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日本近代语言政策的困惑——兼谈日本民族“二律背反”的民族性格

发布时间:2018-01-28 02:42

  本文关键词: 日本语 语言政策 民族意识 语言竞争 出处:《世界民族》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日本民族自卑与自尊的两面性表现在对他民族、他文化的态度上就是,"崇外主义"和"鄙外主义"的悖反,对外来语言文字吸收和排斥的反复。这两种感情的焦虑和决策的困惑,和日本民族历史进程中所感受的危机与挫折、军事行为的成败等相关。"开国"、"维新"以来,这种悖反突出表现在日本人对待汉语、英语的政策和态度变化上。随着其民族意识越来越强烈,先是排斥汉语汉字,太平洋战争后因其帝国主义霸权意识而排斥欧美语言及其文化,从而出现学习和禁止学习英语的反复。
[Abstract]:The two sides of Japanese national inferiority complex and self-esteem are reflected in his cultural attitude towards his own nation, which is the opposite of "abolitionist" and "despicable externalism". The repeated absorption and rejection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haracters, the anxiety of these two feelings and the confusion of decision making are related to the crisis and frustration felt in the process of Japanese national history,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military actions, etc. Since the "Reform", this contradiction is manifested in the change of Japanese policy and attitude towards Chinese and English. As their national consciousness becomes stronger and stronger, they reject Chinese characters at first. After the Pacific War, European and American languages and their cultures were excluded because of their imperialist hegemonic consciousness, which resulted in repeated learning and prohibition of learning English.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中日社会文化比较研究中心;
【分类号】:D731.3
【正文快照】: 从18世纪中叶开始,“语言与民族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民族意识对语言意识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该民族的自尊心走向极端的时候。民族意识往往因民族间的语言交流而变得强烈,民族性也是如此,日本人二律背反的民族特征,面对异文化时表现出的盲目与自大,充分表现在近代以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长声;;汉字笔名[J];读书;199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虹;;日语教学的文化导入[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李乐;王韬与福泽谕吉舆论思想之比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武铁传;;全球化对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影响及对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王志刚;;论张佩纶的改革思想及其时代困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王丽萍;;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中国政治文化构建——兼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政治文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梁晓波,韩天文;论人的解放和存在方式革命[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宫敬茹;;“兴亚论”与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的中国情结[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王萍;;浅析思想道德建设的实现机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8期

9 史朝;文化·教育·现代化──论东西方文化与日本教育的变革[J];比较教育研究;1994年03期

10 唐利国;;论日本幕末时期武士忠诚意识的演变——以吉田松阴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金和;;梁启超的社会公德观[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2 杨孔炽;;明治前期的日本两大教育思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高岚岚;;中日“鬼”字的对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矫海霞;;从伦理学视角看民间组织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5 易惠莉;;日本汉学家冈千仞与王韬——兼论1860~1870年代中日知识界的交流[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6 徐水生;;儒学与日本现代化新论[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余yN延;;再论“义理”——从中日对比角度看文化差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王鹏飞;;文化传播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汉魂西才”将日本造就成一个世界强国[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1年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正秀;晚清女性传记与国族想象的形成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2 杨鹏;中国史学界对日本近代中国学的迎拒[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王中军;网络文明建设中网民自律培育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乐敏;传统与现代的耦合[D];复旦大学;2010年

6 田雪梅;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从明治到大正[D];复旦大学;2011年

7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素格;海峡两岸CJK字符集差异字形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杨恒生;文明的理性偏向与重建:走向和谐的文明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叶祖淼;政治诚信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凡杰;东亚和西欧的“同文”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马诗书;梁启超与乾嘉学派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U,

本文编号:1469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469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9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