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战后欧洲安全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

发布时间:2018-03-06 14:28

  本文选题:区域安全 切入点:公共产品 出处:《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霸权国介入某一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供给后,该区域安全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将取决于区域内的权力结构,即是否存在区域内供给中心是决定霸权国介入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关键因素。如果不存在域内供给中心,该区域安全公共产品将处于霸权主导供给模式;如果出现潜在域内供给中心,该区域安全公共产品将处于竞争性供给模式;如果确立了稳固的域内供给中心,则该区域安全公共产品将处于互补性供给模式。对欧洲防务共同体的搁浅、1966年北约危机、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召开与发展等主要案例的检验结果证明,尽管美欧存在紧密联盟关系,美国也仅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苏联权力巅峰期时采取合作立场,接受了互补性安全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使欧安会得以召开;而在其他时期,美国则对欧洲安全公共产品自主供给的要求采取了拒绝或阻碍的立场。欧洲最终能否改变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并与美国实现互补性供给,将取决于欧盟能否完成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和独立军事能力建设,形成一个自主且稳固的域内安全公共产品供给中心。
[Abstract]:After the hegemonic state gets involved in the supply of the regional safe public goods, the supply mode of the regional safe public goods will depend on the power structure of the region. That is, the existence of intraregional supply center is the key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hegemonic power to intervene in the regional security public goods supply mode. If there is no regional supply center, the regional security public goods will be in the hegemonic dominant supply mode. If there is a potential intraregional supply center, the regional safe public goods will be in a competitive supply mode; if a firm intraregional supply center is established, Then the regional security public goods will be in the complementary supply mode. The test results of the main cases such as the grounding of the European Defence Community, the NATO crisis in 1966, the conv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ference on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and other major cases prove that, Despite the close allianc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the United States took a cooperative stance only during the peak of Soviet power from 1970s to 80s, accepting the complementary model of saf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which allowed the CSCE to convene; and at other times,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other hand, has adopted a position of refusal or hindrance in regard to the demand for independent supply of safe public goods in Europe. Can Europe eventually change the situation of insufficient supply of regional safe public goods and achieve complementary supply with the United States. It will depend on whether the EU can complete the common security and defense policy and independent military capacity building to form an autonomous and stable regional security public goods supply center.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周边外交新理念的战略内涵与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4BGJ001)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15LZUJBWZD01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丰;;安全预期、经济收益与东亚安全秩序[J];当代亚太;2011年03期

2 张业亮;冷战后的美欧安全与防务关系[J];美国研究;2002年04期

3 弗雷德里克·伯佐;周娜;;1966-1967年北约危机:一个法国人的视角[J];冷战国际史研究;2008年01期

4 夏立平;;欧安会进程与未来欧洲安全结构[J];西欧研究;1992年03期

5 钟振明;公共产品与联盟经济理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10期

6 樊勇明;;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解析区域合作的另一个理论视点[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01期

7 樊勇明;;从国际公共产品到区域性公共产品——区域合作理论的新增长点[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01期

8 高程;;区域公共产品供求关系与地区秩序及其变迁——以东亚秩序的演化路径为案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11期

9 赵怀普;;重构后冷战时期的跨大西洋关系:理想与现实[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朱立群;大西洋联盟关系的发展及走势[J];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芳;;美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角色转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卢光盛;;国际公共产品与中国—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关系[J];创新;2011年03期

3 蒋经法;杨伊;;加总技术条件下全球性公共品提供及激励机制设计[J];财贸经济;2008年12期

4 郑蕾;;东德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失败的原因和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5期

5 董晋宏;;浅析对外贸易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影响[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6 吴志新;赵慧;;中日通货紧缩的比较分析及借鉴作用的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6年05期

7 贺平;;日本的东亚合作战略评析——区域性公共产品的视角[J];当代亚太;2009年05期

8 刘丰;;安全预期、经济收益与东亚安全秩序[J];当代亚太;2011年03期

9 孙溯源;;制度匮乏下亚欧合作的选择:议题、形式和方向[J];当代亚太;2011年03期

10 王玉主;;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与东亚合作主导权问题的超越[J];当代亚太;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朱天祥;;地区间主义参与全球治理:霸权如何起作用[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2 康晓;;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视角下的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兼论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可能贡献[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3 凌胜利;;美国亚太联盟转型的动力探析[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吕良;;公司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改进与完善[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4辑)[C];2006年

5 卢光盛;张励;;国际公共产品与中国—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关系[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仇发华;;六方会谈的特点、绩效及未来趋势[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迪佑福;[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陶莎莎;海外中国公民安全保护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丁超;冷战时期中国与欧共体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史伟成;区域性公共产品与东亚外汇储备库建设[D];复旦大学;2011年

6 刘美武;重叠机制视域下的非洲国际减贫机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张轶斌;开放教育资源(OER)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侯明;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1947-1972)[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鞠维伟;英国二战期间及战后初期处置德国的政策研究(1943-1949)[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畅;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集聚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芹伟;中苏同盟破裂原因新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徐帅;德国对外发展援助的历史与现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郭志娟;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4 陈威;20世纪60年代初英法核外交探析(1960-1962)[D];南京大学;2011年

5 郭寅歌;探析美国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D];南京大学;2011年

6 邓恒;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博弈[D];暨南大学;2011年

7 周露涤;艾奇逊与冷战初期美国对欧洲政策的制定(1947-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巩鹏飞;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初期联邦德国的核政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杜晓东;“多边核力量”与英美关系(1961-1964)[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成荟;艾奇逊与美国冷战初期的外交政策(1945-1953)[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芳川;“华夷秩序”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2 倪峰;霸权稳定模式与东亚地区政治安全秩序[J];当代亚太;2002年07期

3 张宇燕;张静春;;货币的性质与人民币的未来选择——兼论亚洲货币合作[J];当代亚太;2008年02期

4 李晓;冯永琦;;中日两国在东亚区域内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J];当代亚太;2009年06期

5 宋伟;;试论美国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战略目标和政策限度[J];当代亚太;2010年05期

6 孙学峰;黄宇兴;;中国崛起与东亚地区秩序演变[J];当代亚太;2011年01期

7 刘丰;;安全预期、经济收益与东亚安全秩序[J];当代亚太;2011年03期

8 李巍;;东亚经济地区主义的终结?——制度过剩与经济整合的困境[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9 周方银;;韬光养晦与两面下注——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美战略互动[J];当代亚太;2011年05期

10 杨原;;大国无战争时代霸权国与崛起国权力竞争的主要机制[J];当代亚太;2011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方祥生;[N];光明日报;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公共事业民营型供给模式:可能性解析[J];公安研究;2009年04期

2 张士威;;论基于区域公共产品分类的供给模式选择[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3 马建珍;;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创新[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康金红;;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协商提供模式[J];学理论;2009年28期

5 赵文静;;政府主导下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探析[J];实事求是;2010年03期

6 鹿尧;;中英美公安产品供给模式比较探析[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方建中;;农户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李圣军;;农村公共产品的政府供给模式及其演变[J];江汉论坛;2012年05期

9 高宁泽;;农村公共产品分类视角下的供给模式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年17期

10 李薇;;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多中心供给模式[J];学理论;2012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健;涂晓菊;王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与制度设计研究——以湖北新农村建设为背景[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方正松;;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孙友祥;吕小冬;;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化供给模式的探讨[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梁金辉;刘之洋;;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演进与创新[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5 宋安平;;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目标选择[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春山;高军波;;转型期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王芹;沈建华;;高校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8 周义程;;公共服务民营型供给模式中的民营化工具解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伟;;基于协同论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探讨[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温顺生;;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的机理——基于广西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现象的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敏;我市将着力打造桂林特色消费供给模式[N];桂林日报;2013年

2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白重恩;对现有土地供给模式进行改革的三种设想[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3 张炬 湖南省人大代表;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惠民生[N];人民法院报;2014年

4 云南财经大学 叶文辉;西部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探析[N];光明日报;2010年

5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 邓兰燕 王春;论构建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N];重庆日报;2012年

6 李雄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创新探讨[N];陕西日报;2004年

7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杨艳 方付建;公共服务应向公私合作供给模式过渡[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吴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N];中国政府采购报;2014年

9 韩松;简论我国农产品流通科技的有效供给[N];光明日报;2004年

10 王冰;公共服务需要多中心供给模式[N];湖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凤荣;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周义程;公共产品民主型供给模式的理论建构[D];苏州大学;2008年

3 刘洪辞;蚁族群体住房供给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4 鄢奋;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邵德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供给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菲;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周锁;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3 游战武;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及其价值补偿问题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孙永奇;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杨奕;湖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陈燕锋;福建省农村公共服务的协同供给模式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7 翟二伟;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8 杜丽霞;廉租住房供给模式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9 谢立群;以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赵文静;政府主导下的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探析[D];新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75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575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d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