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日本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8-03-26 09:28

  本文选题:日本 切入点:近代 出处:《人民论坛》2013年26期


【摘要】:为应对19世纪70年代的"自由民权运动",日本根据国情,吸收西方尤其是德国文官制度的经验,建立了自己的文官制度和能力为上的用人机制,结束了官吏世袭制度,在规范、制约、分配、协调官员行使权力和实施国家管理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文章梳理日本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历程,概括其历史功绩,分析其对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启示。
[Abstract]: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liberal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 the 1870s, Japan, according to its national conditions, absorbed the experience of the civil service system in the West, especially in Germany, established its own civil service system and the employment mechanism based on its ability, and put an end to the hereditary system of officials. The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ivil service system in Japan, summarizes its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and analyzes its enlighten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vil service system in China.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民族学院;
【分类号】:D7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锋;封建文官制度对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几点启示[J];党建与人才;1994年04期

2 甄敏;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刍议[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3 陈淑仪;;美国文官制度的改革[J];国际展望;1982年14期

4 黄子都;;印度文官制度的由来和发展[J];国际政治研究;1985年01期

5 戴小明;;中国古代文官制度述论[J];湖南社会科学;1990年01期

6 姚大学;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与改革[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汉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7 张刚;西方的文官制度——公务员制度简介[J];中国市场;1996年03期

8 张晓红,张晓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探析[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9 柳捷,杨成炬;中国传统吏治特征的现代分析——以唐代文官制度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5年01期

10 张岩;;二战与英国文官制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丹阳;;近20年中日行政改革的思考——以中央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制度三领域为例[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永恒;;日本政府机构减编及其启示[A];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8年年会暨“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周实;;日本“规制缓和”的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陈景彦;;中日之间的历史认识问题与日本政府的历史观[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5 朱玉湘;;论日本对中国的战争赔偿问题[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6 王珍仁;;近代日本侵华战争留给中日两国人民的警示[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7 王维远;王江鹏;;日本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关于进一步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几点认识[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8 林晓光;周彦;;毛泽东与新中国外交:以1950年代的对日政策为中心[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9 李红喜;;警惕日本极少数人复活军国主义——邓小平批判日本复活军国主义[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10 王希亮;;从三个“负面因素”的影响解析日本战争责任与历史认识问题的症结[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军红;日本推出“东亚共同体”意图何在[N];人民日报;2006年

2 何德功;安倍:日本要反省战争为和平做贡献[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张非非;日军死人屋余生,如今让孙子讨公道[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本报驻美国记者 唐勇;日本政府应更坦诚处理历史问题[N];人民日报;2005年

5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 林晓光;日美同盟:强化之余还会谋求平衡[N];解放日报;2006年

6 刘林森;日本寻找老年福利改革之路[N];中国社会报;2007年

7 严圣禾;驻日美军屡教不改 冲绳民众怒不可遏[N];光明日报;2008年

8 本报专稿 徐冰川 石江月;中日外长会谈没握手[N];世界报;2005年

9 冯俊扬;日韩外长会晤:两国关系仍云雾笼罩[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赵英明;殷鲁谦会见日本客人[N];济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铭志;从日本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到日本的东亚共同体构想[D];暨南大学;2006年

2 李畅;冷战后的日本新和平主义思潮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李飞;冷战后美日同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林晓光;日本政府开发援助与中日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高凡夫;追索正义与尊严的艰难诉求[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程文明;日本“大国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伟兴;冷战后日本的对台政策及日台关系[D];暨南大学;2008年

8 崔万有;日本社会保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贺平;外来压力与内部改革[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刘利华;日本民族心理视角下的对华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楠;日本对华ODA政策与中日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李巧玲;中日对外援助的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3 谢俊才;从三角关系视角看中国—东盟—日本关系发展[D];暨南大学;2008年

4 马步云;1978年以来日本政府的中国观[D];南京大学;2013年

5 李志勇;冷战后日本亚洲战略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6 李春燕;撒切尔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贤利;民国前期的文官制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魏晓亮;公共行政范式变迁视角下的文官制度改革[D];武汉大学;2005年

9 赵鑫;中国台湾地区文官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陈云;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67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667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b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