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福利国家模式变迁的历史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7 06:42

  本文选题:福利国家模式 + 非商品化 ; 参考:《辽宁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摘要】:由国家主导建立福利保障制度,是当今社会居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的重要措施,同时对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当今世界福利国家模式基于制度基础的差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福利制度最早开始通过立法的形式实施福利政策起源于伊丽莎白的济贫法,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一套以公民权利为基础适合本国国情需要的,多层次的福利保障体系。不同学派思想理论的发展改变了过去对福利供给自由放任的理论观点,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以及贝弗里奇报告为福利国家模式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随着英国对外宣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瑞典等国家纷纷效仿,为二战之后各国福利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福利国家模式的建立除了福利思想及理论的促进作用之外,还受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福利制度在不同的国家会产生不同模式的内在原因。从福利国家模式建立后的三十年,是福利国家广泛发展普遍建立的黄金阶段。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社会风险发生变化,传统的福利制度使各国的财政不堪重负,甚至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传统福利制度低效率的弊病开始显现。在70年代的危机之后,福利国家理论的视角也发生了变化,各个福利国家模式开始进行福利改革的实践。新自由主义、罗斯、吉登斯关于福利国家理论的发展为接下来福利国家模式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第三条道路”思潮主张超越传统思维模式,拓宽了关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促使福利国家模式的变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对福利国家模式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其改革的主要特征就在提高福利制度的效率,对政府福利制度所承担的责任进行重新定位。通过非商品化分析工具对福利国家模式改革后的非商品化程度进行测评,发现仍然呈现出“三个世界”的非商品化的不同形态,然而其非商品化程度却发生了变化。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模式的非商品化程度在降低,而自由主义福利国家模式的非商品化程度在提高,各国福利国家模式的非商品化程度的差距逐渐缩小,呈现出“趋同”的发展趋势。而通过对1980年和2002年的福利国家模式的福利水平进行因子分析,可以看出,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模式的保障水平具有“福利收缩”的态势。某种程度来说,各国综合福利水平领域同样存在着某种“趋同”的潜在倾向。 本文在梳理福利国家模式变迁进程的基础上,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福利国家模式的变迁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出结论:福利国家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在长期内发展具有必然性;各个福利国家模式的改革基本上没有改变原有的福利国家模式,只是普遍进行更有效率的调整。从福利国家模式变迁的进程中,福利国家对福利的供给理念有了更新的认识,从消极的福利供给方式转变为更积极的福利供给,强调福利供给主体多元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增加了人们在福利组织方式上的选择范围。在此基础上,依据中国的城乡社会保障差异较大、灵活就业群体以及贫富差异加大等国情和现状,提出适用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借鉴意义。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welfare state model is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system foundation ,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 The development of welfare state model is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of system foundation ,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

The establishment of welfare state model is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factors such as economy , society and culture besides the promotion of welfare thoughts and theories . It is also a golden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welfare stat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welfare state model change process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welfare state pattern from the angl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 and concludes that welfare state model is not the same , which is develop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has the inevitability in the long - term development .
The reform of welfare state model basically does not change the original welfare state pattern , but it is generally more efficient . From the process of the change of welfare state mode , welfare state has updated understanding on the welfare supply concept . It emphasizes that the diversification of welfare supply main body is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 and the choice range of people in the way of welfare organization is emphasized . On this basis , th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China i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large difference of social security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 flexible employment group and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57;D6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雪玲,苏维新;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新特点[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2 陈婧;;社会民主主义福利观的新探索——从福利国家到福利社会[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杨寄荣;杨玉生;;西方福利国家理论与实践评析——作为经济运行机制的福利国家[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4 布里吉特·H·舒尔茨,刘北成;全球化、统一与德国福利国家[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1年01期

5 郑秉文;“名义账户”制: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理性选择[J];管理世界;2003年08期

6 陆象淦;“福利国家”危机与社会保障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86年01期

7 刘海涛;;论“族群”建构与“民族国家”认同[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8 刘潇潇;社会福利制度国家差别的原因初探——瑞典与美国福利制度的比较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苑涛;西方新右派社会福利理论述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赵浩华;;政府与市场之间角色转变历程初探——以英国福利国家发展历程为视角[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维佳;瑞典福利国家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代恒猛;从消极福利国家到积极“福利社会”——经济全球化视角下西欧福利国家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李艳霞;福利国家的政治学分析——以公民资格为视角[D];吉林大学;2004年

4 马春文;英国福利国家的危机和转型[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冯英华;经济全球化对欧洲福利国家的挑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2 刘超;基于社会权利理念的福利国家变革及其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袁琳;《贝弗里奇报告》的理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09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809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8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