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背景下美国国会涉华议题新变化
本文选题:美国国会 切入点:涉华议题 出处:《青岛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冷战后,中国进入全面储备阶段,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加速发展。同时期,美国也认识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具有重要战略性影响,因此,对中国的外交关注全面升级。二十一世纪以来,经历了全面储备而由此发展的中国,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的关注,美国国会涉华议题的内容与重点也出现重大变化,表现在政治领域态度强硬、经济领域摩擦加剧、对华军事影响力加强、环境问题等领域兴起、议题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等。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动因在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崛起、国家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以及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和国际背景的差异与变化。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等梳理了自冷战结束至2016年美国国会涉华议题的针对性领域和主要议题,在人权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贸易摩擦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核武器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等领域进行了议题的归纳与概括,重点探讨中国崛起背景下,美国国会涉华议题的新特点和新变化,诸如政治态度愈加强硬、环境问题作为对华新议题比重增强、涉华议题的范围与维度更加多元化、涉华法案通过率高于其他法案等。对此,中国应全面深入分析美国国会的内部机制,了解美国国会的外交侧重点,以强化对美国国会的分析研究,从中发现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迹象。
[Abstract]:After the Cold War, China entered the stage of comprehensive reserve and accelerated its development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military, diplomatic and other fields. At the same time, the United States also recognized that China ha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influenc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o, Since the 21 century, China, which has experienced comprehensive reserves and thus developed, has been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by the national society, and the contents and priorities of the China-related issues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have also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It is manifested in the tough attitude in the political fiel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friction in the economic field, the strengthening of military influence over China, the rise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so on.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these changes lies in the rapid rise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drive. The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comprehensive strength and the differences and changes in the social system and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analysis have combed out the targeted areas and main issues of China-related issues in the US Congress from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to 2016, in the human rights issues, the Taiwan issue,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the trade friction issue, and the RMB exchange rate issue. Nuclear weapon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sues have been summarized and summarized, focusing on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of China-related issues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rise of China, such as the increasingly strong political attitude. As a new issue to China, the proportion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has increased, the scope and dimensions of China-related issues have become more diversified, and the passing rate of China-related bill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bills. In this regard, China should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mechanisms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To understand the diplomatic priorities of the U.S. Congress, to strengthen the analysis of the U.S. Congress, and to find signs of a change in U.S. policy toward China.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7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红;;美国国会助理的职责与作用[J];秘书;2006年07期
2 全克林;;美国国会与“合作降低威胁”项目[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美国国会讨论中国创新给了我们哪般启发[J];IT时代周刊;2012年12期
4 陆遥久;;一九八九年美国国会提出和通过的对华法案[J];国际研究参考;1990年02期
5 徐岭;;美国国会小侍从[J];国际展望;1991年15期
6 蒋劲松;;美国国会里的委员会制度透视[J];法学杂志;1992年03期
7 江承宗;;从美国国会看美国的资产阶级议会民主[J];外交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8 新华;;坚决反对美国国会“201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有关涉华内容[J];老同志之友;2013年02期
9 ;外交部发言人关于美国国会众院就中国留学人员问题再次通过决议发表的谈话[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0年01期
10 蔡晨风;美国国会助理人员及机构[J];人大研究;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国军;;美国国会对印度国家形象的认知变迁及其动因[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侯丽军;路甬祥会见美国国会前参议员代表团[N];人民日报;2010年
2 记者 张潇予;刀林荫会见美国国会议员助手团一行[N];云南日报;2013年
3 宋婧;美国国会助手团来常访问[N];常州日报;2013年
4 十 月;游目美国国会[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王冲;美国国会议员为何频频反华[N];世界报;2005年
6 孙哲;透视美国国会体制的力作[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安士莲;美国国会立法:将所有问题打包[N];经济观察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安士莲;中国“问题”忙坏了美国国会[N];经济观察报;2007年
9 宇瀚;美国国会已尽力帮助中国崛起[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10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孙哲 早报记者 马毅达 采访整理;加大力量,对美国国会进行说服性工作[N];东方早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牛海彬;有限的合作:美国国会与联合国[D];复旦大学;2006年
2 赵国军;美国国会议员中国观研究(1989-2006)[D];复旦大学;2007年
3 李莉;冷战后美国国会对华提案及其表决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王瑞杰;美国国会与中美知识产权问题研究(1989-2005)[D];复旦大学;2007年
5 邵育群;美国国会与台湾问题(1979-2002)[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梓渊;中国对美国国会游说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秦文;试析美国国会中的非正式组织“中国联线”[D];外交学院;2016年
3 陈夏炎;美国国会围绕第一次委内瑞拉危机的讨论及其反思[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4 段中卫;论美国国会制度及其运作[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凤姣;影响中美关系的美国国会因素[D];辽宁大学;2014年
6 何婧;对外政策视野下的美国国会拨款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刘敏;美国国会对外贸易权限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但洪敏;基于双层次博弈的冷战后美国国会参与涉台决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9 朱蕾;美国国会与总统的战争权之争[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陆丕昭;美国国会对华决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50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650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