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英国都铎王朝时期政治恩赐制的演化

发布时间:2018-05-08 16:57

  本文选题:政治恩赐制 + 英国 ; 参考:《探索与争鸣》2013年02期


【摘要】: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它表现为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在都铎王朝之前,由于贵族与君主之间的冲突不断,英国君主在任命官员时缺乏完全的自主权,贵族通过与君主争夺官员的任命权来抗衡君主。都铎王朝建立之后,随着王权的加强,作为恩赐者的君主完全掌握了官员任命权,通过恩赐制吸纳贵族协助其治理国家。与此同时,随着贵族势力的削弱,在宫廷及政府官员的任命权上,贵族的发言权丧失殆尽;这促使贵族官员主动通过恩赐制,将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与王权的关系从对抗走向合作。由此,都铎王朝出现了较为稳定的政治局面。
[Abstract]:The system of political gifts was the main way of appointing officials in medieval and modern England. It was manifested in the way that the monarch bestowed the court and the government on the aristocrats whom he trusted. Before the Tudor dynasty, because of the constant conflict between the nobility and the monarch, the British monarch lacked complete autonomy in appointing officials, and the aristocrats fought against the monarch by competing with the monarch for the appointment of the official. After the Tudor Dynasty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Wang Quan, the monarch, as a giver, fully grasped the power of appointing officials and helped him to govern the country through the system of gifts.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weakening of the aristocratic influence, the nobility lost its voice in the appointment of court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which prompted the nobility officials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combine their own interests with the national interests through the system of gifts. Relations with Wang Quan from confrontation to cooperation. Thus, the Tudor Dynasty appeared a relatively stable political situ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系;山东大学(威海)公共外语教学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号12YJA770028)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号CXZZ12-0025)
【分类号】:K561;D756.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本英;英吉利民族与英帝国[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姜德福;国内学术界对15—18世纪西欧贵族的研究述评(1979—2001)[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3 傅新球;16~18世纪英国中上阶层的择偶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孙柳;;论西欧封建主促进城市兴起的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5 周小仪;从形式回到历史——关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6 吕世伦;马金芳;;社会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北方法学;2007年06期

7 刘吉涛;;中西小传统诉讼观念之比较——以民间法谚为视角[J];北方法学;2008年04期

8 李栋;;试论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原始民主遗风[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9 王晋新,薛桂芬;爱尔兰与近代早期英国的殖民活动[J];北方论丛;2004年05期

10 陈金锋;;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英格兰社会内部变革[J];北方论丛;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玉苗;;大学章程法律性质考察[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鲁绍臣;;P·安德森国家理论的启示与困境[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锟;英国慈善信托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邢树东;税收弹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4 周小娟;探寻“自我”—夏洛蒂·勃朗特小说主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付夏婕;论英国土地法律制度变迁与经济转型[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柯联民;让·博丹政治、法律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霄;英国土地登记法律制度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陆建松;上帝、国家与财产权[D];复旦大学;2011年

9 田雪梅;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从明治到大正[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简涛洁;冷战后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倩;试论11-13世纪英格兰王权的扩张[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飞;英国宪政成因的初步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付华华;我国巡回审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尤正;《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性伦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娜;论17-19世纪的英国贵族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伟杰;莎士比亚戏剧与贵族文化元素[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宗春;经验理性与建构理性的有机结合[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庚坤;推崇与反叛[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姚俊;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初英国哥特式建筑复兴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吉晶;中世纪巴黎大学英国学者的流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乘旦;;欧洲国家形态的阶段性发展:从封建到现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蔡蕾;;近代英国国家建构视域中的都铎宗教改革[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王乃耀;英国早期圈地运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4 王勤榕;英国17世纪革命形式渊源考[J];世界历史;1993年03期

5 姜德福;国内学术界对15—18世纪西欧贵族的研究述评(1979—2001)[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6 刘杰;20世纪英国贵族院的改革[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熊志勇;一八四八年革命前夕的英国与法国——兼论英国为什么没有爆发革命[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8 阿枫;世纪末的英国贵族[J];世界文化;2000年01期

9 王鸿斌;中世纪后期英国王权与贵族的关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姜德福;16—18世纪英国贵族的成员流动——质疑“开放的贵族”说[J];文史哲;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丰秋;;英国内战期间关于“君主双重身体”的讨论[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郑全备;;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一年英国与日美争夺中国斗争[A];中国现代史论丛(下)[C];1983年

3 马生祥;;试论佩斯捷利的《俄罗斯法典》[A];河北省史学会通讯(1984第1期)[C];1984年

4 高福进;;罗马角斗文化(公元前3世纪—公元5世纪)——角斗娱乐消费阶层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施荫昌;;英国工联若干问题试析[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选[C];1981年

6 韩健鹏;周英东;;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现代意义[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严建强;;“中国热”的法国特征及其解释[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8 黄启臣;;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9 孟庆龙;;炭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使用及其历史影响[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10 乔明顺;;试论西属拉丁美洲的殖民制度及其与英属北美十三州殖民制度的区别[A];河北省历史学会一九八○年年会论文选[C];198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玛丽·安;英国婚姻的姓氏融合与联合[N];西部时报;2006年

2 秦海波;世界上第一个“民族国家”荷兰的诞生[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丁国强;守望精神路标[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秋叶;英国离中国有多远?[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王晋新;英国迈向近代社会的路径及特点[N];吉林日报;2005年

6 本报驻英国记者 施晓慧;与历史会面[N];人民日报;2003年

7 记者 马桂花;英国首都隆重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N];人民日报;2005年

8 资中筠 学者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前所长 前《美国研究》主编;说不尽的大国兴衰[N];经济观察报;2007年

9 万小龙;就是他,把纳粹研制原子弹的情报供给英国[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袁朗;英间谍密谋“箭杀”纳粹魔头[N];中国国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德福;16-18世纪英国贵族的社会地位[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郭丰秋;审判查理一世与英国君权观的变化[D];武汉大学;2011年

3 赵秀荣;1500—1650年英国商业与商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蓉霞;英国和日本在中国(1925—1931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颖;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英国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许建英;近代英国和中国新疆(1840-1911)[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张宗华;18世纪俄国改革与贵族[D];武汉大学;2005年

8 陈金锋;近代早期英国书报审查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军秀;英国对土耳其海峡政策的演变[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10 张永攀;英国侵藏的最后十年(1937—1947)[D];西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威;试论英国都铎王朝前期枢密院体制的确立[D];辽宁大学;2007年

2 张建辉;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基督教及政教关系[D];内蒙古大学;2005年

3 汪芳;论哈罗德·麦克米伦与苏伊士运河危机[D];浙江大学;2007年

4 黄鹂;论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英国私掠船活动[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翠;英国与尼翁会议——兼论三十年代中后期英国对意大利的外交政策[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刘章才;二十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英国福利国家面临的问题及其改革[D];四川大学;2002年

7 刘秀红;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3年

8 臧宝军;英国商法的现代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桂玲;中英初始现代化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芮;12~16世纪英国乡绅阶层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62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862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2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