-26
  • (一) 社群主义23-25
  • (二) "善的理论"(theory of goods)25-26
  • 第三章 正义:国际社会永恒的追求26-39
  • 一、战争:富有争议却不失止义27-35
  • (一) 沃尔泽的正义战争思想27-33
  • (二) 沃尔泽正义战争思想的政治哲学基础33-35
  • 二、国际正义:亟待开发的沃土35-39
  • (一) 全球多元主义(Global Pluralism)35-37
  • (二) 沃尔泽国际正义观的政治哲学基础:多元止义37-39
  • 第四章 剑走偏锋却思想深邃:沃尔泽国际关系思想批判39-47
  • 一、沃尔泽国际关系思想的学术贡献及基本特点40-43
  • (一) 沃尔泽对国际关系思想的贡献40-41
  • (二) 沃尔泽国际关系思想的基本特点41-43
  • 二、沃尔泽国际关系思想的局限及其现实意义43-47
  • (一) 沃尔泽国际关系思想的局限及其修正43-45
  • (二) 沃尔泽国际关系思想的当下意义45-47
  • 结语 未竞的思考:关于政治哲学与国际关系理论的链接问题47-48
  • 参考文献48-50
  • 一、著作类48-49
  • 二、文章类49-50
  • 后记5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潇枫 ,贾亚君;国际政治伦理研究的问题与困惑[J];国际政治研究;2000年03期

    2 张秀;两个国家、两种多元正义论——M·沃尔泽与D·米勒多元主义正义论之初步比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张艳婉;杨溪阁;;当代西方的正义新路——沃尔泽多元正义论浅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高信奇;;沃尔泽的多元正义论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5期

    5 陈应春;;多元的正义、复合的平等——沃尔泽正义观解读[J];理论界;2008年04期

    6 张书元;石斌;;沃尔泽的正义战争论述评——兼论美国学术理论界有关海外军事干涉的思想分野[J];美国研究;2007年03期

    7 哈刚;;沃尔泽多元主义正义观及其局限[J];宁夏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8 翁祖彪;;复合平等理论及其对转型期中国的借鉴意义——读沃尔泽《正义诸领域》有感[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张秀;;两种多元主义正义论的比较——迈克尔·沃尔泽与戴维·米勒正义理论的异同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6年01期

    10 王存刚;;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历史向度[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焦得刚;;国际关系三大主流学派的权力观及其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4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6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建树;;历史学与国际关系研究[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1期

    2 刘擎;面对多元价值冲突的困境——伯林论题的再考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谢华;国际关系理论与历史学[J];理论探索;2004年03期

    4 陈乐民;我为什么要进入文明史的研究[J];欧洲研究;2004年01期

    5 陈志强;国际关系研究视角中的世界史[J];史学集刊;2003年04期

    6 秦亚青;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关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个假设[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1期

    7 亚历山大·温特,秦亚青;世界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目的论与无政府逻辑[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11期

    8 时殷弘;关于国际关系的历史理解[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10期

    9 秦治来;;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历史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3期

    10 张曙光;;冷战国际史与国际关系理论的链接——构建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体系的路径探索[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军;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滥觞——《二十年危机》与爱德华·卡尔的国际关系思想研究[J];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05期

    2 余意;;卡尔与摩根索国际关系思想比较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7年05期

    3 花勇;;近年国内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研究的进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6期

    4 肖飒;建国以来毛泽东国际关系思想浅探[J];云南社会科学;1993年06期

    5 周桂银,党新凯;权力政治、国家体系和国际关系思想传统——马丁·怀特的国际关系思想[J];欧洲研究;2005年01期

    6 李会明;;江泽民国际关系思想之阐释[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石斌;展望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邓小平国际关系思想学习笔记[J];社会主义研究;1997年01期

    8 秦正为;;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斯大林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J];洛阳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秦正为;;斯大林的国家利益观[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石中光;;“和谐世界”思想——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新发展[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杰豪;;国际和谐与国际法的“系统平衡论”——权力、利益与道德的范畴[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2 高翔;;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宪政法治——国际社会的动态演进与静态存在模式解析[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蓝楠;;国际社会关于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调控探析[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谢小庆;;论国际法的历史类型[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花勇;;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世界交往的视角[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6 浦启华;;韬光养晦与积极的外交战略[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项宇琳;;反对邪教的国际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A];邪教防范与治理对策学术论文精选[C];2003年

    8 Marilo ruiz de Elvira;;论灾害预防文化[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9 康治民;;家庭和谐促健康长寿[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郝振君;;试析国际社会对扫盲教育问题认识的演进过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日华 广东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王俊鸣;[N];科技日报;2005年

    3 刘铮;[N];中国矿业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汪嘉波;[N];光明日报;2006年

    5 阎蔚;[N];工人日报;2007年

    6 卞晨光;[N];科技日报;2006年

    7 ;[N];人民日报;2006年

    8 廖政军;[N];人民日报;2007年

    9 富强;[N];四平日报;2006年

    10 马震;[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伟;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江海平;国际习惯法理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花勇;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社会学思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张红;论跨国公司角色行为的社会向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孙豫宁;北极治理模式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6 薛晓芃;国际公害物品的管理[D];外交学院;2007年

    7 高英彤;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共产党对外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丁工;中等强国的崛起与中国外交布局的调整[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9 苗红妮;国际社会理论与英国学派的发展[D];外交学院;2005年

    10 张东宁;冷战后世界秩序的变化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春勇;宽容·道德·正义——迈克尔·沃尔泽的国际关系思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皓;大国和领袖 战争与和平[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路云飞;越南融入国际社会进程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4 胡伟;浅析国际政治中的道德因素[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5 黄剑东;国际政治道德建设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6 耿超;国际关系视野中的哈贝马斯商谈伦理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云莲;摩根索的权力观与威尔逊的道德观[D];清华大学;2004年

    8 唐高略;小国安全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颖;朝鲜粮食危机与国际社会的援助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10 祁金水;当代国际恐怖主义探析[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宽容·道德·正义——迈克尔·沃尔泽的国际关系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3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53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f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