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_维果茨基社会建构主义_《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7-08 04:01

  本文关键词:温特建构主义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师范大学》 2008年

温特建构主义思想研究

苗笋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政治发生的变化和冷战的结束,使国际关系理论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也激起了国际关系学界的大辩论,为新理论的崛起提供了契机。在这场大辩论中,一批学者大胆地借鉴其他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同时吸收了以前非主流学者的学术成果,在对现实的思考和已有学术思想资源的反思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就是强调人类社会建构性的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内部派别林立,无法用一个声音说话。 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温特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身份建构主义”,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体系,正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才使建构主义取得了与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三足鼎立”之势。温特从社会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中汲取理论资源,打破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主导局面,更多地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待国际政治。温特既重视宏观层面上的研究,又不忽视微观层面上的研究。国家生活于国际体系之中,国际体系塑造制约着国家,国家也支撑着国际体系。温特的分析着重于无政府文化结构,世界上存在着三种无政府文化,即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康德文化,不同的文化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国家身份,国家分别以敌人、竞争对手、朋友身份对待其他国家。同时国家也是施动者,国家以什么身份对待其他国家也建构着相应的无政府文化。因此,文化结构与施动者之间是持续的双向建构关系,文化建构身份与利益,施动者拥有什么身份与利益就会采取何种行为,而施动者的行为又建构了相应的文化结构。 温特建构主义思想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在全球化时代忽视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有时将根本对立的观点强行揉合在一起,对文化概念的滥用等。但温特的理论为国际政治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扩大了我们的研究视野,丰富了国际政治研究的方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80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导论8-12
  • (一) 论文的研究意义8-9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三) 研究方法11-12
  • 一、建构主义的兴起12-18
  • (一) 国际政治理论的“大辩论”12-14
  • (二) 建构主义的定义14-15
  • (三) 建构主义的主要内容15-16
  • (四) 温特本人的学术经历16-18
  • 二、建构主义核心在于社会事实是建构而成的18-25
  • (一) 建构主义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18-21
  • (二) 观念、身份与利益21-25
  • 三、建构主义体系理论25-32
  • (一) 体系理论25-28
  • (二) 建构主义体系结构是观念或文化结构28-29
  • (三) 国家是国际体系的基本单位29-32
  • 四、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文化结构32-37
  • (一) 三种无政府文化32-33
  • (二) 无政府文化建构国家:“内化”之道33-34
  • (三) 施动者建构结构:“符号互动”34-35
  • (四) 无政府结构转变机制:洛克文化向康德文化的转变35
  • (五) 无政府体系的未来35-37
  • 五、温特建构主义理论的贡献与不足37-45
  • (一) 温特思想的贡献37
  • (二) 对温特建构主义的批判37-42
  • (三) 文化理论的不足42-45
  • 参考文献45-4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玺;;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身份认可的建构——以中国试图从欧盟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为例[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尚献芳;温特建构主义世界中的国家利益与体育外交[D];吉林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治来;;试论传统建构主义在国际政治学中的异军突起[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郭树勇,叶凡美;试论建构主义国关理论及其社会学渊源[J];国际观察;2002年01期

    3 刘军;;理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困境与建构主义的挑战——以冷战后的北约东扩为例[J];国际观察;2007年02期

    4 徐进;;国家何以建构国际规范:一项研究议程[J];国际论坛;2007年05期

    5 苏长和;;理性主义、建构主义与世界政治研究——兼评《世界政治理论的探索与争鸣》[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2期

    6 高尚涛;;规范的含义与作用分析[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4期

    7 苏国勋;社会学与社会建构论[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8 李格琴;;国际政治文化研究范式及其评介[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9 张小明;革命、修正和补充——评温特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及其建构主义学说[J];欧洲;2001年03期

    10 艾伦·卡尔森,秦亚青;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结构理论[J];欧洲;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得刚;;国际关系三大主流学派的权力观及其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焦新平;粟进英;;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战略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3 宋彪;;论徘徊于计划和市场之间的政府角色[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4 叶卫平;;竞争政策、国家利益与中国反垄断法政策目标定位——一个基于系统的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5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段礼乐;;消费转型与消费者保护制度的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7 储召锋;;软权力的思想演进——从修昔底德到约瑟夫·奈[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焦海涛;;论“促进型”经济法的优越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李家成;学校教育是一个利益场——“利益”视角下的学校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周莉;浅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林晓珊;;身体流动与性别不平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城市家庭汽车消费[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朱军;;国家繁荣的标志:多元化下的价值统一——转型时期政府塑造社会认同感的职能研究[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4 钱子文;;我们到底要什么?——危机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化[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孙泽生;王淑云;;市场结构、规模经济与中国铁矿石定价策略[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增刚;董丽娃;;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制度起源与实施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冯玮;;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异——从词源到现实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8 李永成;;中国安全软环境分析——以9.11后美国对华战略认知调整为视角[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9 陈志敏;;从“蜜月”回归正常?:新多极世界中的中欧关系[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10 王帆;;如何认识当今世界——复杂系统整体性思维的启示[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亮;竞技武术的诞生[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黄晓虎;从国家利益视角浅析冷战时期中埃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黄训;伊斯兰会议组织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安德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协调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治文;李伟;李勇勤;韩军生;;中国竞技体育软实力及其提升路径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2 张文喜;班保申;苗壮;;西方国家利益理论研究的建构主义转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宋雪莹,李相如;国际体育交流对开拓新中国外交局面的历史作用与未来展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金新;;试析小布什时代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一种建构主义的阐释[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5 金宇祥;;体育与东北亚和平繁荣外交(上)[J];当代韩国;2006年02期

    6 沈秋欢;;美国对印度、朝鲜核政策的比较研究:建构主义的视角[J];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年03期

    7 马风书;;中美俄三角关系:一种超越建构主义的文化分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6年04期

    8 李霞;张凌峰;;“和谐世界”理念与温和建构主义比较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9 王伟;樊祎冰;;对公共外交的几点认识[J];法制与社会;2009年36期

    10 张丹丹;;从建构主义视角看俄罗斯外交政策[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刘水明 王小光;[N];人民日报;2005年

    2 李志永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邓亚萍;[N];中国体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英;冷战后美国媒体对华负面报道的建构主义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东升;论体育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D];暨南大学;2001年

    2 胡学雷;温特的建构主义思想评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3 苑基荣;当代中国国家利益建构[D];吉林大学;2005年

    4 苏明磊;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中日关系:现状与对策[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昊;论新中国的体育外交[D];外交学院;2006年

    6 杨明星;美伊核博弈的建构主义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高莹;国际体系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8 康文中;中国国家身份对中国和平发展外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马悦;论我国体育外交的作用与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胡刚;建构主义视野下的美国政府对华政策(1969-1974)[D];四川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江亭;论科学课程的社会建构观——国外科学课程研究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2 郭树勇;;战争合法性与美国军国主义[J];博览群书;2003年05期

    3 胡学雷;身份建构与利益转变——明治维新后日本身份变化的建构主义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2年02期

    4 唐小松,唐平;论理性主义的双重角色[J];东南亚研究;2005年05期

    5 倪世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学派、论战、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邹三明;西方国际政治学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流派[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陈东晓;浅议建构主义对东亚安全前景的再认识[J];国际观察;2000年04期

    8 郭树勇,叶凡美;试论建构主义国关理论及其社会学渊源[J];国际观察;2002年01期

    9 唐小松;建构主义:解读外交政策决策的一种方法——以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为例[J];国际观察;2002年01期

    10 刘永涛;美国对华政策中的认同政治:一个案例分析[J];国际观察;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雷;;探析温特建构主义的哲学基础[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张晓淑;;解读温特之建构主义理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李琳;;温特建构主义理论学术意义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秦亚青;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温特及其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理论[J];欧洲;2001年03期

    5 交锋;正式立案——科比案卷宗三[J];篮球;2003年12期

    6 苗笋;;略论温特的建构主义体系理论[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04期

    7 石路;;温特理论视野下的国际机制[J];鸡西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8 黄卫平,朱文晖;温特制:美国新经济与全球产业重组的微观基础[J];美国研究;2004年02期

    9 饶咬成;温特建构主义凸现的时代背景[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姚勤华;;温特建构主义哲学观解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申萌;王贤文;;基于德温特手工代码共现的技术结构网络分析方法[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士涛;杨建军;赵英俊;;基于温特法的地空导弹装备备件需求量预测[A];第八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建南;李世云;李萍;钟鸣;刘勇华;何均华;;温特斯线性和季节性指数平滑法预测模型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探讨[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刘芳;付鹏程;张建民;;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的粘弹响应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栾春娟;侯海燕;;基于SNA的公司技术集群探测研究——以波音公司、三星电子公司为例[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6 丁堡骏;黎贵才;;转形问题真的“最终解决”了吗?——评张忠任先生关于转形问题的解法[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栾春娟;侯海燕;;全球纳米技术领域专利计量分析[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毅;邵明安;;覆膜棉田地温时空序列的平均值研究[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9 李文亚;李长久;;热处理对冷喷涂Cu涂层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王文博;陈良铜;;电子厂洁净空调加温设计要领之探讨[A];第五届海峡两岸制冷空调技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侃;[N];中国国防报;2008年

    2 记者 赵伟;[N];长春日报;2008年

    3 怀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聂晓民;[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秦韵;[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6 记者 潘继鹏;[N];中国气象报;2000年

    7 胡超;[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唐彧;[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9 安飞;[N];国际商报;2010年

    10 张田勘;[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步少华;国际政治中的实践与结构变迁[D];外交学院;2013年

    2 刘东锋;非政府组织与理念全球化——卡内基伦理与国际事务委员会个案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陈明杰;草菇低温应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4 张云燕;社会建构主义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学雷;温特的建构主义思想评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2 冯晓婷;温特丝纤维针织面料的研究与开发[D];西安工程大学;2012年

    3 茅海燕;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国际无政府状态[D];苏州大学;2003年

    4 谢崇林;温特森三部小说中无尽的文本与创伤的身体[D];西南大学;2012年

    5 苗笋;温特建构主义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洪桥;论英国学派方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陶杨华;理性主义还是反理性主义[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赵伟;国际体系与国际行为体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9 秦兴刚;国际机制中的文化因素[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阮磊;试析中(苏)俄互动与中国社会化的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温特建构主义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6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66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3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