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国际关系学视角下的华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29 06:07

  本文关键词:国际关系学视角下的华夷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外交学院》 2008年

国际关系学视角下的华夷体系研究

杨庆松  

【摘要】: 华夷体系作为东亚历史上一种特殊的国际体系,值得国际关系学学者仔细研究。由于各种原因,这一体系在过去很长时间并没有引起海内外国际关系学者的足够重视。当前国际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三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也是建立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基础上的解释解释范式。 华夷体系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国际体系,在东亚历史上存在了长达两千年之久。然而,建立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基础之上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其却并没有涉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很多方面也无法对华夷体系进行合理的解释。因此,对华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构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遵循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在对华夷体系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霸权稳定论和建构主义文化的视角对华夷体系进行检验。作者认为,华夷体系的稳定除了与中心国家的实力有关外,与体系内周边国家对中心国家地位的认同紧密相关。 在内容上,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华夷体系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第二章,介绍华夷体系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理念上的天下观、经济上的朝贡贸易和政治上的册封制度,并力求研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章,从霸权稳定论的视角来研究华夷体系。西方霸权稳定论认为,一个实力超强的霸权国对国际体系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这与华夷体系的实践经验有某些相似性。厘清霸权稳定和华夷体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显得至关重要。第四章主要从建构主义的视角,以温特的三种“无政府文化”为切入点,对华夷体系的文化进行研究。第五章是结论部分,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一些与华夷体系相关的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选题的意义及文献综述7-12
  •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7-9
  • 第二节 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9-12
  • 第二章 概念之辨:是天下体系、朝贡体系还是华夷体系12-28
  • 第一节 对概念的简要回顾12-15
  • 第二节 华夷体系与华夷秩序15-18
  • 一 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15
  • 二 华夷体系和华夷秩序15-18
  • 第三节 华夷体系的内涵18-28
  • 一 作为指导理念的天下观18-22
  • 二 朝贡贸易22-26
  • 三 册封制度26-28
  • 第三章 华夷体系的维系与中心国家的作用:是霸权稳定么28-43
  • 第一节 理论分析的视角28-31
  • 第二节 霸权稳定论的核心假设及其解释范式31-37
  • 一 引入公共选择范式之前的霸权稳定论31-33
  • 二 引入公共选择之后的霸权稳定论33-37
  • 第三节 霸权稳定论对华夷体系的检验37-43
  • 一 华夷体系是霸权稳定么37-38
  • 二 霸权稳定论的解释盲点及理论思考38-43
  • 第四章 华夷体系与无政府文化43-49
  • 第一节 华夷体系与三种无政府文化43-47
  • 一 三种无政府文化的解释困境43-45
  • 二 天下文化对无政府的反动45-47
  • 第二节 天下文化与等级制47-49
  • 第五章 结论49-53
  • 一 华夷体系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反思49-50
  • 二 作为东亚共同历史经验的华夷体系50-51
  • 三 华夷体系的历史经验与东亚合作51-53
  • 参考书目53-57
  • 致谢5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海洋;儒家和合世界政治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芳川;;古代来华使节考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何芳川;“华夷秩序”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3 熊义民;略论先秦畿服制与华夷秩序的形成[J];东南亚纵横;2002年Z1期

    4 李扬帆;“天下”观念考[J];国际政治研究;2002年01期

    5 张小明;;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演变:模式与过程[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1期

    6 喻常森;试论朝贡制度的演变[J];南洋问题研究;2000年01期

    7 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5年04期

    8 唐小松;论现实主义的发展及其命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7期

    9 樊勇明;探索国际关系中的政治经济互动机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3期

    10 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可能和必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得刚;;国际关系三大主流学派的权力观及其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储召锋;;软权力的思想演进——从修昔底德到约瑟夫·奈[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郭淑新;神秘主义: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论冯友兰对神秘主义的诠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秦程节;;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之国际承认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谢康;吴昕春;;中国公务员规模变化原因的实证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王存奎;略论中国近代外交思想中的均势观[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7 张守刚,张生;博弈论视角下的卢沟桥事变[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8 金卫星;;二二六事件、西安事变和七七事变[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9 张春海;;高丽王朝的“华化”与“土俗”之争[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10 陈尚胜;;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研究刍议[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张博;;政府行政成本合理化问题研究[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王志伟;;明清时期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地位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5 王明星;;英日同盟与日韩合并[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6 董正华;;全球化:歧义纷沓的解说与真实的历史进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7 董正华;;韦伯、桑巴特、托尼资本主义精神动因思想比较——兼评格林菲尔德的新著《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8 李永成;;中国安全软环境分析——以9.11后美国对华战略认知调整为视角[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9 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竹琳;;论文化传播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耀;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能源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熊文;新地缘政治经济框架的建模与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策;分析折中主义与后冷战时代东亚安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伟伟;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黄晓虎;从国家利益视角浅析冷战时期中埃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郑义炜;日本国家主义对外扩张战略中的朝鲜半岛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常笑;中日邦交正常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李立;影响以色列和土耳其关系的因素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俞琳;影响环境议题设置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王义桅;中国的国际政治文明观与中国政治文明的国际化[J];东南学术;2004年05期

    3 许纪霖;;“五四”的历史记忆:什么样的爱国主义?[J];读书;2009年05期

    4 张庆熊;试析基督教和儒家的罪恶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丁琴海;;论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研究的三重困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叶自成;王日华;;春秋战国时期外交思想流派[J];国际政治科学;2006年02期

    7 张小明;;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演变:模式与过程[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1期

    8 尚会鹏;;许烺光的“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及其中国文化背景[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4期

    9 石斌;;重建“世界之中国”的核心价值观[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3期

    10 尚会鹏;;“伦人”与“服国”——从“基本人际状态”的视角解读中国的国家形式[J];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皮伟兵;先秦儒家“和”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瑞雪;秩序与人:先秦儒家法思想新论[D];西北大学;2006年

    3 史家亮;“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乾;春秋儒家天下体系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栾波;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思想与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视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晓军;儒家“和”思想对当代和谐文化建设的意义[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芳川;“华夷秩序”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2 郭树勇;关于中国崛起的若干理论争鸣及其学术意义[J];国际观察;2005年04期

    3 秦亚青;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关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个假设[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1期

    4 门洪华;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相互启示与融合之道[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5期

    5 亚历山大·温特,秦亚青;世界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目的论与无政府逻辑[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11期

    6 秦亚青 ,亚历山大·温特;建构主义的发展空间[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1期

    7 张小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体系的变迁[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9期

    8 梁守德;论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中国特色”[J];外交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9 门洪华;国际机制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10 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小平;人·环境·国际关系——西方国际关系中的环境理论[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陈楠;;“全球化”释义[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赵念渝;;勿以善小而不为——评当前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领域若干译著质量[J];中国翻译;2010年02期

    4 童世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内涵、背景和任务[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04期

    5 陈乐民;;读《春秋战国外交群星》[J];世界知识;1994年18期

    6 王立新;;跨学科方法与冷战史研究[J];史学集刊;2010年01期

    7 郭石磊;苏薇;;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与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J];青年文学家;2010年13期

    8 陈玉聃;;音乐的国际关系学: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文化视角[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范勇鹏;;相对收益、绝对收益和对外援助——二战后援助国收益偏好的历史演变[J];欧洲研究;2008年05期

    10 何文胜;;浅析国际关系中的均势问题[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生;;国际关系理论的普适性与国别性:一个知识性的梳理[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2 宣兴章;;国际关系理论的古希腊根源:行动者、结构论述模式的剧场假象[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3 金应忠;倪世雄;;和谐世界:哲学、理念与现实[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4 陈玉聃;;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继承还是误解?[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5 夏立平;;论21世纪中美印三边关系——用三种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进行分析[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6 秦亚青;;学习感悟创新——在第三届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博士论坛上的致辞[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7 尹继武;;认知心理学之于国际关系研究:进步及其问题[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8 王逸舟;朱立群;;总结发言[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9 贺鉴;;共进国际法与和谐世界的建构——以建构主义为研究路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10 李开盛;;规范理论:批判与评估[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新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经济所副所长 张海冰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所所长 赵干城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所副所长 叶青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中心主任 马孆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所副所长 吴莼思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席来旺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张光政;[N];人民日报;2010年

    3 Edward Friedman 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霍金讲席政治系教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纳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叶淑兰 香港浸会大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王文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胡言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倪世雄 赵曙光;[N];解放日报;2011年

    9 袁正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华东师范大学 赵银亮;[N];社会科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云真;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变迁:进步及其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2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胡宗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叶青;伊斯兰教与后冷战时期中东国际关系中的双重认同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苗红妮;国际社会理论与英国学派的发展[D];外交学院;2005年

    6 肖欢容;地区主义理论的历史演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刘志云;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咸命植(Ham,Myungsik);非对称世界中的国际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9 张全义;全球集体认同的生成与模式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刘慧;复杂系统与国际关系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琳;国际关系中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潮[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闫爽;现实主义与美国对外政策[D];外交学院;2009年

    3 石贤泽;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下的中国和平崛起[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罗亮;中国崛起与东亚地区秩序的和平转变[D];山东大学;2006年

    5 许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与埃及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7年

    6 耿超;国际关系视野中的哈贝马斯商谈伦理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扬;当代中国外交战略中的文化因素分析[D];青岛大学;2009年

    8 栾波;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思想与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视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施维;地缘文化视域中的中日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孟庆宝;探析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软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国际关系学视角下的华夷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3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63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0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