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公民教育思想的论争与弥合
本文选题:公民教育 + 共和主义 ; 参考:《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09期
【摘要】:公民思想在西方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流派,不同流派对公民认识不同,公民教育侧重点也不同。共和主义公民教育强调公民道德培养,自由主义公民教育强调公民权利启蒙,社群主义公民教育注重公民的社群认同,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注重多元文化的承认。当代各种公民教育思潮在发展中相互批判和相互吸收,逐步放弃极端立场,向中间靠拢,努力在张力中寻求平衡与弥合。这一趋势为我国今天开展公民教育提供一种思想认识基础。
[Abstract]:There are different schools of civic thought in the West, different school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citizens and different emphasis of civic education. The Republican civic education emphasizes the cultivation of citizen's morality, the liberal civic education emphasizes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citizen's right, the communitarianism's civic education emphasizes the citizen's community identity, and the multiculturalism's civic education emphasizes the recognition of multiculturalism. Contemporary civic education trends criticize each other and absorb each other step by step abandon the extreme position and move closer to the middle and strive to seek balance and bridge in the tension. This trend provides an ideolog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vic education in China toda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小学生公民身份认同与当代公民教育建构”(10JJD880009)的研究成果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1-0989)的资助
【分类号】:D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艳蓓;当代西方公民教育思想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2 徐友渔;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若干新问题和新动向(上)[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3 万明钢;论公民教育[J];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4 姜涌;公民的主体意识[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张昌林;;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念及其价值[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丽;共和主义公民身份要素透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唐慧玲;;政治哲学视野下的罗尔斯差别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陈治国;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文建龙;;体面劳动的实现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郭慧云;王晓艳;;罗尔斯和马克思共同的政治哲学视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6 柯岚;;自由主义与超自由主义——对昂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分析[J];北大法律评论;2002年00期
7 蒋先福;彭中礼;;善优先于权利——社群主义权利观评析[J];北方法学;2007年05期
8 朱富强;;法经济学在立法中的应用审视——主流的经济分析法学之批判[J];北方法学;2007年05期
9 贾中海;;正当与善——桑德尔对罗尔斯“正当优先于善”的批判[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10 杨晓东;马俊峰;;政治正义的哲学传统与马克思的正义观[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靳凤林;;臣民、人民与公民的道德界分[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从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看我国的教育公平[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李华荣;;平等主义的良心——柯亨思想的一种政治哲学考量[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王敦辉;;“范跑跑”与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洋;;民主实验和新闻改革——美国公共新闻事业思想评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凯征(高楠);;文学的道德价值[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吴刚;;国际视野中的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9 彭正波;;协商民主与城市治理模式创新——基于桂林“两江四湖”工程的实证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江燕;;多党合作制度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A];交流·研讨·谈心——从无党派人士关注的理论问题谈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3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6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9 樊安;英美法理学中的整体性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杨晓畅;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贾连莹;中等职业学校世界公民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余友前;我国政府决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明娇;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公民教育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涂菁菁;论我国成人公民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曾胡强;高校对学生依法管理的思考[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程修云;当代大学生责任观培育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9 卓姗姗;法律信任与法律权威[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艳香;民生视域下行政权力的调整[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有信;公民·公民素养·公民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2 黄显中;;公民资格论——政府公共性视界中的公民公共感能力探究[J];道德与文明;2006年05期
3 宋建丽;;公民资格理论辨析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中国德育;2007年12期
4 宋建丽;;西方两种公民资格观的比较和反思[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12期
5 胡艳蓓;当代西方公民教育思想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6 康立群;公民身份观念是公民意识的基础[J];河北法学;1989年02期
7 胡弘弘;公民身份意识释论[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叶海涛;;共和主义:从古典到现代的嬗变[J];江海学刊;2006年04期
9 齐友;主体性:人的权利与责任[J];前线;2002年11期
10 李艳霞;公民身份理论内涵探析[J];人文杂志;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纪茂;共和主义的民主[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金英;走向共和[D];武汉大学;2004年
2 王晓辉;论古罗马的共和传统[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姚亦亚;西方协商民主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4 马蓬勃;论公民意识[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克军;;社群主义的公民教育观[J];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2 宋建丽;;西方两种公民资格观的比较和反思[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12期
3 万俊人;;罗尔斯问题[J];求是学刊;2007年01期
4 刘化军;李红专;;“第三条道路”与社群主义政治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韩震;当代美国政治思想的意识形态图景[J];江海学刊;2003年04期
6 李晓辉;赫然;;社群主义权利观念解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张小玲;应奇;;徘徊于社群主义与共和主义之间——以桑德尔对权利自由主义的批判为例[J];浙江学刊;2006年04期
8 宋建丽;;当代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争:以公民资格为焦点[J];伦理学研究;2008年01期
9 周保巍;;“自由主义”的自由与“共和主义”的自由——苏格兰启蒙运动中的观念冲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王晓升;;在“公私分明”与“大公无私”之间——评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理论[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刚;;国际视野中的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2 香灼玑;;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开幕词[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彭敬慈;;推动公民教育,从何人手?[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晖;赵慧敏;;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与人的发展[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5 洪泉湖;;台湾公民教育的实践:以高级中学的教学为例[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6 刘军;姚成龙;;施米特对于公民教育的启示[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达仕;;纵论公民教育的基本取向[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何志平;;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重点讲词[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东哠;;关于公民教育基本内涵的思考[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进华;;中韩未成年人公民教育比较研究[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琳;公民教育在美国[N];光明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王尧;反邪教应作为公民教育内容[N];人民日报;2001年
3 乔杉;扫盲与公民教育是两回事[N];工人日报;2009年
4 王建一;公民教育 HR有责[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5 王殿卿;担起未成年人公民教育的重担[N];光明日报;2005年
6 卧松;公民教育欲为学生扩权[N];中国教师报;2007年
7 苏颂兴;公民教育:“我要爱国”[N];文汇报;2001年
8 邢永富;危机面前的公民教育思考[N];人民日报;2003年
9 全国政协委员 何悦;应加强中小学生的公民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4年
10 ;公民教育推进成效显著[N];人民政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百军;共和主义政治义务:一种尝试性理论建构与逻辑审视[D];吉林大学;2013年
3 张昌林;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范微微;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国家认同: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拿大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元华;社会公民资格权利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宁乐锋;民主政治及其认同根基[D];南开大学;2009年
7 卢永凤;社群主义视野下的荀子政治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先桃;当代西方社群主义正义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华;中国公民教育的诞生—课程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曹婧;个体发展与公民生长:公民教育的实践逻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德建;公民教育[D];河南大学;2003年
2 张向东;论我国的公民教育[D];武汉大学;2004年
3 王琳;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契合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4 夏英华;公民教育融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张越;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下的法国公民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岳书杰;澳大利亚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婷婷;公民资格视域下的我国公民教育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8 邓恢祯;多元文化时代的公民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瑞良;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公民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孔静;重塑公民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781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781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