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气候政治的变化机制——基于双层互动的系统分析
本文关键词: 双层互动 印度 气候政治 变化机制 出处:《南亚研究》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应对全球气候问题需要国际关系行为体尤其是大国的参与,新兴大国印度的气候政治变化呈现复杂性和动态性,其长期的保守立场逐步转向灵活。双层互动产生于政治系统与其总体环境之间,即通过内外环境向系统施压以促其变化的进程。印度的气候政治系统受到内外环境变化的干扰,产生气候政治变化以对双层互动的压力予以回应,从而获取相应的政治支持。
[Abstract]:To deal with global climate issues requires the participation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ctors, especially the major powers, and the climate political change in India, the emerging power, is complex and dynamic. Its long-term conservative stance has gradually shifted to flexibility. Bilevel interaction arises between the political system and its overall environment. The climate political system in India is disturbed by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resulting in climate political change to respond to the pressure of double-level interaction. In order to obtain the corresponding political suppor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关系学系;
【分类号】:D735.1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气候变化因其长期性、非确定性和公共(产品)问题属性,成了一个典型的政治问题。诚如亚历山大?温特所言,全球变暖是目前最大的外交政策问题,“不仅因其潜在而可怕的长期威胁,而且由于短期内少有国家能在共同应对并采取强有力措施方面获得激励……”?有关气候变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周方银;王子昌;;三大主义式论文可以休矣——论国际关系理论的运用与综合[J];国际政治科学;2009年01期
2 黄云松;黄敏;;浅析印度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J];南亚研究;2010年01期
3 张海滨;李滨兵;;印度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立场[J];绿叶;2008年08期
4 程晓勇;;国际气候治理规范的演进与传播:以印度为案例[J];南亚研究季刊;2012年02期
5 肖瑛;从“理性vs非(反)理性”到“反思vs自反” 社会理论中现代性诊断范式的流变[J];社会;2005年02期
6 严双伍;高小升;;后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中的基础四国[J];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7 罗志刚;;全球化视域下的国际关系民主化[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于胜民;;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的初步分析[J];中国能源;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亚军;苏共丧失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侯健;;言论自由及其限度[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3 崔金云;;合法性与政府权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4 毛振军;;论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意的应然表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丁煌;李晓飞;;逆向选择、利益博弈与政策执行阻滞[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张广辉;;意识形态合法性面临的困境及其超越[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7 朱玉芹;朱丹凤;;从“意见表达”环节入手化解公共冲突——以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为例[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8 蒋政;;论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化[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9 张广辉;;当前政治信任面临的困境及战略选择[J];兵团党校学报;2009年06期
10 吴桂韩;;现代政党执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向度[J];长白学刊;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永成;李宣;;城市社区基层民意机制的探索性创新——对盐田区民意畅达模式的研究[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2 汪永成;李宣;;城市社区基层民意机制的探索性创新——对盐田区民意畅达模式的研究[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张玉;唐良凤;;论规制性公共政策执行的可接受性——以中国“环境规制政策执行”的历史演进为分析文本[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4 何军;;有效性:共产党执政体系的治理绩效基础[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5 徐湘林;;政治发展、政治变迁与政策过程——寻求研究中国政治改革的中层理论[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欧阳云玲;;大众媒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分析——以广州垃圾焚烧事件报道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彭国胜;;农民对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观体验与政府信任的构建——基于贵州省的实证研究[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于洪生;;稳定与发展:新中国在破解历史难题中前行[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罗峰;;制度、文化与政党权威:理论上的关联[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10 潘斌;;风险社会与自反性现代性[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周W,
本文编号:1482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482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