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8-16 14:16

  本文关键词:世纪之交的国际格局与中美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师范大学》 2004年

世纪之交的国际格局与中美关系

齐晓明  

【摘要】:冷战结束以后的世纪之交,国际形势变化迅速,国际格局错综复杂,出现了两种鲜明的倾向:一方面,,世界上各种力量分化组合,主要大国关系出现深刻调整,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有新的发展;另一方面,美力图利用其在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优势,竭力欲确立其在全球的霸主地位,构筑由其领导下的单极世界。这两种倾向矛盾共存,较量激烈,影响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牵动着国际格局的演变。多种力量并存发展、稳步崛起,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曲折前进;美国称霸世界一意孤行、不得人心,图谋单极格局力不从心、难以如愿。国际形势与国际格局发展变化的这种特点,是制约整个世界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美两国关系令世人瞩目,不仅关系到两国的利益,而且也关系到亚太地区和全球的和平与稳定。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综合国力首屈一指,在国际经济、政治中影响突出。中美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安全和共同发展负有重大历史责任。中美关系深受国际形势和国际格局影响,增添了许多变数。美国追求霸权、图谋单极世界,对中国采取既接触又遏制的两面政策;中国坚持和平崛起、维护人类共同利益,谋求与美国和平共处、努力合作、不搞对抗,当坚决抵制美国的遏制,反对美国的霸权。由此决定了两国关系的复杂性。目前,中美关系已经从“外力型”走向“内力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也由“外”转“内”,主要的内在因素包括意识形态、战略安全利益、台湾问题和经贸关系等。与冷战时期相比,这些因素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我们应以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为理论指导,以“世界多极化”和“和平崛起”的理念为思想基础,着重分析这些因素的新特点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着力探寻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中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和对外战略选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82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目录6-7
  • 引言7-8
  • 一、当前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8-18
  • (一) 多极化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格局的发展趋势8-10
  • (二) 美国谋求单极化在当前国际格局中比较明显10-14
  • (三) 多极化的趋势与单极化倾向并存及其影响14-18
  • 二、当前国际格局中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分析18-36
  • (一) 无法靠近的意识形态19-23
  • (二) 不能忽略的战略安全利益23-27
  • (三) 喜忧参半的经贸关系27-31
  • (四) 两国关系核心的台湾问题31-36
  • 三、中国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选择36-44
  • 1、反对和平演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6-38
  • 2、超越意识形态,把握国家利益38-39
  • 3、既要“韬光养晦”,又要“有所作为”39-40
  • 4、要从世界战略的高度来看中美关系40-42
  • 5、寻求双方共同点,建立两国之间的相互信任42-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9
  • 后记4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志;剧变后的反思——苏联解体与中美关系[J];党的文献;2000年05期

    2 孙建社;影响中美关系的四大因素[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02期

    3 李才义;冷战结束与中美关系研究[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03期

    4 王公龙;面对多极化趋势与单极化倾向:中国的战略选择[J];党政论坛;1999年11期

    5 刘海军;我国多极化思想的演变[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倪世雄,庄建中;对中美关系的再思考[J];国际观察;1999年05期

    7 庞永三;对跨世纪中美关系的思考[J];国际观察;2000年02期

    8 叶自成;多极化研究中的几个误点[J];国际论坛;1999年01期

    9 刘德斌;关于中美关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年09期

    10 周玉鸿,苏杭;中美关系走向:利益与共识的融合[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鸿石;论“新干涉主义”对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影响[J];北方论丛;2002年03期

    2 韩隆福,刘平政;论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和迁都[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叶三梅;中美关系中的“镜象”现象[J];池州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4 辜庆志;;亚太“和谐”与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4期

    5 孙建社;亚太大国关系与中国安全环境[J];当代亚太;2002年07期

    6 张茂明;试析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互动关系[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0年04期

    7 吴心伯;反应与调整:1996年台海危机与美国对台政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王海涛,刘茜;论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美国观[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9 张立平;新保守派与布什的外交防务政策[J];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02期

    10 孙学峰;;中国对美政策的战略效应[J];国际政治科学;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巧荣;;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3 简涛洁;冷战后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4 魏光明;霸权及其理论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5 尹淑艳;后冷战时代的中国政治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李艳辉;政治经济的互动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王公龙;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D];复旦大学;2005年

    8 谭世坪;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与美台关系[D];暨南大学;2005年

    9 江彦桥;我国对外教育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卢祖送;九十年代美国对华政策辩论[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贾琳娟;全球经济失衡下制约国际经济秩序演变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余居道;近代美国来华传教士与东方主义化的中国形象:世界体系中的意识形态霸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曹珍艳;国际体系与中国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5 刘冰若;21世纪初期美国国会影响对华决策机制的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6 宋鸣艳;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张沛霖;冷战后美国经济霸权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高顺祥;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台湾利益集团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婷;冷战后中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赵月峰;论冷战后的中美日战略三角关系[D];延边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敦仁;美国总统与国会[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2 叶自成;中国在多极化进程中的地位、作用和策略[J];国际观察;1998年04期

    3 王顺海,杨远忠;邓小平关于多极化世界的思想与世界战略格局多极化趋势[J];国际观察;1998年05期

    4 杨光斌;从尼克松到克林顿:中国在美国战略中的角色变化[J];国际论坛;1999年06期

    5 袁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探源——兼论美国“战略精英”和中美关系[J];美国研究;1998年02期

    6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7年9月12日)[J];求是;1997年18期

    7 丁诗传;试论江泽民对邓小平“世界格局观”的继承和发展[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11期

    8 吕有志;重新审视中国的安全环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1期

    9 李滨;“冷战后”世界秩序与新世纪中国外交——与庞中英商榷[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1期

    10 宗河;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发展趋势[J];世界知识;1983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友申;;一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J];国际展望;1985年13期

    2 尹巨明;经济利益和意识形态因素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J];外交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3 杨洁勉;从第三次辩论看中美关系的走势[J];国际展望;1997年11期

    4 金灿荣;;美国政治与中美关系(下)——冲突中的派别和问题[J];世界知识;1997年22期

    5 郝平;;合作为主 分歧仍存——论21世纪的中美关系[J];中国国情国力;1997年04期

    6 张柏楷;;中美关系:是朋友,还是敌人?[J];共产党人;1998年01期

    7 任文;“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J];美国研究;2001年02期

    8 韩玉贵;中美关系发展的展望[J];理论学习;2002年12期

    9 孙晋忠;解读中美关系走势[J];瞭望;2003年45期

    10 牛新春;2002年中美关系研究主要资料信息[J];国际资料信息;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强;;解读邓小平发展中美关系大局思想[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2 杨吉平;;权力转移与20世纪的英美关系——对中美关系的启示[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3 袁盈;;论中美关系的发展与邓小平的对美战略思想[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倪世雄;潜旭明;;中美关系60年:回顾、启示、展望[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5 苗建寅;;抗战时期宋庆龄对中美关系的推动和发展[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6 国机;;回顾与展望中美关系——市国际关系学会等纪念《上海公报》发表30周年[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于迎丽;;从遏制走向合作:冷战后的中美不扩散关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8 李鹏;;中美关系战略新定位下的台湾问题[A];2006海峡两岸发展论坛文集[C];2006年

    9 国机;;中美关系历史与现状——市国际关系学会等召开专题讨论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国机;;中美关系双方磨合期尚未结束——市国际关系学会等组织讨论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王宇新;[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2 郑必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3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政治研究室副主任 张立平;[N];东方早报;2008年

    4 子音;[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5 ;[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6 记者 熊争艳;[N];人民日报;2009年

    7 张立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沈丁立;[N];东方早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徐立凡;[N];华夏时报;2009年

    10 上海市美国学会会长 丁幸豪;[N];解放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巧荣;APEC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宋俊芳;中美关系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余万里;美国跨国公司与九十年代的中美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李艳辉;政治经济的互动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邵允振;1980年代以来的美国华侨华人与中美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6 杨绪盟;朝鲜半岛危机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陈杨;东北亚安全格局中的中美关系[D];复旦大学;2005年

    8 曾军;中美经济外交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9 李增田;鲍大可及其中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凌金铸;知识产权因素与中美关系:1989-1996[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文宇;论非对称性相互依赖下的中美关系[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2 袁云初;9·11后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与中美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创峰;历史没有终结[D];河南大学;2003年

    4 曹峻;探寻中美在亚太安全领域共同利益促进中美关系改善[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婷;冷战后中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琍;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辛志永;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及中国的对策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崔海智;冷战后美国的“中国威胁论”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程龙梅;中美关系中的重要变数——台湾问题[D];苏州大学;2001年

    10 徐良;冲突与合作[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世纪之交的国际格局与中美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5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95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0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