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变化与我国外交战略调整研究
本文关键词:国际关系变化与我国外交战略调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师范大学》 2014年
国际关系变化与我国外交战略调整研究
钟翔宇
【摘要】: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风起云涌,瞬息万变。中国面对的是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加严峻的考验。对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战略的研究能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能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对我国现有和谐世界理念下的中国外交战略有更清楚的认识,能够使我们及时把握国际关系变化的动向,通过对外交策略的调整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更为有利的国际大环境。 本文以“国际关系变化与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之间的关系”为研究中心,通过梳理建国伊始至21世纪的国际关系发展与中国外交战略选择之间的互动关系,总结出建国60多年来我国的外交战略经验,总结出我国外交战略的基本特征,希望能对我国未来的外交战略制定略尽绵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8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鞍钢;中国大战略研究的意义和创新——评《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国家实力、战略观念与国际制度》[J];教学与研究;2005年05期
2 杨洁勉;;新兴大国群体在国际体系转型中的战略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胡子京;;对完善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理性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陈明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王浩斌;;中国共产党党内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历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孙显元;;二元 多元 和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汪谦干;;“文革”前17年与新时期反腐败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朱兰芳;;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创新行为的思考和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10 施光跃;;江泽民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研究论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巫文强;;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安排与人的全面发展[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4 施光跃;;论当代思想解放的历史轨迹和实践特征[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李明娥;;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王浩雷;;科学发展视野中的“第一要务”[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孔令举;;毕节试验区的建立是解放思想的结晶[A];历史的必然选择——毕节试验区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8年
8 秦宣;;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9 成林萍;;意识形态建设与国家安全的维护[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10 罗平;;略论新四军的铁军精神[A];铁军精神研究——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3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霍跃;中国民间投资国际拓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8 方忠;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子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素梅;中美政府绩效审计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晨光;江泽民反腐倡廉思想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杜红娜;中苏论战对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消极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党洁;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传承与发展[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刘宏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洁勉;;中美应对国际体系转型的战略和举措[J];国际问题研究;2007年03期
2 路易斯·奥古斯托·德卡斯特罗·内维斯;巴西——发展中大国及其国际战略[J];拉丁美洲研究;2005年05期
3 周志伟;;日趋成熟平衡的巴西与美国关系[J];拉丁美洲研究;2007年03期
4 左晓园;;20世纪墨西哥外交政策的演变[J];拉丁美洲研究;2007年06期
5 李少军;徐龙第;;国际体系与中国的外交选择[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赵干城;;发展中大国兴起与国际体系[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力;关于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与实践[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年04期
2 曲星;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狄阳群;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初探[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陶季邑;论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外交战略[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赵常伟;浅论邓小平外交战略的基本思想[J];发展论坛;2002年05期
6 游明谦;新时期的越南外交战略:调整与重构[J];东南亚纵横;2002年Z1期
7 刘莹新;与“世”俱进 有所作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发展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J];党政论坛;2003年05期
8 吉珊珊;德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外交战略探析[J];西亚非洲;2003年03期
9 张云筝;“三个代表”——冷战后我国外交战略的指针[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郑瑜;论江泽民的伙伴外交战略[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伟伟;;从内政与外交互动的角度看新中国的外交战略与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浦启华;;韬光养晦与积极的外交战略[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郜非非;;新中国六十年外交战略发展过程及启示[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宋冰;;论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郭伟伟;;新中国60年外交战略选择与经济建设关系研究及启示[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6 熊光楷;;中文词汇“韬光养晦”翻译的外交战略意义[A];公共外交季刊2010夏季号(总第2期)[C];2010年
7 钮菊生;;新中国三代领导人外交战略思想比较研究[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8 戴德铮;;“冷静观察”等28字方针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9 浦启华;;和谐世界与中国的外交战略 中国未来新的战略态势——三环外交[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屈彩云;;日本环境ODA的战略发展探析[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暨政经所特聘教授 宋镇照;[N];东方早报;2013年
3 北京商报记者 韩哲 赵毅波;[N];北京商报;2014年
4 金嬴;[N];东方早报;2005年
5 周戎;[N];光明日报;2008年
6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李永群;[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宁惠;[N];张家界日报;2010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刘勃;[N];秦皇岛日报;2011年
10 记者 魏恒;[N];广西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泽喜;毛泽东时代意识形态作用下的中国对苏对美外交战略[D];武汉大学;2011年
2 张键;冷战后中国东亚外交战略的学理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3 刘德喜;美苏关于中国问题的纠葛和毛泽东的外交战略(1943—1949)[D];中共中央党校;199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和平崛起中国的外交战略目标讨论[D];武汉大学;2005年
2 王伟伟;美国之音在美国外交战略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D];青岛大学;2006年
3 刘雅贤;论中国不结盟外交战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竹云;关于我国不结盟外交战略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雪姣;蒙古“多支点”外交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6 吴德玲;略论中国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战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焱堃;解析儒家和睦思想对我国外交战略的影响及实践创新[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包云波;中等强国的身份定位和外交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9 刘宇;苏俄时期外交战略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10 王衍达;韩国东北亚外交战略的演变及其动因[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国际关系变化与我国外交战略调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4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64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