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朝鲜的国家认同构建及其对亚太国际关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07-19 19:06

  本文关键词:朝鲜的国家认同构建及其对亚太国际关系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湘潭大学》 2014年

朝鲜的国家认同构建及其对亚太国际关系的影响

喻雪君  

【摘要】:认同是以一种以归属感为基础而抱有的情感依附或认知。无论对于国家或者民族而言,都是社会成员对自己精神上的一类认知或依赖。通常而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及宗教等均可以看做是一种认同的媒介。比如国家认同,要站在这个国家人民认同的角度进行理解。这种建立在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传统、道德、价值观、信念以及法律等层次上所抱有的精神层面的依赖,并且以热爱为基础而衍生出来的认同感。这样的认同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集体意识,是这个国家得以维持发展及持续存在的关键。对于国家而言,拥有了国民整体的归属意识,就会因此拥有着强大的凝聚力,这对于维护自身安全及稳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笔者以认同为视角,对朝鲜国家如何构建认同、拥有这种认同的重要性和朝鲜国家认同的构建对东亚地区关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阐述了朝鲜在面对殖民历史、国家分裂、经济困难等诸多情况下的国家认同危机,以及朝鲜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外交等多个领域进行国家认同的构建措施。朝鲜国家认同的未来发展走向对内将建构对金氏家族的宗教信仰,,对外将树立敌人,与之强硬对抗。这将导致东亚地区关系长期无法缓和。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731.25;D8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卞晶;;朝鲜“国家经济开发十年战略计划”探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王宗礼;苏丽蓉;;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与公民教育[J];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3 郑成宏;;朝鲜开放旅游之后[J];世界博览;2010年10期

4 左高山;;政治忠诚与国家认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2期

5 钱雪梅;;从认同的基本特性看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6 高晴;;二战后朝鲜国家发展道路的特点与启示[J];学理论;2013年19期

7 刘洁;刘薇;;跨界民族国家认同与边疆和谐稳定对策研究[J];理论学刊;2013年09期

8 解志苹;吴开松;;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认同的重塑——基于地域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良性互动[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4期

9 陈茂荣;;“民族国家”与“国家民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紧张关系何以消解[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10 张友国;;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和谐何以可能[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弟;朝核问题与中美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泰;;《聊斋俚曲集》饮食文化分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于翠玲;;孙中山《实业计划》对印刷工业的论述及其影响——以民国时期印刷杂志对“总理遗教”的阐释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王和生;“循常”与“超越”——试论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5 王渊;;论孙中山的国民教育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陈鹏鸣;试论康有为的大同理想[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7 李伟,司桂梅;孙中山权力制约思想探析[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8 李国环;孙中山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的经济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9 汤奇学;晚清政治思想超前发展述论[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10 胡晓;段祺瑞与善后会议[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白中伟;;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中国命运[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3 廖加林;;公私观念与公德、私德[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5 虞崇胜;王洪树;;论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6 金柄珉;;试论跨国民族的多重认同——以对中国朝鲜族认同研究为中心[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7 吴忠民;;民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8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9 石河;;论孙中山教育思想中的革命精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张英;;辛亥革命对少数民族的影响初探[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卫莉;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李奕霏;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人民利益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颖;基于哲学解释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玉姣;上海精武体育会体育现代化研究(1910-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婷;瞿秋白民生思想探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聪影;论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构建及价值[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永刚;政治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杜全伟;孔孟德育思想的现代转化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8 高彩云;偏人族群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陈海丽;中国饮食在越南的传承与嬗变[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褚金勇;现代性视域下的“五四”文学革命[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英,倪宪章;新中国成立后党在不同时期对国际环境的判断与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2 吴可亮;;美国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选择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李禹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论华夏社会中民族、国家意识的同一性[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周辉湘,刘福江;多元利益格局与朝鲜半岛局势[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巴殿军;卞静;;朝核问题与六方会谈——以朝美关系为主导的多方博弈[J];辽东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朱辽野;;“后朝核时期”的中朝关系走势[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满海峰;;开放的地区主义与中朝边境经贸合作发展方向——以丹东—新义州两市开展经贸合作为研究视角[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朱辽野;许永根;;朝鲜经济改革前景探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董小川;;美利坚民族认同问题探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1期

10 高英彤;;朝核问题中美国因素的现代国际法律评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华;朝鲜半岛核问题与中国应对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高山;;政治忠诚与国家认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2期

2 杭聪;;国家认同、国家制度建设和国民经济福利——兼与陈晓律教授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0年04期

3 王海峰;;塑造国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战略使命[J];求索;2010年08期

4 郭忠华;;动态匹配·多元认同·双向建构——再论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刘森林;;焦虑、中国特性与国家认同[J];现代哲学;2012年01期

6 颜俊儒;;加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设论纲[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6期

7 宋新伟;陈占芳;;影响国家认同的因素分析及途径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8 ;中国国家认同的历程与制约因素[J];公安研究;2013年05期

9 赵海立;;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以马来西亚为例[J];南洋问题研究;2013年03期

10 吴瑞财;;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挑战与应对[J];教学与研究;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践;;宗教的类型对民族国家认同的影响[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2 饶印莎;;大学生国家认同对其与奥运卷入的影响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应小萍;陈午晴;王兵;王俊秀;杨宜音;;国家认同和体育观念关系初探[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雷琳;;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西北边疆执政安全理念构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南长森;;西北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市场化运作与国家认同研究[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6 刘新利;;试论电视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7 李宜强;;对区域一体化文化认同的研究:以法国与欧盟为例[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韦磐石;赵燕;张翔;;苗族、布依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及其影响因素[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刘永松;Michael H.S.Lam;Beeto W.C.Leung;;国家认同与北京奥运会: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学生的回应(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高山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刘力达;[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冯绍雷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李禹阶 向中银;[N];光明日报;2011年

5 刘力达;[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韩震 北京师范大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王立新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韩震;[N];北京日报;2013年

9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王超品 杨荣华;[N];云南日报;2014年

10 于福坚;[N];中国民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皓;软传播对国家认同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陈晶;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常轩;湘西进城务工苗族农民的国家认同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4 马海莉;西藏地区藏族高中生国家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

5 曹娅;国家认同影响因素比较分析[D];厦门大学;2014年

6 夏宁波;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变迁中的农民国家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子愿;新中国的政治仪式与国家认同的实现(1949-1956)[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魏新;中华民族共同利益视角下台海两岸国家认同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宝林;我国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培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10 闫苗;云南藏区藏族的国家认同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朝鲜的国家认同构建及其对亚太国际关系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3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73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5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