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生存与发展: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视角

发布时间:2016-08-04 03:11

  本文关键词:生存与发展: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0年

生存与发展: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视角

王长春  

【摘要】: 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国际关系内容的复杂化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内容复杂化的反应,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基本要素也是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对国际关系行为主体间的行为模式的选择有深刻的影响,也制约着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文章运用辩证分析、历史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分五部分进行了论述: 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从以生存与发展为视角可以使我们加深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以生存与发展为视角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国际关系理论的价值,以生存与发展为视角可以使我们更加理解国际关系理性化等角度说明了本文的选题意义,介绍了与本文主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内容框架、创新不足等。 第二部分论述了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产生与发展源自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这部分主要从国家主体和非国家主体两方面进行分析,国家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国家的作用就是调节这种矛盾,主权是国家内涵的重要内容,而主权的国际意义就是能独立自主地维护主权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全球化的到来,使非国家主体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而国家主体的地位有所下降,国家的标志性与限定性作用愈来愈突出;非国家主体是维护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力量。类国家主体与王朝国家、民族主权国家等共同负担起维护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责任,各种非政府组织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非国家主体也因此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 第三部分论述了国际关系内容的复杂化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内容复杂化的关系。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相比,当今的国际政治、安全问题愈加复杂,经济社会关系、文化关系也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这都与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内容的复杂化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等新问题成为相关人群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各殖民地国家的独立,发展问题成为国际竞争的中心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把经济问题作为国际竞争的核心问题,与这一变化相适应,通过国际机制实现全球共同富裕成了更好地维护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冷战结束以来文化因其认同、凝聚作用,认识、判断作用,沟通、同化作用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显现出来,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又发展深受各种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关注的重要内容。随着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内容也不断复杂化,国际关系的内容亦因此复杂化了。 第四部分论述了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基本要素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人口、自然资源、社会组织和制度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也是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一定数量人口及其合理分布和在加强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较高的人口素质是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丰富的自有资源和交换资源是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生存与发展的自然条件;高效率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物质生产条件以及富有凝聚力、感召力的思想文化观念是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基本要素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制约着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各种行为。 第五部分论述了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对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行为模式选择的影响。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在分析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冲突的国际观与合作的国际观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的地位是不同的。在历史上,冲突的国际观一直处于受人关注的显性位置,合作的国际观处于隐性地位,但合作的国际观是历史的常态,并且在近代世界史上多次战争惨祸的启示下,在核战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阴影下,在全球化、一体化以及各种国际组织建立的基础上,合作的国际观正逐渐成为国际关系行为主体行为模式的价值取向,总体上有以合作求生存、谋发展的趋势。 站在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角度上,理性和有责任感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应掌握好国际关系发展的方向,为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服务;理性和有责任感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应在综合考虑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关键因素的基础上考虑自己的行为的价值取向,以生存与发展的终极价值判断辩证地认识冲突的国际观与合作的国际观的关系。这对于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在国际竞争中正确地判断自己和他者的行为有指导意义;对于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在国际竞争中占领道义制高点,确立自己的正义立场有重要启示;在全球化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存的条件下,对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确立合作的国际观有现实意义。 本文的创新点是站在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视角上审视国际关系,认为它的产生与发展都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紧密联系。在分析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生存与发展条件的基础上,认为国际竞争是一种综合性的竞争,我们不应局限于权力、观念、软实力或硬实力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定的概念上,要以生存与发展为依据,在全面考虑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关键因素的基础上做出合适的判断,要辩证地分析冲突的国际观与合作的国际观的关系,认识到它们是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两种主要行为模式,而合作是国际关系行为主体行为模式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80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导论9-13
  • (一) 选题意义9-10
  • (二) 研究现状10-12
  • (三) 内容框架12
  • (四) 创新与不足12-13
  • 一、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产生与发展源自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13-17
  • (一) 国家主体13-14
  • (二) 非国家主体14-16
  • (三) 国家主体与非国家主体的关系16-17
  • 二、国际关系内容的复杂化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内容复杂化的反应17-22
  • (一) 传统的政治、安全问题愈加复杂17-19
  • (二) 经济问题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19-20
  • (三) 文化关系也成为国际关系关注的重要内容20-22
  • 三、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基本要素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2-35
  • (一) 人口要素22-26
  • (二) 自然资源要素26-29
  • (三) 社会要素29-35
  • 四、生存与发展影响国际关系行为模式的选择35-43
  • (一) 生存与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国际交往的产生与发展35-37
  • (二) 生存与发展促使人类不断深化对国际冲突与合作的认识37-43
  • 结束语43-45
  • 注释45-49
  • 主要参考文献49-5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2-53
  • 致谢5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江;甘锋;;试论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当代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J];国际观察;2007年03期

    2 张松;民族、文化与国际关系──兼评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3 李滨;试论国际贸易与政治的关系[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4 汤晓黎;;战后日本教育与人才培养观论析[J];前沿;2006年11期

    5 李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5期

    6 石之瑜;殷玮;郭铭杰;;原子论是国际政治学的本体?——“社会建构”与“民主和平”的共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06期

    7 李少军;论经济安全[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11期

    8 秦亚青;;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若干思考[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麦哲 ,谭晓梅 ,潘忠岐;文化与国际关系:基本理论述评(上)[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7年04期

    10 麦哲,谭晓梅 ,潘忠岐;文化与国际关系:基本理论述评(下)[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得刚;;国际关系三大主流学派的权力观及其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储召锋;;软权力的思想演进——从修昔底德到约瑟夫·奈[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张能为;伽达默尔“第三次启蒙”与现代科学化时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李昭昊;墨翟和平观的哲学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9 胡万年;“大自然的智慧”——解读康德《实用人类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李慎明;;对毛泽东战争与和平思想及实践的几点辨析、概述和思考[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3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王燕;;当代詈语的嬗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有能;;当代台湾人间佛教全球化论述的一个侧面[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陆庭恩;;中国与非洲国家首脑外交的范例——周恩来总理首次访问非洲[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9 沈志华;;蜜月的隐忧:毛泽东、赫鲁晓夫与1957年莫斯科会议[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10 刘军;;试论公民权与人权的差别[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奇志;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向丽华;经济援助外交“杠杆”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于沄;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张耀;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能源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策;分析折中主义与后冷战时代东亚安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蓓萨;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的能源外交[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均利;清代外销画表现的民俗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婷;瞿秋白民生思想探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高涵琇;追索我国流失文物的国际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黄晓虎;从国家利益视角浅析冷战时期中埃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丁芹伟;中苏同盟破裂原因新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常佼;从国际法视角看朝核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益显;对“文明之冲突”论的剖析[J];国际问题研究;1994年02期

    2 叶江;谈谭;;试论国际制度的合法性及其缺陷——以国际安全制度与人权制度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12期

    3 鲁品越;产业结构变迁和世界秩序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世界秩序[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铮;;风云变幻八十年 第四讲 祸遍全球(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关系[J];世界知识;1983年24期

    2 冯特君;崔■;张继坤;;关于开设“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一课的设想(二则)[J];教学与研究;1986年04期

    3 廖鹤;;《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一书简介[J];教学与研究;1988年04期

    4 潘光;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东国际关系的影响[J];西亚非洲;1990年04期

    5 李石生;;在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的作用淡化了吗?[J];国际政治研究;1990年01期

    6 杨运忠;;日美矛盾的激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当代亚太;1992年03期

    7 刘金质;《国际关系入门》简介[J];国际政治研究;1997年03期

    8 周凯;《冷战后亚太国际关系》出版[J];当代亚太;1999年11期

    9 杨冠达;论美国国际关系学与美国霸权[J];国际政治研究;2000年02期

    10 华林;史论结合,精心解读二十世纪的国际关系——《二十世纪国际关系史论》评介[J];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增刚;;国际关系的双层博弈框架: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思路[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俞新天;;国际关系中文化作用的理论探讨[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王介南;;略论郑和下西洋与明初国际关系[A];“睦邻友好”郑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胥莉;;试论当前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冲突[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5 罗丹;;麻生执政与中日关系发展走向[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熊乐兰;詹真荣;;斯大林的国际政治理论研究(提要)[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杨泽伟;;联合国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8 郭榛树;;论江泽民的和谐观[A];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2年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李双龙;;媒体报道与“闯馆”事件——关于不明身份者闯入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事件报道之述评[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10 王立新;;“国际关系的基督化”:对一战的反思与美国传教团体内国际主义的兴起(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修义;[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吕德胜;[N];解放军报;2010年

    3 ;[N];人民日报;2009年

    4 王义伟;[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5 世经政所 李少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谢尔盖·亚历山大德罗维奇·卡拉加诺夫;[N];解放日报;2008年

    7 ;[N];人民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王日鹏;[N];福建工商时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方祥生;[N];光明日报;2007年

    10 ;[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广成;从合作到冲突:国际关系的退化机制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2 何霄;阿根廷危机的国际关系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杨筱;认同与国际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吴克明;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内地香港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5 李芳田;国际移民及其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刘艺;跨境民族问题与国际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7 曹鉴燎;制度创新: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新格局中国经济安全的基本选择[D];暨南大学;2002年

    8 曾向红;霸权世界观与国际关系[D];兰州大学;2010年

    9 周娅;建构主义新视域:地缘文化及其建构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10 龙向阳;世界体系中的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一种历史的分析与反思[D];暨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文刚;国际关系中的金融安全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2 卢庆文;环境问题:国际关系中的新焦点[D];暨南大学;2000年

    3 夏自钊;话语如何建构“敌人”和“威胁”[D];复旦大学;2010年

    4 雷春斌;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中的民族因素[D];暨南大学;2000年

    5 赵为民;试论冷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D];河南大学;2004年

    6 邱晓万;论希拉克总统执政以来的中法关系(1995年5月—2005年5月)[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李双歌;论环境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5年

    8 王韵菁;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关系[D];暨南大学;2005年

    9 廖震峡;中俄关系:国际关系动因视角的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冯小峰;文化的国际效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价值[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生存与发展: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2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82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7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