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构建亚洲相互信任体系和新型安全观

发布时间:2018-01-18 05:19

  本文关键词:构建亚洲相互信任体系和新型安全观 出处:《国际展望》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安全观 信任体系 朝鲜核问题 多样文化 共同性问题 商品贸易 区域合作 全球性挑战 人类的进步 非传统安全问题


【摘要】:正历史上,亚洲曾以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促进了全球的商品贸易和文明对话,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和繁荣。今天,亚洲仍然是全球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正以其广阔地域、众多人口、快速增长、多样文化、区域合作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然而,当人类遇到的共同性问题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之时,亚洲也是世界上安全形势最为复杂的地区。日趋激烈的中东冲突、旷日持久的阿富汗内战、伊朗核问题和朝鲜核问题、国与国之间的领土、岛屿和海洋争端、恐怖主义和极端
[Abstract]:In its history, Asia has promoted global commodity trade and civilization dialogue through the Trans-East Silk Road. Today, Asia remains the most dynamic and potential region in the world. It is making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peaceful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with its vast area, large population, rapid growth, diverse culture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However, at a time of increasing common problems and global challenges faced by mankind. Asia is also the world's most complex security region. The growing Middle East conflict, the protracted civil war in Afghanistan, the Iranian nuclear issue and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and the territorial, island and maritime disputes between countries. Terrorism and extremism
【作者单位】: 中国中东学会;上海社科院上合组织研究中心;
【分类号】:D820;D73
【正文快照】: 历史上,亚洲曾以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促进了全球的商品贸易和文明对话,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和繁荣。今天,亚洲仍然是全球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正以其广阔地域、众多人口、快速增长、多样文化、区域合作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然而,当人类遇到的共同性问题和全球性挑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广成;;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基础确立新型安全观——“东亚与东南亚合作安全:回顾经验 迎接挑战”国际研讨会综述[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陈洪;;冷战后美国对现实主义安全观的推崇与运用[J];经营管理者;2010年19期

3 周法超;余宏明;;试论安全观[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0年04期

4 唐晓东;;对风险永远保持警觉——一个澳大利亚警察的安全观[J];人民公安;2013年16期

5 李瑛;冷战结束后世界安全观的嬗变[J];党政干部学刊;1998年02期

6 萨本望;我国安全观的变化及新的“普遍安全观”的主要特征[J];和平与发展;2000年01期

7 董磊;国际关系三大理论范式与国际安全观的建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李英;当代国家安全观的演变——兼论中国普遍安全观的确立[J];理论界;2003年02期

9 金磊;国家大安全观与小康安全建设——兼论国民安全文化素质教育[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侯少文;;构建新的安全观[J];北京观察;200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杜金林;李东强;;论科学安全观谈安全管理[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五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雯雯;;大力倡导安全观[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3 徐德蜀;张爱军;;平安奥运与大安全观[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汉中;;粮食安全观应与时俱进[A];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第九十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文集[C];2004年

5 蒋方政;;树立科学的安全观,为铁路跨越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A];中国铁道学会——2004年度学术活动优秀论文评奖论文集[C];2005年

6 程鹏雷;焦振炜;;安全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石[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平 (作者单位:北京总队十三支队);特战特训保安全[N];人民武警;2007年

2 牛俊峰;安全也是“硬要求”[N];中国国防报;2009年

3 市政协委员 吴建中;全程全域全员树立世博大安全观[N];联合时报;2009年

4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王义桅;用大安全观化解亚洲悖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5 庞清杰;提出亚洲安全观正逢其时[N];解放军报;2014年

6 ;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亚太美好未来[N];解放军报;2014年

7 记者 张春晓 赵嫣 帕斯卡 王其冰 苗壮 周檬 郑世波 王峰 张青 梁有昶 仇博 陈汉琪;亚洲安全观体现中国“大国胸怀”[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8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亚太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前驻越南大使 齐建国;亚洲安全观意义深远[N];人民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江玮;亚信峰会倡导“新亚洲安全观”[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10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 张军社;新型海上安全观符合各国利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叶青;二战以来日本安全观的形成和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小华;观念与国家安全:中国安全观的变化(1982—2002)[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李学保;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安全合作:理论争鸣与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忆薇;冷战以来美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丽;中美安全观:差异及影响[D];暨南大学;2007年

2 党昊;现代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对安全观演变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费芸;欧盟安全观与东盟安全观比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4 荆琪;中国共产党公共安全观探析[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5 刘明旭;中国的“亚洲安全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赵汗青;中国共产党的公共安全观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明权;论冷战以来西南边疆安全环境的演变[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林泉;从“9·11”事件透视美国的安全观转变和危机决策[D];吉林大学;2007年

9 瞿少华;“9·11”后美国安全观的调整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桑丽;东南亚合作安全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39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439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c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