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非洲民族国家土著话语的兴起
本文选题:非洲 + 土著话语 ; 参考:《世界民族》2013年04期
【摘要】:冷战结束以来,以"大地之子"为主要口号的土著话语在众多非洲国家兴起。具体表现是程度不同的仇外、排外事件,甚至是大规模的暴力冲突,成为当代非洲民族主义演进的重要趋势之一。土著话语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自由化背景下出现的,与非洲国家中的新恩庇主义的崩溃、年轻人和其他社会群体的边缘化密切相关。土著话语的特征是排外而非包容的,因而严重影响到非洲民族国家的建构进程。
[Abstract]: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indigenous discourse with the "son of the Earth" as its main slogan has emerged in many African countries.Xenophobia, xenophobia, xenophobia, and even large-scale violent conflict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trend in the evolution of contemporary nationalism in Africa.Indigenous discourse emerged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political liberalization,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llapse of neo-patronism in African countries and the marginalization of young people and other social groups.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igenous discourse are exclusive rather than inclusive, thus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process of nation-state construction in Africa.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属非洲殖民地社会变迁研究(1890—1960)”(项目号:13CSS023) 浙江省哲社规划办“之江青年课题”(项目号:11ZJQN080YB)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璐;彭祖女;;非洲边界冲突及其特点[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12期
2 李伯军;;非洲民族国家建构面临的挑战与国际法[J];法治研究;2011年03期
3 甘均先;;国家失败与失败国家——关于“失败国家”现象的一些批判性思考[J];国际论坛;2007年05期
4 孙晓萌;;围绕尼日利亚国语问题的政治博弈[J];国际论坛;2009年05期
5 李安山;;20世纪中国的非洲研究[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4期
6 程多闻;;“国家”视角下的“失败国家”成因研究——以非洲国家为研究中心[J];国际关系研究;2014年05期
7 杨金才;任易;;论《河湾》中的民族认同危机[J];外国文学;2014年06期
8 侯建新;;新中国世界史研究六十年[J];河北学刊;2009年04期
9 钱乘旦;吕一民;徐健;;“十一五”期间的世界近代史研究[J];世界历史;2011年04期
10 王涛;张勃;;殖民主义与乌干达民族国家的发展[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安山;;论中非合作论坛的起源——兼谈中国非洲战略的思考[A];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2)[C];2013年
2 Li Anshan;Xu Mengshui;Wang Cheng'an;Zhao Changhui;Li Lin;Pan Huaqiong;Liu Haifang;He Wenping;Zeng Aiping;Imene Belhadj;Hicham Wazzani;Antoine Lokongo;Zhang Weijie;Yang Tingzhi;Mr.Ye Xiaolin;Liu Shaonan;;The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From a Sustainable Perspective[A];China and Africa in a Global Context(Volume Ⅱ)[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宇晨;二十世纪三十至七十年代约翰内斯堡的黑人社会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卞克文;穆塞韦尼与乌干达的发展研究(1986-2006)[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乌小花;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与世界和平[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陆勇;传统民族观念与清政府[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洪永红;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6 沈惠平;美国民族主义对当代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谢立忱;当代中东国家边界与领土争端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王润斌;民族主义演进与奥林匹克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9 王玉玉;达尔富尔危机的原因及解决途径[D];外交学院;2009年
10 田源;移民与国家安全[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晗;1982-1993年加纳经济结构调整和政治民主化改革[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汪峰;刚果(金)内战研究(1996-2003)[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妮;论冷战后法国的非洲政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洁;1988年以来缅甸民族政策的演变及影响[D];云南大学;2011年
5 胥胜超;独立初到20世纪90年代非洲宪政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6 杨柳青;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洲宪政改革[D];湘潭大学;2011年
7 汪翠萍;加缪小说中的异域想象[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8 邓延庭;论非洲一体化:起步、发展与未来挑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李亮;论政治精英在尼日利亚民族国家构建中的社会角色(1960-2000年)[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潘宇;19世纪美国伊斯兰教及其变化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霞;公民身份理论内涵探析[J];人文杂志;2005年03期
2 李攀;;对公民身份双重维度的演变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3 张海夫;;公民社会的生成与公民身份的变迁[J];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S1期
4 赵光锐;;欧洲公民与国家公民:欧盟双重公民身份问题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李明明;;从移民安全问题看欧盟的公民身份制度[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郭忠华;;公民身份的研究范式——理论把握与本土化解释[J];学海;2009年03期
7 郭忠华;;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公民身份体系的建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从崭新的社会政策角度全面考察公民身份[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01期
9 岳立涛;;农民社会资本的嬗变及其对农民公民身份的塑构——以山东农村X村为例[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蒋红军;;公民身份导向的城市化发展及其影响[J];理论与改革;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宏彩;;公民身份、公民社会与公共秩序——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分析框架和政策维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迈克尔·J.桑德尔 王佳祺 编译整理;公民身份:面向世界的认同与表达[N];社会科学报;2007年
2 任孟山;公民身份:西方与中国的时空错异[N];华夏时报;2010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冯玉军;全球化时代的“公民身份”困境[N];检察日报;2011年
4 特约记者 郭忠华 中山大学;重新思考女性主义公民身份[N];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特约记者 郭忠华 (中山大学);东方社会的公民身份[N];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杨绿 编译;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公民身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岳明珠;“婚姻状态”脱离公民身份标签尚需慎重[N];中国商报;2013年
8 英国开放大学教授 恩靳·F·艾辛 郭忠华 译;公民身份行为在不同行动中得以实现[N];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陈小方;美海外居民纷纷放弃美国公民身份[N];法制日报;2014年
10 记者 胡光耀;放宽移民政策[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昌林;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在平等与不平等之间: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海荣;关于公民身份行为的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和雪;公民身份意识及其培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4 吴晓;公民身份理论视角下的马克思公民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李君静;公民身份理论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6 严俊;西方公民身份理论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佳雯;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及其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郭欢欢;五四知识分子关于中国人身份的讨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蒋少飞;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中的公民身份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10 孟超;论我国公民身份认同对公民社会发展的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46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746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