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论美国软权力话语的文化机制

发布时间:2018-04-04 06:16

  本文选题:软权力 切入点:话语权 出处:《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摘要】:硬权力和软权力各自都有自己的话语形式和话语内容。软权力话语根植于历史与现实,是一个庞杂的话语体系,且有着一个复杂的文化结构的支撑。软权力话语不仅表现为理论叙事话语,也表现为日常生活叙事话语。以自由主义为价值导向的软权力话语是西方社会文化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由主义话语的文化社会起源为软权力话语的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种价值话语要想成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必须要广泛地传播,一方面是理论专业层面的价值话语在学术教育体系的传播,西方社会在这一方面占据了学术、教育平台的制高点,具有优势地位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是大众化话语方式的传播,世界性的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中弥漫着美国价值文化的元素,这一元素为美国文化软实力奠定了基础,也为文化软权力的提升和巩固提供了理论依据。
[Abstract]:Both hard power and soft power have their own discourse form and content.Soft power discourse, rooted in history and reality, is a complex discourse system, supported by a complex cultural structure.Soft power discourse is not only a theoretical narrative discourse, but also a daily life narrative discourse.The soft power discourse guided by liberalism is the product of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western society and culture.The cultural and social origin of liberal discourse provide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ulture of soft power discourse.If a value discourse is to become a kind of cultural soft power, it must be widely disseminated. On the one hand, it is the spread of value discourse in the academic education system at the theoretical and professional level. In this respect, the western society has occupied the commanding point of the academic and educational platform.A dominant voice.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he spread of popular discourse. The elements of American value culture pervaded the world mass culture and popular culture,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oft power of American culture.It also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omot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cultural soft power.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ZX019)
【分类号】:G171.2;D7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怀光;;文化工业趋势下青少年流行文化解读[J];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02期

2 黄华;;“人之死”何以成为可能——试论福柯的话语/主体理论[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徽希;;福柯“话语”概念之解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刘怀光;韦应举;;回眸:流行文化合法化30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陈丽;;偶尔露峥嵘——权力话语理论与胡适译《最后一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张早林;;个人日常社会行为:韦伯社会理论的逻辑起点[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余婷婷;;美国文化的永恒主线——浅谈美国对外扩张的基本特点及表现形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7 杨春芳;福柯话语理论的文化解读[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8 王颖;姜鑫;;当代中国的汉语话语权问题[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王小航;;试析福柯人际关系的多元化理论[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高榕;;试论弱势群体媒介话语权的维护[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左洁;王振威;;超级村庄的发展动力与模式——评《社区的实践》[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曹国新;;旅游软实力:旅游业本土意识与国际营销的理论基础[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3 肖绍明;;教育学的话语分析转向[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4 万江红;王时珍;;农村民间自由借贷中的女性角色研究——基于浙江温州的考察[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杨远旺;;论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的作用[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张茜茜;;沉默的天使——论大众媒体中医务人员话语权的缺失[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史志高;;私密空间生产:手机短信社会影响研究的新路径[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8 李南海;;异化、吊诡、失范:经典社会学理论与现代性危机[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倩;王敦辉;;全球化视阈下的闽商文化自觉[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周艳;;社会文化中的编辑话语[A];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4次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5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欢;超越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闫薇;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命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构”、“辩护”和“修正”[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嘉楠;职业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黄厚;伊斯兰民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何静;对话外交与冷战后中美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黄苗;权力话语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璇;企业诚信建设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何淼;他(她)与他(她)的舞台[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艳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道德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立春;虚拟世界的意见集合[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芳芳;明朝官方禳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彭泳;两种不同话语语境中的大众文化研究批判[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刘永谋;宋薇;;主体是如何被解构的——重读福柯[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汪民安;论福柯的“人之死”[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4 莫伟民;从尼采的“上帝之死”到福柯的“人之死”[J];哲学研究;199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莲;;“国学热”现象的文化再认识[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2 段水雯;;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孙亮;;“文化软实力”指标体系的建构原则与构成要素[J];理论月刊;2009年05期

4 谢雪屏;;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文化软实力构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张晓红;张海涛;;揭开全球化的真实面纱——透过西方文化的视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拓锐平;;试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6期

7 贾海涛;;试析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和理论框架[J];岭南学刊;2008年02期

8 丁洁;;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12期

9 刘洁;杨连生;杨建华;;和谐社会视角下文化软实力及其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邱明丰;;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J];时代文学(上);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玲;王志章;;城市文化软实力构建中的政府行为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郭洁敏;;当前我国软力量研究中若干难点问题及其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3 余玉花;;论软实力观[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4 刘晓春;;仪式、地方文化与全球化——以2000“中国·绍兴文化周”为个案[A];“双三角论坛:国际大都市群理论与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郭建宁;;民族精神与文化自觉[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马藜;龚婷婷;;从山寨现象看文化的同质化与异质化[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徐枫;;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民族文化的挑战[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刘永涛;;以现代化手段开发民间文化的路径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9 郭_g;;大众文化语境中的三国文化[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10 户松芳;;从历史文化维度建构与传播城市形象[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商;山寨文化是创新还是侵权?[N];经理日报;2008年

2 王艳春 湖北;《清明》是不是伪诗很重要吗?[N];文艺报;2010年

3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范宏伟;西部人文艺术资源保护的话语权思考[N];甘肃日报;2006年

4 北京语言大学新闻系副教授 郑一卉;不要问我从哪里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5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绍培;重视文化话语权[N];深圳特区报;2010年

6 边芹;话语的流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7 杨子岩;话语权是毛,实力是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本报记者 祝晓风 实习记者 项江涛;以文艺创新彰显社会主义文化话语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陈云 刘小峰;山寨文化面面观[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赵修义;“软实力”所不能涵盖的……[N];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林玲;软权力与中美文化交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马广利;文化霸权:后殖民批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陈萍;文化软实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4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稳;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魏明;全球信息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高雁;中国博客文化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郭原奇;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丽;博客中“流氓”话语的文化反思[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皋艳;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软权力建设[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3 梁丹;中国共产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白锰;法国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D];外交学院;2009年

5 来永红;美国软权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江南;美国跨国传媒与美国大众文化全球扩张[D];暨南大学;2008年

7 李耀明;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张燕;从“上海周”看对外文化交流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9年

9 甘雪梅;论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谭丽华;文化软实力研究[D];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09年



本文编号:1708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708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c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