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对德国穆斯林移民社会融入的再思考——以宗教认同与公民身份互动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8-05-05 03:14

  本文选题:地区与国别政治 + 穆斯林移民 ; 参考:《国际政治研究》2017年05期


【摘要】:近年来,德国的穆斯林移民社会融入问题备受关注,其中包含"传统社会纽带"宗教认同与"现代国家基石"公民身份之间的关系。穆斯林移民要融入德国,意味着穆斯林移民的宗教认同体系要能够为德国的"政治-法律"系统所接纳,同时还需要与德国的社会各界实现良性的互动,在"文化-心理"意义上建立起归属感。围绕行为角色的"主体与客体"、行为态度的"积极与消极",穆斯林移民在德国的社会融入有四种情形:"完全意愿合力式融入""主体半意愿主动式融入""客体半意愿推动式融入"和"意愿隔离式融入"。在社会融入过程中,穆斯林移民与德方遵循着两种不同的行动逻辑,前者表现出宗教世俗化的趋向性特征,后者的社会接纳行为更多是对"自我-他者""外部性内化-内部性外化"的互动实践及其实践经验的依靠。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social integration of Muslim immigrants in Germany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clu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igious identity of "traditional social ties" and the "cornerstone of modern state" citizenship. The integration of Muslim immigrants into Germany means that the religious identity system of Muslim immigrants should be able to be accepted by Germany's "political-legal" system,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needs to achieve good interaction with all sectors of German society. To establish a sense of belonging in the sense of "culture-psychology". Around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the behavioral role an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of the behavioral attitude, there are four situations in which Muslim immigrants integrate in German society: "totally willing to join forces", "subjective and semi-willing active integration" and "object half-meaning". Willing to push the integration and the will to separate integ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integration, Muslim immigrants and Germany follow two different logic of action. The former shows the tendency of religious secularization. The latter's social acceptance behavior is more dependent on the interactive practice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external internalization-internalization externalization".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同济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
【分类号】:D75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纳德·斯凯尔顿,祝东力;亚太地区跨国移民之动向[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1年03期

2 朱陆民;西方关于移民参政的几种理论阐释[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3 覃明兴;移民的身份建构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4 王田;;近年来美国的新移民高潮及其可能走向[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1期

5 齐鹏;;论中国外籍移民福利的国民化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12期

6 刘正刚,乔素玲;草根文化与移民社会整合──清代台湾与四川移民家庭比较[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刘正刚,唐伟华;清代移民与川西藏区开发[J];西藏研究;2002年01期

8 李路曲,李培广;全球化时代的移民对东亚的影响[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侯明清;;温哥华,你为什么沉默(四)——当地中国内地技术移民状况及其他华人群体调查报告[J];今日湖北;2002年05期

10 静水;“亚太地区的和平与人权:以移民裔群为重点”国际学术研讨会概述[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曾少聪;王晓静;;美国亚裔族群的形成与发展[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吴志成;;战后德国欧洲政策的历史演变[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五辑)[C];2008年

3 陈宏彩;;公民身份、公民社会与公共秩序——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分析框架和政策维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云珍;;德国极右势力的现状、成因及影响[A];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浩;移民改革圆了谁的“美国梦”?[N];经济参考报;2013年

2 刘力达;法国的移民少数族裔政策会否改变[N];中国民族报;2012年

3 闫鑫 周少诚;求索在履职为民的征途上[N];人民政协报;2009年

4 梅孝兵;三峡后续工作规划资金应随项目走[N];重庆政协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陈圣强 王国星;搬家移民:新社区生活好吗?[N];陕西日报;2013年

6 宋全成 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从反移民到反政府、反社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董萍;巴黎 失火的天堂[N];中国民航报;2005年

8 郝时远;国际经验的比较和借鉴必须实事求是[N];中国民族报;2012年

9 郝时远;国际经验的比较和借鉴必须实事求是[N];贵州民族报;2012年

10 崔洪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部;挪威恐怖事件 凸显欧洲经济社会治理困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志强;欧盟移民政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田源;移民与国家安全[D];南开大学;2009年

3 赵丽丽;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4 罗爱玲;国际移民的经济与政治影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5 鞠维伟;英国二战期间及战后初期处置德国的政策研究(1943-1949)[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6 苑爽;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处理德国战争赔偿问题的政策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Delgermaa Magsarjav(德勒格尔玛);中俄蒙移民转型对三国关系影响比较研究与社会的参与——中俄蒙移民转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祥;欧盟移民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美珍;在俄中亚劳务移民社会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赵丽镔;移民与亚洲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关系:理论与实证[D];暨南大学;2015年

5 阳水根;清代至民国时期萍乡的移民、宗族与义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6 祁一方;英国对于移民社会经济影响的认知差异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

7 彭潇;欧盟社会穆斯林移民融合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8 黄群;塔吉克斯坦劳务移民与侨汇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年

9 刘成;英属宾夕法尼亚德裔移民:原因与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吴永梅;欧洲穆斯林移民融入的制约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45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845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0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