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税制—社会保障“一体化改革”最新研究
本文选题:社会保障 + 税制改革 ; 参考:《日本问题研究》2013年01期
【摘要】: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于1960年代,曾对国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少子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经济长期低迷,致使与当初设想的经济条件和前景差距越来越大,离最初的目标也越来越远,这些严重威胁和动摇了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这次野田内阁冒着政治风险毅然决然推行的改革,就是通过提高消费税实现整个世代共同负担,缩小代际间及代际内的不公平,构筑"全世代对应型"社保制度。通过充实、稳定社保和财政健全化两个目标的同时实现,提高国民对未来生活的安全感和国家的信任感,增强消费和投资预期,减少不安,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Abstract]:Japan's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as established in the 1960 s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ional lif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after half a century, the phenomenon of the aging of minority childre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 economy has been in a prolonged downturn, resulting in a growing gap between the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prospects originally envisaged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original goal. These seriously threaten and destabilize the sustainability of social security. The reform that Noda's cabinet has resolutely implemented at political risk is to realize the common burden of the entire generation by raising the consumption tax, to reduce the inequity between and within generations, and to build a "whole generation corresponding"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rough enriching, stabilizing social security and realizing the two goals of fiscal soundness at the same time, raising the people's sense of security about the future life and the trust of the country, enhancing the expectation of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reducing the uneasiness, thus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economy.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
【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2010813144)
【分类号】:F813.13;D7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玉棉;顾虹;;日本提高消费税增加公共年金收入研究[J];日本问题研究;2010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玉棉;张少磊;;日本公共年金制度改革及面临的新课题[J];日本问题研究;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湖南省人民政府人事任免[J];湖南政报;1998年23期
2 ;省政府3月大事记[J];青海政报;1999年03期
3 ;国家政府机关网站[J];党政干部文摘;2002年06期
4 赵羽;;政情:让代表和百姓知道 省政府五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J];吉林人大工作;2003年02期
5 ;政务动态[J];吉林政报;2003年15期
6 周宗顺;社会保障中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的适度选择[J];行政论坛;2004年03期
7 谭兵;社会救助的理念与功效——关于香港综援制度与内地低保制度的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8 廖华;我国社会稳定的现状与对策浅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信息集粹[J];职业时空;2005年09期
10 唐美玲;城市家庭子女对父辈的养老支持分析——苏南四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J];南方人口;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圣远;;西方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齐白鸽;梁业勇;;浅谈广西农村养老与社会保障[A];养老与社会保障——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韦祖q;;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生关系[A];2005年“关注人口老龄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袁岳;范文;;我们离民生型政府还有多远[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朱庆芳;;构建和谐社会亟需关注的几个问题[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郭永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路径——国外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经验的合理借鉴[A];服务型、责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设论文集(《吉林政报》2006·理论专刊)[C];2006年
7 孙立平;;走向社会重建之路[A];第七届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陈丽华;;关于辽宁省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调查与思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9 李善峰;;科学发展观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个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研究的初步框架[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10 吴醒黎;;从郝麦收现象看中国养老走向[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殷石柱;关注民生 反映民意 贴近百姓[N];太原日报;2006年
2 钱月婷邋林国立;我市财政预算今年倾向于民生领域[N];蚌埠日报;2008年
3 吴剑飞;百姓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N];新华日报;2008年
4 赵承邋刘健 周英峰;民生改善新篇章[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杨海军;社会保障助百姓安居乐业[N];昌吉日报;2008年
6 仁青尖措;州政协主席索南才让到甘德调研[N];果洛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杜军玲;用手语说“我爱你”[N];人民政协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朱百强;让老年人学起来乐起来[N];宝鸡日报;2007年
9 记者 李韶辉;“3+1机制”助推男女平等就业[N];中国改革报;2006年
10 王吟;劳动和社会保障是民生大计[N];贵州政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郑岩;社会保障与公平、效率相关性的理论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2 徐恒秋;社会转型:欧洲的经验和我国面对的挑战[D];山东大学;2007年
3 杨山鸽;后福利国家背景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D];复旦大学;2006年
4 赵琳;分配制度与和谐社会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5 徐道稳;中国社会政策转型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6 余宏;上海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7 马春文;英国福利国家的危机和转型[D];吉林大学;2008年
8 潘嘉;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9 江易华;县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构建与实证检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渊芳;新疆地方政府在扶助弱势群体中的角色定位[D];新疆大学;2007年
2 刘源;河南省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3 李佳;我国城市残疾人社会救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袁同成;社会转型期农村养老模式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5 王旭晖;中国的社会主义前景[D];外交学院;2009年
6 霍文超;社会保障的想象力[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鹏 ;欧盟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中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5年
8 程丽;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田野;中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安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城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17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817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