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美国非常规就业研究——兼论社会福利改革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2-05 20:00

  本文关键词: 美国经济 社会保障 福利 非常规就业 出处:《美国研究》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的非常规就业与全球非常规就业同步增长。逐本溯源,导致非常规就业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就业方式的变化。与此同时,制度改革也发挥了重要影响。在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过程中,整体的社会福利改革更加侧重于"削减"而不是"调整",改革没有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适应新的就业方式,进而更好地为劳动者提供保障以应对新的生产方式下的社会风险。因此,这些改革措施不仅使一些目标人群(如低收入的单身母亲)加入了非常规就业行列,而且人数不断增加的非常规就业的劳动者更多地暴露在市场风险之中,他们的社会权益缺乏保护、生活状况恶化的趋势也逐步呈现。未来,如何能够在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刺激就业的同时为非常规就业者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以抵御市场风险,将是美国社会政策改革面临的重要挑战。
[Abstract]:In the past few decades, the unconventional employ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increase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global unconventional employment. The most fundamental cause of unconventional employment growth is the changes in employment patterns brought about b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reform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social welfare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overall social welfare reform focuses more on "reduction" than "adjustment". The reform has not mad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more suitable for the new way of employment, thus providing better protection for workers to cope with the social risks under the new mode of production. These reforms have not only added some target groups, such as low-income single mothers, to unconventional employment, but have also increased the exposure of the growing number of unconventional workers to market risks. Their social rights and interests are not protected and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are deteriorating gradually. In the future, how can the flexibility of the labour market be enhanced? Stimulating employment while providing better social protection against market risks for unconventional workers will be an important challenge for social policy reform in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分类号】:D7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长洛;巴西、秘鲁社会福利考察及思考[J];中国民政;2000年07期

2 吕晓莉,李浩;日本社会福利组织及其运行系统[J];民政论坛;2000年06期

3 石硕;澳大利亚的社会福利[J];党政干部学刊;2002年06期

4 ;魁北克的社会福利金[J];出国与就业;2002年15期

5 郑贤俊;;论法治与社会福利的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5期

6 周庆行;张新瑾;;浅谈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的路径选择[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7 周庆行;张新瑾;;论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的路径选择[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周庆行;张新瑾;;浅谈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的路径选择[J];皖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周庆行;张新瑾;;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的路径选择[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曹燕;;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相关的社会福利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苏东斌;;走向“有限福利”——兼评香港社会福利中的体制性障碍[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古金卓;;关于澳大利亚的社会福利和养老政策以及对商洛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思考[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1年第2期(总第86期)[C];2011年

3 周芳华;;宜兴市社会福利中心创新发展服务新模式[A];江苏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选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辛;“社会福利国家原则是中国可以考虑的”[N];南方周末;2007年

2 陈毅聪;漳浦社会福利中心将试水“公建民营”[N];闽南日报;2013年

3 记者 陈小艳 代桂云 通讯员 唐晨;社会福利获取由“门槛式”向“均等化”过渡[N];人民政协报;2014年

4 黄凯;市社会福利中心昨奠基[N];南通日报;2007年

5 钟振宇;“社会福利界”更名了[N];四川日报;2008年

6 陶杰;瑞士强化社会福利机制[N];经济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黄莉莉;社会福利中心撑起养老保护伞[N];闽东日报;2010年

8 记者 陈静莹;筹建社会福利中心[N];汕头日报;2010年

9 驻站记者 郑小文;喀旗社会福利中心与老人“心贴心”[N];赤峰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吴振荣;市社会福利中心成老人乐园[N];金华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娜;现代日本女性就业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2 高兰;城镇老人社会福利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3 郝晓猛;“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评价及启示[D];河北大学;2015年

4 李纯;养老机构社会化现状、问题及建议[D];复旦大学;2014年

5 窦兆珩;“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研究及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启示[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6 雍菊萍;哈耶克社会福利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7 王章佩;非营利组织对社会福利资源的整合——中国三个个案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8 孙晔;欧洲国家社会福利旅游发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9 石党云;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10 越川佑子;老年人社会福利的中日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92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492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6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