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浅析安倍“战略外交”

发布时间:2018-04-16 01:00

  本文选题:日本 + 安倍政权 ; 参考:《现代国际关系》2014年09期


【摘要】:安倍"战略外交"是安倍第二次担任日本首相后的一整套外交部署。它以稳步推进"安倍经济学"为基础,以提升强化日美同盟关系为筹码,以"经济外交"、"能源外交"、"海上航行安全外交"、"价值观外交"等为手段,以"安倍主义"、"俯瞰地球仪外交"等为主要步骤,其潜台词则是围堵和制衡中国。安倍"战略外交"反映了以安倍为首的日本"保守主义"政治家的真实意图和追求。他们为适应国际局势变化和应对国内问题挑战,从权力政治观点出发,企图通过深化日美同盟,提高自主外交和安全保障能力,继续保持日本在亚太地区对华战略优势,提升日本的国际地位,最终摆脱战后体制束缚,实现日本"第三次开国"的战略目的。安倍"战略外交"的设想仍有很浓的冷战思维色彩,不符合世界潮流,且具有很强的安倍个人主观愿望成分,因此必然处处碰壁,很难实现。
[Abstract]:Abe's "strategic diplomacy" is a set of diplomatic arrangements after Abe's second term as Japanese prime minister.It is based on the steady advancement of "Abenomics", taking the enhancement of Japan-US alliance as a bargaining chip, "economic diplomacy", "energy diplomacy", "maritime navigation safety diplomacy", "value diplomacy", and so on."Abe doctrine" and "overlooking globe diplomacy" are the main steps, with the subtext of encirclement and checks and balances on China.Abe's "strategic diplomacy" reflects the true intention and pursuit of Japanese "conservative" politicians headed by Abe.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to deal with domestic issues and challen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wer and politics, they attempted to continue to maintain Japan's strategic advantage over China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by deepening the Japan-US alliance, improving their independent diplomatic and security capabilities,To enhance Japan's international status and finally to get rid of the postwar institutional shackles and realize the strategic goal of Japan's "third founding".Abe's idea of "strategic diplomacy" still has a strong Cold War mentality, is not in line with the world trend, and has a strong subjective desire of Abe, so it is bound to hit a wall everywhere, which is very difficult to achieve.
【作者单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分类号】:D7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熙德;日美同盟的“再定义”及其未来趋势[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7期

2 李劲松;新世纪日本安全战略的新走向[J];国际展望;2001年06期

3 孙文清;论日美同盟关系的“全球化”趋势[J];和平与发展;2004年04期

4 刘昌明;新世纪之初日美同盟的加强与日本的防卫战略动向[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朱凤岚;论冷战后日美同盟关系的调整[J];国际论坛;2005年05期

6 严圣禾;日美同盟:一场不散的宴席?[J];南风窗;2005年16期

7 徐万胜;论日美同盟的转变:从“冷战后”到“9·11后”[J];国际论坛;2005年06期

8 孙君健;新世纪的日美同盟与日本防卫政策调整[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何家栋;;日美同盟,同床异梦[J];南风窗;2006年03期

10 张景全;;结盟对国家崛起、发展的影响——以日本为例的历史分析[J];日本学刊;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俊彦;;日美同盟的新发展[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4年第1期(总第114期)[C];2014年

2 江新凤;;2012年度日本《防卫白皮书》评析[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3期(总第108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家栋;日美同盟 同床异梦[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2 王少普 上海社科院亚太所研究员;日美同盟如何包容中国[N];东方早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 任孟山;小泉“收山之旅”不会扭转日外交颓势[N];华夏时报;2006年

4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 林晓光;日美同盟:强化之余还会谋求平衡[N];解放日报;2006年

5 赵忆宁;日美同盟漂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吴谷丰;小泉访美,意在加强日美同盟[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7 李学军;小泉强化日美同盟其实另有打算[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严圣禾;日美同盟生裂痕 福田访美不轻松[N];光明日报;2007年

9 记者 刘赞;日本新外相:将加强日美同盟[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尤文虎 郁章艳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研究员 91379部队工程师;日美同盟,驶向何方?[N];中国国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英莺;论战后日美军事同盟中的摩擦关系[D];复旦大学;2003年

2 张玉国;冷战后日美同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春耕;日美同盟的历史进程、发展趋势及其对东亚安全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姝;冷战后日本的日美同盟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王玉龙;朝核问题与日美同盟之间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郭丽立;日美同盟与日本的军事大国化[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5 周琪;冷战后日美同盟的发展及原因分析[D];青岛大学;2006年

6 金松;冷战后日美同盟的调整和日本安全战略转型[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7 刘忠斌;论日美同盟与东南亚地区安全[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8 梁栋;冷战后的日美同盟与朝鲜半岛局势[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9 孙晓东;日美同盟的新定位与东北亚安全[D];延边大学;2007年

10 陈道育;日美同盟的新变化及其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56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756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4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