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联盟_东亚共同体国家_走向东亚共同体
本文关键词:东亚共同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共同体的建设的第一步目标是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
不久前闭幕的首届东亚峰会曾在是否将“东亚共同体”列为其议题上产生了很大争议, 引起人们的关注。
对于东亚共同体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东亚各国想法并不一致。一些人主张东亚共同体就是单纯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另一些人则主张除经济外,还应包括安全和社会方面。但大多数人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内,东亚共同体应以深化经济合作为中心任务,以建设“东亚自由贸易区”为重点内容,稳妥地开展政治安全对话与合作,,再逐步发展为涵盖各领域的综合性合作机制,这也是中国官方的观点,与东亚展望小组的建议相合。按照后者的设想,首先是建设经济共同体,然后扩大到政治安全和社会文化方面。而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建设的第一步目标是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
东亚展望小组于2001年提出东亚共同体目标之后,日本迅速作出了反应。2002年1月,小泉纯一郎首相出访东盟5国时首次提出“日本版东亚共同体”设想,其要点如下:
第一,将日本与东盟之间的合作作为构建东亚共同体的基础。日本要与东盟建立“共同发展的共同体”。为此,日本提出与东盟密切合作的“一揽子经济合作计划”。
第二,发挥10+3框架作用。日本与中国、韩国之间的合作,将成为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巨大推动力。同时,要加强日、中、韩3国与东盟的合作,充分发挥10+3框架的作用。
第三,吸收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参加东亚合作,这两个太平洋国家也应当成为东亚共同体的核心成员。
第四,东亚共同体应当是开放的,决不能成为排它性组织。尤其是不能排斥美国。日本在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同时,要支持日美同盟,要保证美国在东亚地区发挥作用。
第五,东亚共同体不仅是个经济组织,还要开展安全合作,以保证地区稳定。为此,日本要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安全合作。
小泉的这一构想是在中国提出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建议之后提出的,有抗衡中国,主导未来的东亚共同体之意,这些主张至今未改变。而且,这一构想与日本长期实行的以日美同盟为核心的亚洲外交政策紧密相连,其中,后三点内容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日本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充分照顾到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利益,这反映出,21世纪日本总体外交战略仍需以维护日美同盟为核心,与此同时,日本也要借助美国力量来推进其亚洲政策。
其次,把澳、新拉入东亚合作,把“10+3”扩大为“10+5”,既可以缓解美国对日本经营东亚共同体的不满,又能扩大日本在共同体中的阵营,一举两得。
第三,提出东亚共同体应包括经济与政治两方面内容,其隐含的动机是,日本不能只做经济大国,而且要发挥“政治大国”的作用,在地区安全方面谋求主导权。
2003年12月,在东京举行的“日本-东盟特别首脑会议”上,日本正式提出与东盟共建“东亚共同体”的倡议。这次峰会虽然是日本与东盟的双边会议,但日本却在会上正式提出了建立东亚共同体倡议,这也反映出日本欲在东亚区域合作中掌握主动权和主导权。
这次会议发表的《东京宣言》指出,未来的东亚共同体将是一个“外向的、生机勃勃的富有创造性和活力,以及成员间能相互理解并且既保持亚洲传统和价值观,又尊重国际通行规则和原则的大家庭”。但对于东亚共同体的内涵,《宣言》并没有作进一步的阐述。看来,这更多地表达了日本在推动东亚共同体上的一种积极姿态。同时,《宣言》对东亚共同体的描述也明显地带上了东盟观点的色彩,如强调亚洲传统与价值观等。
在2004年11月老挝举行的东亚领导人会议上,日本再度提出推动东亚共同体的三点建议:第一,东亚各国应超越地区文化、宗教、经济发展阶段、政治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区域合作的活力,包括FTA、金融合作,以引进欧盟的制度框架作为中长期目标;第二,强化与其他地区伙伴的合作,确保开放性与透明度;第三,尊重地区合作的普遍规则。
毫无疑问,日本的上述主张,反映出其欲在东亚共同体构建中掌握主导权,使未来的东亚合作朝有利于日本的方向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在东亚合作进程中,东盟是积极的推动者。10+3进程就是由东盟倡议并主导的。东盟是东亚一体化的先驱,在东亚最早搞成了自由贸易区。东盟积极倡导东亚共同体,但主张自己才是未来东亚共同体的核心。2003年,东盟宣布在2020年建立“东盟共同体”,它有三个支柱:经济共同体,政治安全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2005年12月,东盟发表《吉隆坡宣言》,宣布提前5年,即在2015年率先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的意图是以东盟共同体为核心和样板,以东盟的价值观和行事方式,在10+3框架内建设未来的东亚共同体。这与日本的上述版本在成员组成、价值观、核心国等方面显然有很大不同。
中国一贯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发挥核心作用,尊重东盟的选择。在东亚共同体问题上,与东盟的主张接近,即坚持以10+3框架为主渠道,在该框架内建设东亚共同体。同时,提出东亚合作应保持开放性和透明度,加强与美国、欧盟等区域外国家的沟通,欢迎它们与东亚合作建立联系。
日本主张在首届东亚峰会上讨论建立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在内的“扩大版东亚共同体”,并以“自由、民主、人权”作为其价值观,但最终未被采纳。东亚多数成员主张在10+3框架内谈东亚共同体问题,东亚峰会不能取代10+3。显然,在东亚自身的一体化刚刚起步的情况下,去搞16个国家的跨区域共同体,条件并不成熟。
东亚各国在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及宗教信仰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 各国之间不但贫富差别很大, 在国土面积、人口数量上的反差也非常突出。在这种条件下, 东亚的一体化很难照搬欧盟模式。从现实出发,不妨把东亚共同体的目标定得低一点。这方面,可以向讲究实际的东盟学习。
作为“东盟共同体”三个支柱之一的“东盟经济共同体”,是以建立“东盟单一市场”为最终目标的。而“单一市场”不过是经济一体化的一个初级阶段。东盟把“经济共同体”的标准定在初级阶段,体现了务实的精神。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建立自由贸易区都是经济一体化必经的初级阶段。根据东亚的情况,如果政治障碍和贸易壁垒最终能够消除,那么乐观地看,大约10-15年内,可能建立起东亚自由贸易区;再往后,大约20-30年,有望实现东亚成员的经济一体化,建立共同市场,实行共同的经济政策,实现经济要素的自由流通。至于更高的目标,如货币一体化,统一使用“亚元”,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而经济共同体只是东亚共同体的第一阶段,包括政治安全、社会文化在内的全面的东亚共同体的建设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显然,这是一个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背景:
东亚共同体的由来
有关东亚共同体的构想最早可追溯到1990年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提出的“东亚经济集团”倡议,他建议东盟和中、日、韩3国成立一个贸易集团,以应对欧洲和北美集团化的挑战。此举立即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东盟随即将其改名为“东亚经济核心论坛”,但这项重新包装的倡议仍因美国的反对加上日本的退缩而被束之高阁。美国不会同意东亚出现一个将其排除在外的集团,何况还是一个全是由黄种人组成的集团。但是,区域化的浪潮毕竟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住的。只要时机成熟,新的区域组织便会因运而生。
1997年东亚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区外大国袖手旁观。在紧急关头,东盟和中、日、韩3国聚首一堂,共商对策,并由此催生出一个崭新的东亚合作机制--10+3。
1998年,第二次10+3领导人会议根据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的倡议,决定成立由东亚13个国家专家组成的“东亚展望小组”研究东亚合作的中长期规划。该小组成立后,于2001年向10+3领导人会议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走向东亚共同体:一个和平、繁荣和进步的地区》,提出把建立“东亚共同体”作为东亚合作的长期目标。为此,报告列出了22项建议,并在经济、政治安全、环境、社会、文化和制度共六大领域中提出57条具体措施推动东亚共同体的建设。这些建议特别关注人的发展、消除贫困、缩小各国差距等问题。报告指出,经济合作是走向东亚共同体的基础,应首先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在此之前,新加坡也在2000年的10+3会议上提出给建立东亚共同体的主张。
另外,由东亚13国官员组成的“东亚研究小组”也于2002年向10+3领导人会议提交了一份报告,指出建立东亚共同体符合各国的利益和愿望,但这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并从东亚展望小组的报告中遴选出26项优先措施,包括17项短期和9项长期措施来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建设。当年的10+3领导人会议原则上通过了这一报告。此外,东亚各国的学者和研究机构也纷纷提出东亚共同体构想。
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 陆建人
供稿:《北京周报》杂志
本文关键词:东亚共同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9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89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