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钢铁侠复仇者联盟_欧亚联盟成员_范丽君:俄罗斯“欧亚联盟”与“中蒙俄经济走廊”构建

发布时间:2016-06-09 19:00

  本文关键词:欧亚联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文章摘自《2015年战略评估报告》 作者范丽君系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与蒙古研究所研究员


  内容提要

  2014年对中俄都是不平凡的年份。对俄罗斯而言,可谓是“西方不亮东方亮”。在西部的战略空间被美欧不断打压、挤压下,将“欧亚联盟”战略东移,在对中国而言,也是内政外交成果丰硕的一年,在“亲、诚、惠、容”外交理念重新塑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014年对中俄都是不平凡的年份。对俄罗斯而言,可谓是“西方不亮东方亮”。在西部的战略空间被美欧不断打压、挤压下,将“欧亚联盟”战略东移,在对中国而言,也是内政外交成果丰硕的一年,在“亲、诚、惠、容”外交理念重新塑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构想打通了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亚洲国家的经济“脉络”。“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为地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的活力。中俄发展战略再次相逢于“中亚”和“蒙古国”,除了“用国家实力替代话语权”外,中国还应采用什么办法破解与俄罗斯在区域战略中的“瓶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俄罗斯“欧亚联盟”是普京“新时代”的执政理念。“中蒙俄经济走廊”构建是中国领导人在综合“欧亚联盟”重心东移和蒙古国“草原之路”对外发展理念的基础上,统筹三国发展理念、国际和地区格局现状,提出的合作模式。

  虽然“中蒙俄经济走廊”正处在构想、构建过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对俄罗斯的战略东移、蒙古国发挥地处东北亚和中亚的地缘现实以及拓展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俄罗斯“欧亚联盟”与“中蒙俄经济走廊”构建

1俄罗斯“欧亚联盟”与“中蒙俄经济走廊”构建



  2014年对中俄都是不平凡的年份。对俄罗斯而言,可谓是“西方不亮东方亮”。在西部的战略空间被美欧不断打压、挤压下,将“欧亚联盟”战略东移,在对中国而言,也是内政外交成果丰硕的一年,在“亲、诚、惠、容”外交理念重新塑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构想打通了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亚洲国家的经济“脉络”。“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为地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的活力。中俄发展战略再次相逢于“中亚”和“蒙古国”,除了“用国家实力替代话语权”外,中国还应采用什么办法破解与俄罗斯在区域战略中的“瓶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俄罗斯“欧亚联盟”是普京“新时代”的执政理念。“中蒙俄经济走廊”构建是中国领导人在综合“欧亚联盟”重心东移和蒙古国“草原之路”对外发展理念的基础上,统筹三国发展理念、国际和地区格局现状,提出的合作模式。虽然“中蒙俄经济走廊”正处在构想、构建过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对俄罗斯的战略东移、蒙古国发挥地处东北亚和中亚的地缘现实以及拓展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俄罗斯的“欧亚联盟”战略构想与发展进程

  2011年10月5日,普京在俄罗斯《消息报》发表题为《欧亚大陆新一体化方案——诞生在今天的未来》的署名文章。文中明确提出“欧亚联盟”发展理念,其中一个重要步骤就是“通过现存的机构慢慢融合形成关税联盟、统一经济空间”

  普京希望,“欧亚联盟”能使俄罗斯在发挥连接欧亚的“纽带”作用的同时,成为欧亚大陆上继“东北亚经济圈”和“欧盟经济圈”外的“第三级”中心。这是俄罗斯“双头鹰政策”转向亚太的战略决策。

  普京“欧亚联盟”具有“内外兼修”的特点。即内部要挖掘其东部亚洲地区的发展潜力,一方面缩小国内东西部差距,另一方面是将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作为融入亚太的跳板,外部则是加强与包括独联体国家在内的所有亚太国家的关系。

  蒙古国、朝鲜、越南、印度等“昔日老友”重新列入俄罗斯“欧亚联盟”的战略范围。其对外布局或者是路线图基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在2013年12月31日前,接收乌克兰、亚美尼亚和塔吉克斯坦加入“欧亚联盟”。

  2. 在2014年年底之前吸收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加入“欧亚联盟”。

  3. 在2016年12月30日前与塞尔维亚和黑山联合,将贝尔格莱德建成“欧亚联盟”的第四个中心。

  4. 陆续吸收土耳其、苏格兰、新西兰、越南等国家加入欧亚联盟体系中

  从这个布局上看,俄罗斯主导的“欧亚联盟”还是以俄罗斯近邻——独联体国家为突破口,逐渐将范围扩大到苏联的“版图”,最后辐射到整个亚太地区。

  普京提出的“欧亚联盟”以“海关联盟”为基础、通过整合独联体时期建立起来的“共同经济空间”建立“欧亚经济联盟”。通过“欧亚经济联盟”达到经济一体化,完成区域内的资金、技术、劳动力、商品达到自由流通和流通,从而实现欧亚政治联盟的目的。

  “欧亚经济联盟”的切入点是始建于2006年的俄白哈“关税同盟”。2009年11月28日,俄白哈签署“建立欧亚关税同盟协定”。(该协定于2010年1月1日生效)。2010年12月在莫斯科召开的欧亚经济委员会峰会上进一步讨论决定,在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统一经济空间基础上建立“欧亚联盟”[2]

  2011年11月18日,俄白哈三国总统签署《建立欧亚联盟声明》,俗称《俄白哈同盟》,其中包括《欧亚经济一体化联合声明》《欧亚经济委员会条约》和《欧亚经济委员会章程》等,内容涉及“自贸区”“关税同盟”“统一经济空间”“经济联盟”“绝对的经济一体化”等方面内容,[3]这既是《俄白哈同盟》启动标志,也是“欧亚经济联盟”开始运作的标志。

  根据《欧亚经济一体化联合声明》,2012年1月1日,俄白哈三国将“关税同盟委员会”改为“欧亚经济委员会”,成为负责调节“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对内、对外关系,以及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等相关事宜的常设机构。

  “欧亚联盟”是政治概念、“欧亚经济联盟”是其中需要落实的具体步骤。文中根据需要首先介绍“欧亚联盟”大概念,在具体经济合作中使用“欧亚经济联盟”。二者是俄罗斯远景规划和具体落实的关系。

3区域视角下的俄罗斯“欧亚联盟”及其重心东移

3区域视角下的俄罗斯“欧亚联盟”及其重心东移



  俄罗斯意识到,要想实现其“欧亚联盟”战略,必须走“内外兼修”的道路,将经济发展的重心东移到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缩小其亚洲与欧洲的经济差距。

  为此,2012年5月,俄政府成立“远东发展部”,并由总统任命的远东全权代表专门负责远东经济发展,这是“俄罗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举动”。[7]除了政策倾斜,另外一个重视就体现在资金投入量上。

  虽然,这两年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并不乐观,但对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的投资逐年增加,尤其是对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此外,俄罗斯借助远东的能源、资源优势,积极加大与中国、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期望以“资源换资金”拉动、带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此,俄罗斯特意将2012年的APEC峰会放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由此扩大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2014年11月,普京在北京APEC峰会上再次为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做广告”,“我们正在制定计划,出台一些优惠政策,简化行政手续,欢迎有实力的企业到远东发展,远东会给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8]

  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乌克兰因为在“入欧盟”和“入联盟”的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而陷入危机。“乌克兰危机”的不断升级促使俄罗斯不得不再次调整“欧亚联盟”的发展思路,将重心转向“东方”,转向亚太地区。

  (一)“乌克兰危机”催化“欧亚联盟”重心东移“乌克兰危机”爆发的根源不在于俄罗斯“欧亚经济一体化”政策在乌克兰的推行,但它的确是一根导火线。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成为北约、欧盟和俄罗斯在东欧地区的“角斗场”。

  北约、欧盟拉拢乌克兰是为了缩小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而这是俄罗斯最不愿意接受的结果。所以,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较量在乌克兰国内自然演变成“亲俄”和“亲西”两大派系的争斗乃至混战。

  从2013年底开始的“反政府”游行示威到2014年3月“克里米亚独立”,加入俄联邦,再到目前东部顿涅茨克和拉甘斯克两个州的“自治”与“独立”运动。乌克兰的危机正在不断升级、扩大。

  伴随乌克兰危机蔓延的是俄罗斯与美欧的较量。欧盟和北约从经济、能源到金融,层层逼近俄罗斯,希望能在一轮又一轮的制裁下打垮俄罗斯,让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屈服”、“让步”。

  面对欧盟等国家的高压和制裁,俄罗斯一方面采用1996年和2005年“断气法”和贸易禁运等软性政策反击制裁,另一方面在将克里米亚收归俄罗斯版图之后,迅速改变战术,暂时搁浅“欧亚经济联盟”在乌克兰的延伸,将发展重心再次倾向东方,一方面借助“东方实力”与西方抗衡,另一方面则是缓解因欧美制裁而带给俄罗斯的经济压力,缓解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地区的危机蔓延到俄罗斯

  俄罗斯的“战略东移”主要还是表现在发展与中亚、中东、东北亚、东南亚等亚太国家的关系上,全面恢复、重建与亚太“传统友好国家”关系是其重要步骤。

  限于篇幅和主题,笔者选择“中亚五国”、蒙古国、中国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近年来俄罗斯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及其对“欧亚经济联盟”的影响以及与中国提出“中蒙俄经济走廊”构想在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加快与中亚国家的“欧亚经济联盟”构建步伐

  按照既定路线图和部署,在俄罗斯的主导下,制定了与“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相配套的国际条约,清除影响“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运行的障碍性因素,为2015年1月1日“欧亚经济联盟”全面启动提供法律保障。第二步就是在独联体国家内推动“欧亚经济联盟”,主要国家集中在中亚五国。

  2013年12月24日,俄、白、哈三个“创始国”接收亚美尼亚加入“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2014年10月10日,亚美尼亚成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目前,“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国有四个,即三个“创始国”和一个亚美尼亚。

  独联体成员内的“欧亚共同体国家”中的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虽然签署加入协议,但到现在对加入“欧亚经济联盟”持保留态度。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谈判工作尚在进行中,没有明确结果。虽然这些国家没有加入“欧亚经济联盟”,但的确帮助俄罗斯达到对抗西方的目的。

  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成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意味着三国之间形成统一市场,俄罗斯在中亚的经济主导权得到有效巩固。例如,俄罗斯和工业企业与哈萨克斯坦和工业一体化就可以有效控制世界经济的地区发展。

  与此雷同的还有,国防、机器制造、有色金属加工、化工、油气加工等领域的“一体化”都将对地区经济产生“振动波”效应。俄罗斯与中亚最大邻国哈萨克斯坦在“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的“一体化”关系,既保障了其“欧亚联盟”东移步伐,又保障了南部的安全与稳定,对俄罗斯的国防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2. 加强与蒙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2009年8月,俄蒙签署《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声明》后,两国关系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2年普京上台以后,更加重视与蒙古国的关系。俄罗斯发展与蒙古国的关系还是以苏蒙经济“遗产”为切入点,以经济为平台和路径,以传统文化为纽带,深度经营与蒙古国的关系。

  除了经贸合作,俄罗斯更重视与蒙古国在文化、教育等人文领域的合作。2013年5月12日,俄罗斯铁路总公司的总裁В.И.雅库宁(В.И.Якунин)访问蒙古国的目的就是讨论蒙古国铁路电气化改造方案。

  此外,这一年俄罗斯外交部长、文化部长、国家杜马代表团相继访问蒙古国,就两国在经贸、科技、文教卫、军事等领域合作进行协商。2014年9月初普京对蒙古国“旋风式”的访问具有突破性。

  2014年9月4日,普京应邀访问蒙古国,参加蒙俄“诺门罕”战役胜利75周年活动,并签署15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协议。虽然这次两国没有签署提升两国关系的“政治性文件”,但是15个合作协议的分量远远超过“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

  其中《互免签证协议》对两国公民来往和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两国对彼此的高度信任。援引普京的话讲,“我们在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深入探讨每一个关键问题,规划未来发展,特别是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做好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引领两国做好未来在各领域的合作工作”。[11]

  其中的“路线图”自然包括俄罗斯从“欧亚经济联盟”到“欧亚联盟”。俄罗斯在与蒙古国推进“欧亚经济联盟”的最大成果是,位于蒙俄边境阿拉坦布拉格自由贸易区于2014年6月22日开始试运营。目前已有28家企业落户该自贸区。该自贸区的运营可以使俄罗斯进口中国货物减少1000多公里运输里程,并带动蒙古经济发展。

  对俄罗斯来说,无论是西伯利亚及远东发展战略,还是“欧亚经济联盟”构想,蒙古国是绕不开的合作伙伴。俄罗斯加强与蒙古国的关系更多的是从政治地缘和国家安全角度出发,而非完全出于经济利益。俄罗斯看中的是蒙古国的政治地缘,即蒙古国的外交“立场”以及由此产生的“蝴蝶效应”。

  3. 深化、巩固与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近年来,中俄蒸蒸日上的双边关系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2012年,中俄两国相继完成高层领导的权力交替,新一届领导对发展双边关系格外重视。

  2013年普京批准的新版《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中,提到“俄罗斯将继续加强与中国平等信任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积极发展所有领域的合作”[13]。2013年4月,习近平将俄罗斯作为担任国家主席以后的首访国家,足以说明对中俄关系的重视。

  2014年5月,两国签署《关于建立战略协作伙伴新阶段联合声明》,再次提升两国关系。目前普遍看法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双方高度信任、相互坚定支持、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两国元首间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对中俄关系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14]

  特别是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以后,中俄之间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中俄两国在安理会等框架内一直保持密切合作,相互支撑、彼此依托。

  随着欧美对俄罗斯制裁,尤其是在金融领域力度的加大,俄罗斯向亚洲倾斜的力度就会加大,以“资源换资金”的亚洲外交路线还会持续,直到俄美、俄欧关系缓和为止。

  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是俄罗斯实施“矿产资源换资金”的首选,2014年5月,在上海召开“亚信会议”期间,中俄签署总额价值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供应合同,成为能源合作的“开门红”。

  越南、伊朗、阿富汗等是俄罗斯以“军事技术换资金”的首选国家。2014年11月12日,俄罗斯与伊朗签订高达500亿美元的军购计划,以帮助俄罗斯产业转型升级和增加更多高端就业机会。

  中亚五国和蒙古国以及朝鲜是其靠“传统纽带”予以牵制的国家,确保这些国家在政治地缘上的“中立”立场。2014年9月,普京访问蒙古国与蒙古国总统签订的15项涉及中俄传统产业、工业的合作协议就是例证。

  2014年11月17日,朝鲜派特使访问俄罗斯,并提出无条件启动“六方会谈”,这与俄罗斯在中间的“调停、游说”以及对朝政策调整有关。俄罗斯将“欧亚联盟”重心转向亚太的一个举措就是将经济联盟的对象投向上述亚洲国家。

  (二)“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亚的“交汇”

  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的核心区域是苏联解体后成立的“独联体”国家。因哈萨克斯坦是该联盟的主要倡导国家,中亚五国成为优先发展方向。这与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亚地区“不期而遇”。尽管中俄在中亚的发展构想和目的不尽相同,俄罗斯还是有许多担心和忧虑。

  首先,国家安全利益方面的担忧。俄罗斯一直担心中亚地区的极端宗教势力渗透俄罗斯,影响俄罗斯南部边界的稳定,危害国家安全,“截断毒品运输路线和中亚地区恐怖分子与其同盟者联系的渠道”,

  “保护自己在中亚的传统政治经济地位和遏制地区外不友好势力在那里的影响”。[17]中国虽不属于“不友好势力”,但多一股势力进入中亚地区,也是俄罗斯不愿意接受的事实。

  其次,俄罗斯担心,中国与中亚五国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经济一体化以后,削弱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关系。俄罗斯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近10年来,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往来日趋频繁,贸易额不断增加。

  截至2013年,中国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是塔吉克斯坦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18]虽然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额也在增加,但幅度很小,与中国和中亚五国的增长速度有很大差距。

  最近两年,受世界能源价格持续下跌等因素影响,俄罗斯经济大幅滑坡,对中亚的贸易回落不少。相反,中国则处于蒸蒸日上的强劲势头。

  最后,俄罗斯担心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济一体化会影响到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在中亚的推行。俄罗斯主导的“欧亚联盟”包括中亚五国里的四个国家。

  按照“路线图”计划,2014年底前,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都应该加入这个“联盟”中。

  2015年1月1号“欧亚经济联盟”将正式启动,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只有俄白哈三个“关税同盟国”和亚美尼亚签约加入,其余国家都还在谈判中,没有最后的结果。“欧亚经济联盟”未来走向有待观望。

  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带一路”建设构想是一个以经济利益为主导,打造“以点带线连片”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经济外交构想,没有更多的政治目的。

  而俄罗斯启动的“欧亚经济联盟”则是一个以推行经济一体化为主要目标,最终要构建一个政治、经济、军事等一体化的“大联盟”战略。

  尽管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中充分考虑了俄罗斯的利益。俄罗斯也“充分支持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但对俄罗斯而言,没有中亚五国参与的“欧亚经济联盟”是一个“不健全”的经济体。

  同样,没有中亚五国的参与,俄罗斯的“欧亚联盟”的战略空间会大大缩小。而这是俄罗斯最不愿意看到,也是最不能接受的结果。这就需要中俄两国在“上合组织”和“亚信会议”框架下,寻求“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在中亚地区的利益契合点。

  目前,中国政府投入资金成立“丝路基金”,用以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因为美欧制裁,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资金投入显得“力所不能及”,中国资金大量进入中亚五国势必影响俄罗斯与这些国家的关系。

  笔者认为,中国应在与中亚国家的具体合作中顾及俄罗斯的传统影响,尽量避免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产生利益竞争,巧妙利用俄罗斯与这些国家的“历史遗产”,让“丝路资金”成为盘活中亚经济的“润滑剂”。

  (三)“欧亚经济联盟”对中蒙关系的影响

  虽然俄罗斯与蒙古国的关系已经不再是苏联时期的“桎梏”关系,两国是在平等互利、互信的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但对俄罗斯来说,在北约、欧盟东扩,美国重返亚太,中国又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以后,蒙古国的地缘现实对俄罗斯尤其重要,其“选边站队”直接影响到俄罗斯在亚太的战略空间以及“欧亚经济联盟”战略的实施。

  第一,俄蒙有漫长的边界线,两国的跨境民族交叉分布。蒙古国的“风吹草动”不可能不影响到俄罗斯。蒙古国与以美国为首的“第三邻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外交领域的双边、多边合作与交流必然影响到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俄罗斯必须防备“乌克兰危机”在其东部上演。

  第二,俄罗斯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势力渗透蒙古国。所以,以苏蒙经济“遗产”为切入点,以经济为平台和路径,以传统文化为纽带,深度经营与蒙古国的关系是俄罗斯未来一段时间的对蒙战略,把蒙古国纳入“欧亚联盟”体系就是一个策略。

  按照俄罗斯制定的路线图,2014年底之前,先要将蒙古国接收到“欧亚经济联盟”体系中。虽然蒙古国与俄罗斯没有签订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协定、协约,但是,2014年9月,从普京访问蒙古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中不难看出,蒙古国正在一步步走近这个“联盟”。

  除了利用传统“遗产”,强化与蒙古国在铁路、矿产、能源开发等传统基础产业领域的合作外,俄罗斯放宽了与蒙古国在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条件和领域。其中,互免签证意味着蒙古国公民可以自由出入俄罗斯,对俄蒙经济往来便利化具有重要意义。

  俄罗斯放宽蒙古国牛羊肉的“准入标准”对提高蒙古国牲畜产品出口率有重要现实意义,弥补了蒙古国因矿产能源出口锐减带来的外汇减少。普京答应,正在设计进入中国的油气管道通过蒙古,此举也是俄罗斯“欧亚联盟”战略在蒙古国做出的一次重大“让步”。

  中蒙虽然在2014年8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国时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声明》和与此配套的26个合作协议。但比较俄蒙签署的协议、协定内容,不难发现,俄罗斯与蒙古国签署的合作协议更有针对性,几乎是部门对部门,单位对单位的一对一合作,并指定专人负责。

  俄蒙合作项目实施对中蒙两国未来双边合作有多大程度的影响还有待观察。但可预见的是,俄蒙合资的、主导蒙古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三个基础产业都在合作项目之中,尤其是铁路建设项目。中国要想介入,不仅要与蒙古国一方协商、谈判,俄罗斯也是不可忽视的“隐性力量”。

  蒙古国的铁路是与俄罗斯合资经营,各占50%股份。公司总经理也是俄罗斯和蒙古国轮流坐庄,两年一换。蒙古国的铁路设施,从枕轨到机车及其配件都是“俄制”。铁路就可能成为俄罗斯深度经营蒙古国的一个“杀手锏”。

  这一两年,蒙古国积极与俄罗斯协商,改扩建蒙古国铁路设施。这次普京访蒙,答应为援助蒙古国改扩建铁路提供2.5亿美元,试图通过输出设备、技术和资金,借助铁路合作扩大俄罗斯在蒙古国的影响力,排挤“第三种势力”,其中最大的防范对象就是中国。但就目前俄罗斯的经济现状来看,这一协议落实起来比较困难。

  蒙古国非常重视国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11月2日,蒙古国总统接受国家电视台采访时说,“铁路与卡车运输不一样,铁路运输可直接延伸到海港,能够到达‘第三国家’,促进蒙古国的国际贸易。

  提高铁路运输效率,与中国铁路接轨是必要的”。中国资金能否顺利进入蒙古国?俄罗斯是否同意接受这些资金,就看中国如何与俄、蒙两国协商推进。

  此外,2014年10月至11月间,蒙古国进行政府部门机构改选和人员调整。第一,议会通过对现任总理的弹劾案。新总理人选两个,花落谁家暂没有结果。第二,蒙古国国家部委由原来的16个缩减到13个,一些部委要进行拆分,新部委人选尚未确定。

  蒙古国新政府与总统的“合力”大小决定蒙古国在内政外交上的话语权和区域合作主导权,同时也决定中俄蒙三国未来发展。可以确定的是,蒙古国新政府不会改变整体外交战略。但在具体合作项目上会不会“翻烙饼”,有待进一步观察

  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里面包括蒙古国,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构想中也有蒙古国。中、俄两国与蒙古国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在中亚的问题大同小异,既有传统的“纽带”问题,也有现实发展中的问题。“中蒙俄经济走廊”在其中发挥多大作用和影响力,随着时间推移也会见分晓。

4“中蒙俄经济走廊”构想建设与中国的应对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构想源于蒙古国总统提出的“中俄蒙对话机制”。


  4“中蒙俄经济走廊”构想建设与中国的应对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构想源于蒙古国总统提出的“中俄蒙对话机制”。

  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非常重视蒙古国与中国、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与俄罗斯“传统”友好关系基础上,平衡与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这位连任总统的重要“支点”之一。

  2014年8月22日,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国时,蒙古国总统提出“中俄蒙对话机制”倡议。

  此外,为了对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和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战略构想,2014年8月,蒙古国总统提出“草原之路”建设构想,意在恢复蒙古国历史上曾经开通的商路。其中既有成吉思汗帝国连通“两洋”的“草原之路”,也有明清时期经过蒙古草原地区进入欧洲的“茶叶之路”,以此恢复其在东北亚乃至欧亚大陆上曾经发挥的桥梁通道作用。

  2014年9月,“上合组织”杜尚别峰会上,面对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国际政治变化,中国领导人审时度势,接受俄、蒙倡议,提出“中蒙俄经济走廊”构想。“中蒙俄经济走廊”构想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针对中国与蒙古国、俄罗斯现实关系推出的一项新兴区域合作模式。该构想对中国、俄罗斯、蒙古国以及区域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意义“中蒙俄经济走廊”是“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21]它是中国“一带一路”和俄罗斯“欧亚大铁路”的一个重要通道。尽管“中蒙俄经济走廊”还处于构想、构建阶段,但它对中国、俄罗斯、蒙古国,乃至东北亚的区域合作的“互联互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苏联解体,尤其是蒙古国提出“第三邻国”战略后,蒙古国的战略地位日趋凸显。世界大国和一些国际组织相继进入该国。一方面蒙古国想借助第三种势力牵制中、俄,另一方面各有所图的“第三种势力”也试图借助蒙古国的地缘来平衡地区势力,其中美国、欧盟和北约是比较突出的“第三种势力”。

  如果蒙古国成为“第三邻国”的“盟友”,或者是“准盟友”,世界的格局就会发生可以预见的变化。如果蒙古国允许北约和美国的军事力量进驻蒙古国,或者是“民主化思想”在蒙古国深度发展,必然会影响中亚和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地区利益平衡。所以,中俄加强与蒙古国的合作,能够有效控制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地理格局。

  政治上,中俄加强与蒙古国的沟通与合作,不仅巩固了中俄双边关系,同时也可强化以中俄为主多边合作机制。目前。中俄蒙互为战略伙伴关系,中俄关系更高于中蒙、俄蒙双边关系。

  而东北亚区域内除“六方会谈”,尚没有多边对话模式,中俄蒙三国首脑会晤首先开启了东北亚区域内新的多边对话模式。

  俄罗斯的“欧亚联盟”、“欧亚经济联盟”和中国“一带一路”加强了中俄与蒙古国、中亚国家的在各领域的合作,可以进一步强化两国对地区内国家的影响力和对地区局势的掌控能力,从而有效遏制美欧在中亚和东北亚的影响力。

  经济上,蒙古国一直希望借助“第三邻国”摆脱对中俄的依赖,但就现状来看,受地缘现实限制,“第三邻国”在蒙古国的经济渗透收效很小,中俄仍是蒙古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且对蒙古国的经济介入程度很深。2014年8月底9月初,中俄两国领导访问蒙古国,给蒙古国提供的便利条件有力促进了蒙古国未来经济复苏。

  蒙古国的东部地区属于东北亚,西部属于中亚地区,而且与中亚国家之间保持着悠久的民族关系,民族情结深厚。蒙古国既想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活动,也希望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区域合作,故此,蒙古国提出了独具特色的“草原之路”发展构想。中国把天津港(600717,股吧)和锦州港(600190,股吧)向蒙古国开放,为蒙古国加入“海上丝绸之路”,参与东北亚、东亚区域合作提供便利。

  因此,“中蒙俄经济走廊”可以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北在陆地上的延伸、向南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的一种新型跨境合作构想,也可实现俄罗斯“欧亚联盟”和中国“一带一路”的“有效”对接。其中的利益重叠和交织可以通过三方建立有效协调机制,从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求同存异,形成命运和利益的共同体。

  笔者认为,利用俄罗斯、蒙古国和中亚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搭乘中国“顺风车”的良好机遇期,中国完全可以运用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优势,有效利用俄罗斯在中亚和蒙古国合作中的积极因素,在“亲、诚、惠、容”外交理念指导下,借助准备启动的“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二)扬长避短,破中国在与俄蒙区域合作“瓶颈”

  从俄罗斯主导的包括“欧亚经济联盟”在内的“欧亚联盟”,中国主导的包括“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构想在内的“一带一路”的布局和路线图可以看出,中亚五国和蒙古国是其中的利益重叠区域。而这几个国家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错综复杂。这就需要厘清其中的脉络,找到契合点,存同求异,既给小国以利益,又给中俄两个大国的合作增添新内涵和动力。

  发挥中亚五国、蒙古国与中俄传统优势,促进“一带一路”

  从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国际关系角度看,中俄与蒙古国和中亚五国之间的国家关系非常短,但从民族关系看,则更是源远流长。可以说,中、俄与中亚五国、蒙古国之间是一种带有很深民族、宗教关系烙印的国家关系。

  中亚五国境内的佛教是通过蒙古民族为媒介传承过去,蒙古国境内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是通过中亚民族为媒介接受这一宗教。

  另外,中亚五国的主体民族与蒙古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过频繁交往,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关系。而中国和俄罗斯境内又有大量与这些国家主体民族的跨境民族存在。中、俄与上述国家的国家关系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民族关系,相反,民族、宗教关系好坏也会影响到国家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进而影响到国家关系。

  此外,中俄之间的大国关系也会触动中亚五国、蒙古国与中俄之间的关系。相反,俄罗斯与中亚五国和蒙古国之间的国家关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与上述国家的国家关系。具体合作中如何处理这些“关系”是推进“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构想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实际问题。

  笔者认为,在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运用“亲诚惠容”外交理念作指导,借助俄罗斯与中亚五国和蒙古国的既有的“传统遗产”,发挥“传统优势”推进“一带一路”构想实施。

  俄罗斯与中亚五国是由苏联体制下的“一个母体分裂出来”的“兄弟”,与蒙古国则是由“兄弟分家”发展而来的“独立体”,至今还有许多“藕断丝连”“同脉相承”的合作关系。

  虽然中亚五国和蒙古国都在借助自己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发展多支点、多元、多层次、全方位的外交关系,但是,具体到实际合作项目,俄罗斯又是绕不开的“隐性因素”。这些国家的基础性支柱产业90%以上“托生”于苏联。

  其核心部分仍由俄罗斯“把持、支配、主导”,这也是俄罗斯推行“欧亚经济联盟”“欧亚联盟”的主要理由和依据。故此,在与蒙古国和中亚国家合作过程中,中国一定要考虑俄罗斯在上述地区的利益,趋利避害,求同存异。

  俄罗斯经略中亚和蒙古国主要是为抗衡美欧对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包围”,有其政治、军事意图,对中国势力进入上述地区也有一定的防范。

  权衡利弊,俄罗斯决定与中国联合,借助中国力量达到遏制美欧向中亚和蒙古国的“势力渗透”的意图。这对中国而言是一举两得之事,既维护了中国北部和西部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又拓展了中国的外围空间,保障了中国的地缘政治利益。

  油气价格的“暴跌”以及“乌克兰危机”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给俄罗斯的内政外交带来不少压力和阻力。中国在这个时候大规模投资“丝绸之路经济带”,势必让俄罗斯有“想法”。

  俄罗斯在资金投入上的巨大缺口是影响其在中亚五国的投资和发展的最大瓶颈,但中亚五国与俄罗斯的“历史遗产”在最近几年里难以全部“剥离”清楚。故此,在具体项目合作中,尤其是“标志性工程”,中国应借助俄罗斯与上述国家的一些“传统遗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树立“共同市场、共同资源能源、共同投资和互利共赢”合作思路。

  另外,中国要借助与中亚五国、蒙古国的民族历史关系,在经贸合作的过程中更多融入民族文化因素,赋予“互联互通”更多的文化含义。“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借助历史上“我国与中亚、东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提升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合作交流共同推进”。[23]提升以人文交流、合作为轴心的文化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软实力”作用,应该是未来一两年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外交重点。

  2. 提升文化外交在政治和经济外交的“柔性”作用

  文化外交是一个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军事外交比较,文化外交显示出来的是一种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柔性”魅力。

  目前,中国与周边大多数国家的政治关系良好,80%以上是带有“战略性”的关系。经贸合作关系也蒸蒸日上,,中国是周边70%以上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家和重要投资国家。

  在政治“互通”,经济“互联”的背景下,文化的“互联互通”尤显重要。2014年11月4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促进我国同沿线国家教育、旅游、学术、艺术等人文交流,使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27]

  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构想实施过程中,文化交流,特别是民族文化交流应成为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政治、经济交往的重要切入点,或者说“抓手”。

  第一,民族文化交流是答疑释惑的“良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以及俄罗斯和蒙古国的民族关系史远远长于国家关系史。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众多“跨境(国)民族”。长期的“分居”使他们生活习惯、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一些变化,但对祖先传统文化有很强的认同感。借助跨境民族的优势,把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跨界、跨地区发展,互相取长补短,一方面有利于复兴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容易培养相互的认同感,对化解在区域合作过程中因不理解而造成的矛盾、分歧以及不信任感起到答疑释惑的作用。

  第二,民族文化交流也是促进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保障。众所周知,中亚地区和蒙古国地缘特殊,不仅是各种宗教、民族和打着各种旗号、口号“集团势力”的聚会地,也是大国“角逐、博弈”的场所。美国、欧盟、北约俄罗斯、印度、土耳其、伊朗等国家都在向中亚、蒙古国施加影响,虽然目的不同,但无论哪一种势力进入,都会直接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加强中国与上述国家之间的民族文化交流,消除、缩小民族认同差异,增加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阻止“非传统文化势力”在民族内部的渗透和蔓延,有效打击“极端民族主义”“宗教主义”等势力入侵,是维护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保障。

第三,人文“互联互通”是政治、经济“互联互通”的有效补充。北京APEC峰会前,中国领导人邀请中国周边7个国家的领导人和两个国际、地区组织负责人就“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召开东道主对话会。

  第三,人文“互联互通”是政治、经济“互联互通”的有效补充。北京APEC峰会前,中国领导人邀请中国周边7个国家的领导人和两个国际、地区组织负责人就“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召开东道主对话会。

  会后发表的题为《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的新闻联合公报中指出,“21世纪亚洲互联互通是‘三位一体’的联通,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的硬件联通,规章制度、标准、政策的软件联通,以及增进民间友好互信和文化交流的人文流通,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同五大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是互联互通的基础和优先”。[28]

  无论是政治沟通、经济往来、还是基础设施建设,其承载者、承担者都是“人”这个主体。人的交往也是文化的交往和交流。

  所以,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构想实施同时,针对中国与上述国家存在跨境民族的现实,以民族文化交流为主导,发挥民族文化认同的“软势力”效益,在彼此“认同”的基础上有效推进国家元首的“顶层设计”和发展理念,在与国外利益重叠的境况下,赢得民心,占得先机和优势。

  中俄在中亚和蒙古国的区域合作中的“不期而遇”是必然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尽管中国的“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构想都是倡导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跨境区域合作模式,不主张大国主导。

  但是,随着“互联互通”工程在上述国家的具体实施,中国“因素”大量进入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影响“欧亚经济联盟”的推行,俄罗斯会做何种反应,会对中俄关系产生多大影响还有待观察,需要作进一步评估。

  2014年即将过去,按照既定路线和规划图,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将在2015年1月1日正式启动。

  但是,截至目前,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都仍处在“谈判”中,没有最后敲定是否加入。中俄在中亚的“博弈”可能已经悄然开始。“中蒙俄经济走廊”构想在蒙古国和俄罗斯的反应必然会在2015年有所体现。

  中俄两国与中亚五国和蒙古国的错综复杂的历史渊源关系就像一个“隐身衣”,看不见但能感觉得到,因此,笔者认为,只能通过文化的“软性”手段进行“剥离”,让上述国家的老百姓(603883,股吧)受惠于中国经济。这也是中国“走出去”,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的根基。(注释略)

  文章来源: 《2015年战略评估报告》

(责任编辑:孙建楠 HN010)


  本文关键词:欧亚联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5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55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6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