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国际秩序的历史演变与构建
本文选题:国际秩序 切入点:东北亚 出处:《延边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冷战结束已经二十年,东北亚国际秩序处于新的历史转折期。世界多极化和区域集团化、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这给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发展和东北亚国际秩序的构建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探索东北亚国际秩序的历史演变与构建对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各国的合作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新秩序的构建有利于各国关系的发展,实现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另一方面,新秩序的构建有助于促进东北亚各国间高水平、深层次的合作;而且,东北亚国际秩序的发展变化对中国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东北亚国际秩序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近代之前的传统朝贡秩序、近代东北亚国际秩序和冷战秩序,各个阶段的秩序均有其特殊的内在运行机制和外在表现,这为东北亚新秩序的构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当今东北亚国际秩序既面临着机遇,也经受着各种困难和考验,如东北亚各国仍处于严重的安全困境之中,缺乏足够的互信:东北亚各国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东北亚权力结构不稳定;东北亚各国间存在众多根本性问题和矛盾,地区热点问题难以解决;东北亚地区合作仍处于低水平状态,与其他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等。 国际秩序是由权力、制度、观念三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且国际秩序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综合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多个方面和权力、制度、观念多个层面。本文认为,就东北亚现状而言,依托现有问题的解决,进行制度化建设和区域认同培养形成多边合作秩序是当前构建国际新秩序的关键和目标。在安全方面,应以新的安全观念为指导,以合作安全克服“安全困境”;在大国关系方面,大国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东北亚局势的稳定与否,应建立稳定、健全的大国协调机制;在经济方面,深化经济合作,实现经济一体化,经济合作的深入有利于增进相互间的联系,扩大共同利益,从而带动政治、安全合作;在认同方面,培养区域意识,增强集体认同,形成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
[Abstract]:Twenty years 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in Northeast Asia is in a new historical turning point.The trend of world multi-polarization and regional collectivization has been strengthened, which brings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Northeast Asi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order in Northeast Asia.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in Northeast Asia for the peace and stability of Northeast Asia and the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On the one h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order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 between countrie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peace and stability in Northeast Asia;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order contributes to the promotion of high-level and deep-seated cooperation among the countries of Northeast Asia.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in Northeast Asia has also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China.The international order in Northeast Asia has generally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namely, the traditional tributary order before modern times,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and cold war order in modern Northeast Asia, and the order in each stage has its own special internal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external performance.This left valuable historical wealth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order in Northeast Asia.The present international order in North-East Asia is faced with both opportunities and difficulties and tests. For example, the countries of Northeast Asia are still in serious security difficulties and lack sufficient mutual tru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ies in Northeast Asia is not balanced,It leads to the instability of power structure in Northeast Asia, the existence of many fundamental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countries in Northeast Asia, and the difficulty of solving the hot issues in the region. The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is still in a low level, which is in sharp contrast with other regions.The international order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of power, institution and concept. Moreov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is a long-term historical process. It is a comprehensive system engineering involving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military, and power, system, etc.Ideas have many dimensions.This paper holds that, as far a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ortheast Asia is concerned, it is the key and goal of constructing the new international order to build a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order by relying on the solution of existing problems, institutionalizing and fostering regional identity.In the area of security, we should be guided by a new concept of security and overcome "security dilemmas" with regard to cooperative security. In terms of relations between great powers, the quality of relations between great powers directly affects the stability of the situation in North-East Asia, and stability should be established.A sound mechanism for coordinating major powers; in the economic field, deepening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realizing economic integration are conducive to enhancing mutual ties and expanding common interests, thus promoting political and security cooperation; and in the area of identity,Cultivate regional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form a common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found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耀华;;新自由制度主义视角下的东北亚地区合作[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2 ;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J];东北亚论坛;2011年05期
3 张丽华;姜鹏;;东北亚海权争端与中国的新思维[J];东北亚论坛;2011年05期
4 徐建伟;葛岳静;;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的地缘政治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1年04期
5 周永生;;东北亚安全格局的新变化与中国对策[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关涛;;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立场的异同[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7 张度;;比较视角下的东北亚区域意识:共同命运对集体认同的关键影响[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8 刘帅帅;;大连参与东北亚区域竞争与合作的策略分析[J];大连干部学刊;2011年08期
9 王郦久;;俄罗斯的亚太战略新调整与中俄亚太安全合作[J];俄罗斯学刊;2011年02期
10 曾守正;;结构现实主义视角下的东北亚格局[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振军;;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问题研究[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彩红;熊熊;李军;;利用GPS基线研究东北亚地区的板内形变机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崔志鹰;;美朝关系接近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4 王锋;;21世纪中国与东北亚多边关系走向研究[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朱在宪;;关于东北亚地区城市的多元文化[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6 张守志;;东北亚地区旅游产业国际间合作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刘洪利;牛涛;侯青;王亚强;杨元琴;周春红;张小曳;;2006年春季东北亚地区沙尘暴过程的统计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刘洪利;侯青;牛涛;;近8年东北亚沙尘暴过程统计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李淑云;;信任机制:构建东北亚区域安全的保障[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10 林治华;;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思考与对策[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春红;能源环保将成东北亚地区合作重点[N];辽宁日报;2008年
2 记者 刘伟;孙永波会见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客人[N];黑龙江日报;2009年
3 记者 王小萍 芦瑞;东北亚地区38家会员单位将参加旅游专门委员会成立大会[N];河南日报;2009年
4 记者 杨凌 王小萍;省政府举行东北亚地区旅游委员会成立大会欢迎宴会[N];河南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杨凌;李克孔玉芳会见参加东北亚地区旅游委员会成立大会嘉宾[N];河南日报;2009年
6 邢苏苏;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N];光明日报;2010年
7 记者 任建中;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第八次事务会议7月在银举办[N];宁夏日报;2011年
8 记者 任建中;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第八次事务会在银召开[N];宁夏日报;2011年
9 记者 殷斌;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第八次事务委员会会议在银召开[N];银川晚报;2011年
10 记者 戚高亮;打造东北亚地区单体最大生产基地[N];大庆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巍巍;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武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龙熙;中日韩可持续发展比较与区域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禹守根;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畅;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接替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仇发华;西欧与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宣琳琳;东北亚森林资源多中心管理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8 孙洪魁;东北亚格局与我国战略构建[D];吉林大学;2006年
9 孙霞;权力与规范[D];复旦大学;2007年
10 肖f^;权力、制度与文化[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波;东北亚国际秩序的历史演变与构建[D];延边大学;2010年
2 菅广峰;中美缓和对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3 隋长庆;大连会展业东北亚目标市场产品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胡江华;冷战后中美东北亚安全政策与东北亚地区的安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迎旭;从投资视角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D];吉林大学;2006年
6 张开宇;东北亚边境地区人民币跨境流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李博;长春市发展东北亚总部基地战略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全洪镇;论环东海(日本海)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9 侯海生;冷战后东北亚多边安全的特点及中国外交战略选择[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影;东北亚安全合作困境中的民族主义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01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701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