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在的生活体验 培养“民间外交友好大使”
本文关键词:民间外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促进了金华市古村落的“活化”,即“活态”发展,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推动了新农村的建设。
新华网金华6月9日电(许群 王科娜) “海外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自2015年6月开展以来,到现在已经开展了两季活动,正筹备第三、第四季活动,这项活动取得了许多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为此,我们走访了这项活动的始作俑者、金华市市长暨军民。
记者:暨市长,能否请你谈谈“海外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具体有哪些成果和影响?
市长:从2015年6月开始,金华市向全世界名校的海外学子发出邀请,请他们到中国金华的古村落与当地的农民同吃同住同生活,通过切身体验,了解中国文化和现实生活。这项活动为期三周,路费自理,政府给一定的生活补贴,但参加活动的海外学子必须要交出一份答卷:或是将自己在中国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写成博客发到互联网上,或是将自己生活过的村庄制成地图并标注上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字向世界推介。这项活动得到了热烈响应,许多海外学子争相报名参加,最后经筛选,有18个国家的79名学生和老师参加了前后两季研学活动。
从已经开展的两季研学活动来看,其成果和影响是很大的,主要是促进了金华市古村落的“活化”,即“活态”发展,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推动了新农村的建设,特别是以“家+”的形式,发展了一大批农家乐和民宿,促进了金华市的乡村旅游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通过关联旅游业的带动,提升了古村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比如过去外界几乎未曾听说过琐园古村,有700多年历史的寺平古村也鲜为人知。如今,通过媒体宣传和海外学子传播,两个古村落名声大振,前来旅游的人不断增多。今年春节期间,每天到寺平古村旅游观光的游客达2万多人,不到一年时间,两个古村落旅游带动的综合收入达到2000多万元。当然,这项活动最大收获是结识了一大批国际友人,并把他们培养成“民间外交友好使者”,许多村民与他们攀上了“亲戚”,结下深厚友谊。这些海外学子通过走进金华古村落,与村民同吃同住同生活,重新认识了中国和中国的文化,用他们的切身感受在互联网上讲“中国故事”和“金华故事”,这些故事被“推特”、“脸书”、“维基百科”等社交网站广泛传播,仅“维基百科”当年关于金华的信息条数就达到970多条,在谷歌上搜索中国古村落,金华市的排名位列第三。
记者:这项活动缘于什么原因展开的?
市长:搞这项活动的想法最早源于20年前我随杭州市政府代表团到日本考察访问,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去日本的乡村和农民家做客,他们在经营和传播乡村文化上,非常用心,效果很好,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我一直在思考旅游这项课题,金华有100多个古村落,怎样才能让金华的古村落“活”起来,成为世界人民喜欢的地方,不是我们去请,而是他们自己喜欢来?我认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让他们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家里去,去体验老百姓的生活和中国的传统农耕文化,比较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体味世界的丰富多彩。这是最高境界的旅游,不是简单的花钱来消费,而是让游客有“家”的感觉,让他们“宾至如归”,让他们享受真正的“家”的文化,特别是不同民族、国家的青年人之间,有一个很好的交流,那就像开展民间外交一样,中国就能更好地融入世界。
我们当时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想法很简单,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把金华宣传出去,把中国的文化宣传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包括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和我们相比,日本的文化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呢?
现在有许多地方生态资源丰富,山水环境很好,风景优美,但为什么没什么新意,外国人不感兴趣?其实旅游要讲究文化内涵。文化一旦融入到旅游中来,就会形成“痛点”和“亮点”。如古村落、传统文化,甚至中国普通农民的家庭生活,中国家人之间的亲情关系……外国朋友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就很想体验。这在西方,尤其是欧美,完全是一个颠覆性的概念,这就是文化的差异性带来的。
我们就是要利用文化的差异性,把中国最深层次的文化挖掘和体现出来,让外国朋友真正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当今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琐园是严子陵后代的故乡。这里的祠堂,就是以前家教的场所,做得确实比较好,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德”的文化,学德、正德;还有农耕文化、祭祀文化、婚丧文化,等等。所以,我们第一个活动就是安排海外学子与农民一起耕耘、打稻谷、酿酒、采茶、磨豆腐……他们干得很开心,体验到了中国的农耕文化。第一季做完之后,我们就开展了第二季。第二季就放在寺平古村,来自包括美国、印度、意大利、匈牙利等8国使领馆的领事和12个国家37名海外学子参加活动。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以前没有外国人来过。现在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外国学生,而且来自不同的国家,来的都是大学生,都是青年精英。
那天,全村老老少少都来了,又是敲锣打鼓,又是舞狮耍龙,热闹非凡。我们上台讲话,互动非常热烈。我提了一个问题:“各位同学,谁能回答我,今天谁最高兴?”台下一片笑声,许多海外学子争相举手回答。一位印度籍的学生就回答说:“我是第一次出国,也是第一次来中国,更是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村落。虽然我只住了一个晚上,但我感受到就像到天堂一样。所以呢,在座的我最高兴。”大家一片掌声。我说:“你答得很好,今天你很高兴,我也很高兴,但最高兴的是围在我们身边的本村老百姓。他们小到牙牙学语的孩童,大到八九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今天个个都像是过节一样,穿上了盛装,脸上洋溢着非常友善的、发自内心的笑容。这就是中国的文化,中国人民的友好。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像家人一样迎接你们、款待你们。你们也一定会在中国、在寺平古村落过得开心,过得丰富多彩!”
通过第二季活动,寺平古村还吸引了各国的大学生与村民一起来过春节。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叫“过年”,那更丰富多彩了,体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民间习俗。事实与我预料的那样,这些海外学子在寺平度过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春节,用他们的话说,在中国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一辈子不会忘却。他们与村民一起吃年夜饭,一起放爆竹,一起写春联,一起走亲戚,也像家人一样收到了“家长”的压岁钱红包。其中感人的事例有很多。比如有一户住家,待海外学子就像闺女一样,最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给她们吃,还教她们糊灯笼,做鞋垫,3位海外女大学生都叫住家的阿姨为妈妈了,真的像是中国的家庭一样,分别的时候她们与“中国妈妈”抱头痛哭,依依不舍。回国后她们在网上发文说,在遥远的东方,我们有一个中国妈妈。
记者:活动为什么定三个礼拜?而不是更长或更短?
市长:我觉得两个礼拜的时间太短,感情交流不够深入。一个月在一个地方旅游体验又或太长。确定三周时间恰好,与中国家庭的感情建立起来了,周边的景致大致游览了,对当地的文化习俗也初步了解了,也能保持新鲜感。
记者:该项活动搞了两季了,听说第三季也马上要实施了。第三季有哪些新内容新变化?这项活动是否打算长期搞下去,用什么样的机制保持其可持续性?
市长:“海外学子走进古村落”第一季活动结束以后,我就在想怎样才能不让它冷下来,能常搞常新?我觉得,海外学子来中国了解中国,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一代接一代源源不断的过程,文化的差异性永远会让海外学子感兴趣,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也一定让海外学子感兴趣。但对我们具体的组织者来说,在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机制上则要不断创新。
第一,我们在邀请对象上不断变化创新。第一、二季,我们是海选,向全世界名校的海外学子发出邀请。第三季,我们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点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名校的海外学子,这将是相当一段时期的邀请重点。
第二,我们在内容安排上也不断创新。尽量推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更加贴近百姓现实生活,这是海外学子感兴趣的。如第一季,,我们在琐园古村主要安排农耕文化相关的内容;第二季,我们在寺平古村主要安排中国节庆年俗等相关的内容;第三季,将安排在武义俞源古村,开展以婚庆婚俗为主要内容的研学活动,邀请海外学子体验中国风俗的婚礼。这些内容都是很有针对性的,有的外国学生已连续报名参加三季研学活动;有的不仅自己来,还推荐他们的同学一起来。他们对中国文化热爱的程度有时超过我们的想象,与村民互动非常融洽,有的扛起板凳挤进队伍与村民一起舞板凳龙;有的挤进挤出拍照,不亦乐乎。这些精彩照片以“外国留学生眼里的中国”为标题,发到网上去,被许多媒体采用。当然,这些舞龙与拍照的老外,自己也成为一道亮丽风景,被当地村民摄入镜头。
我认为中国文化最浓烈、最持久的是家族文化和“家”文化, “把学子当孩子,把客人当亲人”,这就是“家”文化的体现,也是民间外交最好的办法,最后,在亲人般的情感影响下,这些海外学子也把“异乡当故乡”,对中国有了好感,对中国老百姓有了感情,成为中国与其母国交流的友好使者。在海外学子走进古村落活动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个故事真的让人听了深受感动。有个学生说,在他的国家,羊肉是很难得吃到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他住宿的那户人家的“爸爸”,就天天买羊肉给他吃。中国人民这种友善,是我们的文化传承下来的,老百姓发自内心,满怀真诚。
第三,我们在机制上不断创新。到目前为止,这项活动的主办方还是政府,即政府相关部门和镇村干部,以及村里的老百姓,企业少有参与。一项事业要有可持续性,光有兴趣和责任不行,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利益驱动机制,即对经济社会具有直接推动 作用,这就需要企业的参与。接下来我们计划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选择60个城市和60所大学,结成固定的友好关系,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已与十几个城市和大学缔结友好关系。这些国家和学校培养出来的,都将是骨干人才,都是民间外交的友好使者。因为他们对中国有感情,所以会在中外文化经济交流中发挥巨大作用,如果我们的企业及时跟进,可以在“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中找到“引路人”,获得事半功倍之效。比如,海外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安排他们去参观金华的火腿厂、新能源汽车厂,那以后他们进超市买火腿,肯定优先考虑购买金华火腿了,因为这有一种感情在里面。(完)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把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标签:
本文关键词:民间外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6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56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