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冷战后国际政治中的文化融合
本文关键词:试析冷战后国际政治中的文化融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师范大学》 2002年
试析冷战后国际政治中的文化融合
赵斌
【摘要】: 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国际政治中的政治和军事因素等“硬权力”的制约作用明显减弱,在国际政治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其中之一就是文化因素作为“软国力”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日益突显。美国学者亨廷顿的一篇《文明的冲突?》掀起了从文化视角研究国际政治的热潮,开辟了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的新天地。但亨廷顿主要是站在文化冲突的角度来分析不同文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其观点不免悲观和偏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国的交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寻求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上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也使得各个地区和国家的文明意识和同一文化的共同利益感得到了加强,融合作为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国际政治中日显其重要性。各民族之间加强文化交流和达成文化上的共识已成为谋求共同发展和稳定世界局势的一个重要手段。正是基于对文化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各国普遍采取了促进文化交流的措施,从而为冷战后国际政治领域中的文化融合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本文仅通过对冷战后国际政治中文化融合的新特点的分析,探究其发生的根源,阐发笔者对于中国相应策略的思考。 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国际政治领域中文化概念的界定。文化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多元范畴,在古今中外对文化的界定也是 不胜枚数。而作为国际政治中的文化的含义则是指一个国家在外 交政策和外交行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对国际关系造成影响的一 个群体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总称。我们所 说的国际政治中的文化融合就是指在国际交往中不同类型的文化 或同一类型文化中的不同文化特质之间,通过对彼此文化的借鉴 与吸收、融化与调和,不断丰富、发展本国文化而逐步趋于整体 化的一种过程。 论文第二部分分析了冷战后国际政治中文化融合的新特点。 其实文化融合早己有之,只不过在冷战结柬后,文化融合的作用 和地位更加突出和明显,也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首 先文化融合主体意识增强。其次文化融合领域不断扩展,开辟了 许多诸如网络文化、生态文化等新文化融合领域。再次文化融合 地位、作用不断提升、速度不断加快、程度不断加深、功能不断 强化,在继承原有的文化融合方式和途径的基础上,展现了文化 融合方式和途径的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无论是大众文化的趋同 还是同质文化、异质文化融合以及文化融合作为文化战略的输出 都表现出不同以往的特色。 论文的第三部分着重论述了冷战后国际政治中文化融合加 快的种种原因。由于文化自有的生产实践性和生活实践性,使不 同文化在起源之初就具有了融合的特性,各种不同的文化也正是 中 在不断的接触、交流、冲突、碰撞的过程中达到融合、统一而不 断向前发展和完善的。冷战结柬后,这种由文化的实践性带来的 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更加突出。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 的发展以及和平与发展等时代主题的转换、一些全球性问题的凸 坷 现,作为文化融合的外在条件和客观要求刺激了文化融合向更深、 更广的范围飞速发展。最为重要的是,,随着冷战的结束,国家政 治力量、军事力量这些“硬权力”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逐渐让位于文化等“软权力”,国家利益更加强调共同发展的非零 和性,双赢外交的战略圭旨在根本上推动了文化融合。 中国文化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博大渊深、具有许多优良传 统的文化。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世界宝贵的 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 到现代国际关系的建树中。论文的最后一部分也正是从中国传统 文化的世界价值入手来分析阐述了面对世界文化融合的国际趋 势,中国文化应树立怎样的文化观以及应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来 融入到世界文化融合的潮流中,发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吸收 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从而使我国能够处于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发展本国经 济、政治、文化、外交,同时为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贡献 力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D8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兴烈;;族际通婚与文化融合——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里排壮寨为例[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李尚;;谈国家道德[J];知识经济;2011年15期
3 龙兴春;;民主和平论及其在当代国际政治中的实践[J];传承;2011年15期
4 沈德昌;;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政治的双重发展趋势[J];人民论坛;2011年20期
5 盛红生;;“选择性司法”之困与国际刑事司法的发展[J];武大国际法评论;2011年01期
6 郝拓德;安德鲁·罗斯;柳思思;;情感转向:情感的类型及其国际关系影响[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张丽娟;;中国石油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分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年02期
8 郭荣;;开展职工文体活动 推进企业文化融合——设备维修总厂工会职工文体活动推陈出新[J];钢铁文化;2011年06期
9 王联;;论当前中东剧变的国内因素及其国际影响[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4期
10 ;约稿启事[J];和平与发展;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励强;;中西文化现实差异与文化融合理想趋势[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2 邢汉敏;;模拟罚款制度——校企文化融合案例分析[A];全国职教德育教学研究会2012年职业素养内涵与训练研究专辑[C];2012年
3 王玉堂;王永平;;浅谈重组联合中的企业文化融合[A];中国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伍刚;;提升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力 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软实力[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张永义;;价值观外交与国际政治伦理冲突[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6 魏勇刚;王建;;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探讨[A];2007短壁机械化开采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振峰;曹银平;;对企业兼并过程中文化整合和优化的实践思考[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黄宝栋;;回汉文化融合的结晶——养生保健探微[A];第四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暨《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创刊10周年庆典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蒋莉;;跨文化交际语境下当代中国人时间观念分析——非言语交际视角[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庞建;;试论军工企业整合后的文化融合[A];军工文化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张凌倩 徐红萍;[N];人民邮电;2008年
2 陈发云 湖北煤炭地质局一二五队;[N];中煤地质报;2008年
3 本报驻浙江记者 徐文潇;[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原蔚;[N];山西日报;2009年
5 洪梅芬 王奇伟;[N];解放日报;2010年
6 ;[N];人民邮电;2009年
7 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陈德容;[N];东方烟草报;2011年
8 刘秀莲 中山市政协港澳台侨和文史工委主任;[N];中山日报;2011年
9 聪颖;[N];中国质量报;2011年
10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 汤林春;[N];江苏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丽;信息化时代国际政治霸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斌;新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王亚栋;能源与国际政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赵艳花;突围与回归[D];山东大学;2005年
5 王来金;全球化视野下的民族文化[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6 李仲天;全球传播语境中的国际舆论调控[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7 王瑞杰;美国国会与中美知识产权问题研究(1989-2005)[D];复旦大学;2007年
8 游战洪;科学家与国际政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6年
9 吕红;追索与建构:论海外华人文学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国云;维吾尔人宗教生活的人类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斌;试析冷战后国际政治中的文化融合[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林梅;RA企业文化融合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罗燕媚;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媒介跨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4 汤堃;企业跨文化管理及其运作策略[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王化峰;中国企业并购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6 王春雨;“9.11”后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8 陈素琴;城市混合型社区文化融合[D];苏州大学;2007年
9 陶凌;中国真人秀娱乐节目的文化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彭良香;西方文化对在华跨国公司企业文化的影响[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试析冷战后国际政治中的文化融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6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96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