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超级大国_地缘战略理论_《对中国地缘战略的解读》
本文关键词:地缘战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对我国地缘战略的解读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作者:白开心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我国位于大陆边缘,背靠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面对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从地缘战略形势看: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为世界陆海两大地缘战略汇合之要冲。在亚太地区汇集的中、美、俄、日、印度和东盟几大战略力量中,处于中心地位。孙中山曾在《太平洋问题序》中说:“盖太平洋之重心,即中国也。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谁握此门户,则有此堂奥,有此宝藏也”。
作为一个区域性核心国家,好的地缘战略可使我国“布恩威于四方”,而地缘战略的失误也能将我国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本文在分析建国后,我国地缘战略的基础上,提出本人对国家地缘战略的看法与观点,以期抛砖引玉,使大家更加关注我国的地缘战略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地缘战略的发展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60年以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根据国际战略格局及世界形势的演变,判断与分析对我国的安全威胁和敌友关系,并结合国情特征,适时提出了不同的地缘战略。
(一)毛泽东时期
1.“一边倒”的地缘战略
从建国初期至50年代末,我国主要执行一条倒向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 “一边倒” 的地缘战略。先与苏联,后与社会主义阵营各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在1950年与苏联签订了军事同盟性质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一条线”和“一大片”的地缘战略
6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苏联对我国的威胁不断加大,据此我国的地缘战略也进行了必要的调整,逐步改变了“一边倒”的战略。在60年代后期与70年代初,随着苏攻美守的新变化,确立了“一条线”和“一大片”的地缘战略,,即中国、美国、日本、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等大致处在同一纬度的各国团结起来,以及亚非拉一大片都团结起来“联合抗苏”。
3.“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的地缘战略
从1946年毛泽东在会见美国记者斯特朗时,提出“中间地带”的概念,到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各国代表阐述“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从认识到社会主义阵营和帝国主义阵营之间存在“中间地带”,到将整个世界划分为“三个世界”,通过近30年的酝酿与思考,打破了以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的桎梏,为我国在国际斗争中确定了新的敌友标准。
纵观毛泽东的整个地缘战略思想,其采取的基本是一条类似于先秦时期苏秦推行的“合纵”战略,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在陆权(苏联)与海权(美国)之争中,联合众多处于两权争夺中间地带的国家,时而联陆抗海,时而联海抗陆,纵横捭阖之间,只为国家赢得最大化的战略利益。
(二)邓小平时期
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了“东西南北论”,认为世界上存在的两个最根本问题,一个是东西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东西问题就是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南北问题就是北半球发达国家与南半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并明确阐述了世界上谁搞和平,我们就拥护;谁搞战争,我们就反对;谁维护国际旧秩序,我们就反对的观点。同时,表明我们的目的是要反对美国的霸主地位,并不是谋求中国的主导地位;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建设中国的四化,铸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改善同美国的关系,同欧洲、日本等国发展友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以维护世界和平。
(三)江泽民时期
在坚持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上,对世界形势作出新的判断,明确指出“和平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清醒的认识到“世界多样性”的实况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必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对上述观点做了言简意赅地表述:“我们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二、上述地缘战略存在的弊端
(一)与地缘战略的要旨所违背
地缘战略归根结底行的是霸术,是在国际关系中,根据各国社会发展与形势的变化,从政治外交领域,考虑应该争取谁和联合谁,孤立谁和打击谁的战略。主要采取分化削弱敌方与争取同盟加强自己的手段,谋取最大化的国家利益。
反观建国后我国所制定的地缘战略,却以遵循无为而治的方针为主。即便在国际敌对势力压迫下,作出必要的反击,也没有对取得的战略利益进行有效的巩固。如朝鲜战争、对印反击战、对越反击战,我国在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军事胜利后,都主动放弃了既得的地缘战略利益,进而出现目前朝鲜的难以掌控,印度的咄咄逼人和越南的敌视行为。
这里以新中国与越南之间的历史为鉴,进一步阐述“无为而治” 方针对地缘战略的危害。我国在援越抗法和援越抗美战争中,成功的将西方帝国主义势力清除出中南半岛,但没有利用当时优势,将中南半岛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出现了力量真空,使苏联势力乘虚而入,将越南拉入了反华阵营,造成我国通过巨大牺牲所换取的战略缓冲区,再一次成为反华势力的跳板。
(二)在国际上树强敌过多
在建国后一段时期内,从地缘战略上分析,不论是联苏抗美,还是联美遏苏,都无疑是正确的。其贯彻执行了一条“合纵”战略,形成了对我国有益的中美苏三角关系。但其后“三个世界”的地缘战略,将美苏同列为需要打击的第一世界,这种同时反对陆权、海权两大核心战略力量的做法,使我国在国际社会上陷入一种自我孤立状态,缺少了强力盟友的支持,其产生的负面影响至今仍制约着国家利益的拓展。
作为处于陆海两大地缘战略力量之间的国家,在实力对比与主要陆权、海权国家不存在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只应与其中弱势一方形成联盟关系,谋取一种平衡状态。切不可与两大势力均发生对抗,这在历史上存在着惨痛的教训。仔细研究一下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和日本,就属于犯了类似的错误。
(三)地缘战略目标缺失
随着我国推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战略,逐步的弱化政治外交斗争,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均立足于搞好关系,将己置身于各种国际争端之外。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环境,但在地缘政治角度却不可取。地缘战略要求利用各种国际间的利益关系,分化瓦解敌人,争取团结盟友。我们这种不结盟“老好人”形式的地缘战略,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让其他国家进行评估,缺少了共同战略利益这条纽带,只能造成我国被排斥在各种国际利益集团之外。
更为严重的是因缺少鲜明的地缘战略目标,整个国家在国际关系处理方面,缺乏衡量盟友和敌人的标准。古语云:“有敌国外患者国恒强,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目标的缺失,使国家民族丧失了危机感,将自身处于了危亡的边缘。
三、构想我国新的地缘战略
新地缘战略指在通过联合和斗争维护大国间的力量平衡,谋求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并针对周边敌对势力,在争取盟友支持的基础上,使用强硬手段坚决打击,逐步建立起地区性的霸权地位,为实现领导世界的最终地缘战略目标而奋斗。对此地缘战略可归纳为“大‘合纵’、小‘连横’,远交而近攻”。
(一)在大国博弈中,坚持“合纵”地缘战略
我国身为综合实力相对较弱的大国,又地处陆权与海权势力激烈交锋的边缘地带,要想顺利的走完复兴之路,需执行一条联合陆权或海权相对势弱一方及众多弱小国家,对抗强权的地缘战略路线。确立这条只能联弱不能附强的“合纵”战略,主要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1.从国际战略平衡考虑
在国际社会中,一旦出现个别国家独大的局面,出于谋求最大化利益的国家本质,其必然试图打破原有的平衡状态,拓展自身的利益空间,进而引发国际关系的动荡。对于像我国这样需要一个相对较长和平时间来发展壮大的国家,国际环境的恶化,将对国家崛起产生诸多的不利影响。为重新获得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就必须为再建国际战略平衡作出贡献。在自身实力较弱时,通过多方联合,使我方的联盟力量足以产生制衡效应,遏制住超级大国的发展势头。
我国在朝鲜战争中联苏制美,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势力止步于三八线,使东北亚地区数十年来保持了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关系,既是这方面成功事例。
2.从国家长远发展目标考虑
本人认为我国的长远发展目标是成为世界上强有力的一极,成为某个利益集团国家联合体的核心。合众弱攻一强的“合纵”地缘战略,是在国际战略力量不断分化组合过程中,执行的一种“削强”战略,不使任何一个国家独大,并逐步积攒自身综合国力,最终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如采取“连横”战略,即强国联合部分弱国,逐个打击其他弱国的战略。以我国当前实力和所处的地缘位置,不可能成为陆权或海权任何一方力量的核心,只能以弱国的身份依附强势,欺凌弱势一方。出于对霸权地位的维护,与我结盟的强国不可能留有机会任我坐大,其结局只能是“飞鸟尽,良弓藏”,成为强国的附庸。这不仅与我国的发展目标相违背,也是我们这个几千年来一直以中心大国自居的民族所不能接受的。
(二)在实力允许的局部地区,采取“连横”地缘战略
我国目前虽在大国博弈中,还处于相对势弱,但已具备地区性强国实力。在东亚甚至中亚、南亚的一定范围内,有能力以核心国的身份,组织国家利益集团,对敌对弱势力,实施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三)对周边国家执行“远交而近攻”地缘战略
有鉴于国际关系的错综复杂,各种势力的相互交织,在对周边敌对国家实行“连横”之策进行打击的过程中,为避免树敌过多,要善于择敌,一个时期集中力量只打击一个敌人;要善于利用绥靖妥协思潮、巧做一系列政治和外交伪装、最大限度地麻痹敌人,甚至不惜同潜在更大的敌人结成暂时联盟。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由近及远、由弱及强,在“远交而近攻”中逐步削弱我国的主要战略对手,最终实现我强敌弱的转变。
四、需重点把握的几点问题
地缘战略关乎国家发展的根本,其策略的制定务必慎之又慎,要认真对待新战略所引发的各方面问题。
(一)守弱而不弃争夺
国家综合实力决定着地缘战略方针的制定。我国现有实力还相对弱小,又缺乏联盟力量的有利支撑。在国际上主要陆权国家俄罗斯,对我不时表露出防备之心;代表海权的美国,更是又打又拉,处处制约我国的发展;同处边缘地带的日、韩、东盟、印度,则各依附于海、陆强权势力与我进行不同强度的对抗。在此种较为恶劣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应坚决确立守弱(示弱)这条原则,力避由于表露出强力的扩张意愿而招致海权和陆权的联合遏制。但守弱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妥协,国家根本利益必须毫不退让的坚决维护。国际关系本身就是国家之间为各自利益相互斗争妥协的结果,各国对外关系的确定首先建立在利己的基础之上。在世界资源相对短缺的现状下,不存在自主的互惠互利,只有建立在斗争基础上相互妥协退让的利益互换。战略上的守弱,战术上的斗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稳步积攒国家的综合实力。
(二)行霸术而不行霸权
审视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及当今国家的发展潜力,只要抓住机遇,采取正确的发展战略,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能再次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随着我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不可避免的与各方势力发生碰撞,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克服这些阻碍。这就需要行霸术,确立国家在不同时期联合谁、争取谁、打击谁。但在逐步增强国家实力的过程中,要遵循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本着谋求国家利益要适度的原则,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平衡,避免走已往霸权主义的老路,招致坚决的抵抗。
(三)明目标而不多树敌
历史上任何著名的地缘学说,无论是陆权论、海权论,还是空权论,都有一条明晰的目标路线,也就是通过控制什么,可实现什么,进一步控制什么,可实现什么,直至最终实现称霸全球的目标。我国的地缘战略要想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引领整个国家的发展,就必须首先确立起一个明确目标路线。使国家能够围绕这条路线,制定不同时期的对外政策。但无论国家实力如何,一个时期只能有一个“敌人”,要谨记“国虽大,好战必亡”的古训,通过各种方法避免两线作战的发生。
本文结尾,提出个人对我国地缘发展战略的初步设想,第一步统一台湾斩断第一岛链,使我国真正获得出洋权,打破海权势力对我的封锁;第二步击败日本,将第一岛链纳入我国的势力范围,称霸东亚;第三步控制东南亚,开启印度洋门户;第四步经略印度洋,将势力范围拓展到中东和非洲;第五步称霸亚欧大陆,成为世界核心一极。
这期间,除之前提到的联陆抗海,或者联海抗陆外,可考虑和德国结盟,它与我国拥有类似的地缘背景,同样受到陆、海势力的压迫及周边国家的孤立。两国地处亚欧大陆两端,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拥有摆脱困境,寻求发展的共同愿望,这些使我们两国间存在结盟的基础。结盟后即可从大陆的两端对海权或陆权实施夹击,使其首尾难顾,不能集中全力与我为敌。
——本文仅阐述了个人的一些想法。如有不妥之处,欢迎交流。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本文关键词:地缘战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8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58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