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美国处理邻避冲突的做法

发布时间:2018-05-12 11:32

  本文选题:邻避现象 + 市政设施建设 ; 参考:《城市问题》2013年06期


【摘要】:市政设施建设所引起的邻避性纠纷和冲突,是所有国家在城市化推进和城市建设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近年来由于市政设施建造而引发的社会群体性冲突事件在我国日趋频繁,但我国在解决邻避冲突方面还相对缺乏经验。作为邻避现象最早出现和解决邻避冲突最为成功的国家,美国在如何避免市政设施建设导致的邻避冲突方面有许多经验值得中国借鉴。本文归纳的主要经验包括:项目决策中广泛的公众参与、在设场过程中引入志愿和竞争选址程序、适当采取补偿措施等。
[Abstract]:The neighboring disputes and conflicts cau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municipal facilities are the problems that all countries will encounter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urban construc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social group conflicts cau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municipal faciliti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requent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but our country is still relatively lack of experience in resolving conflict avoidance. A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countries, the United States has many experiences on how to avoid the conflict cau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municipal facilities. The main experience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include: extensiv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roject decision making, introduction of voluntary and competitive site selection procedures in the process of setting up the field, appropriate compensation measures, etc.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SF71203031)——环境市政设施空间溢出负效应的测度和应用
【分类号】:D7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戚本超;周达;;美国的城市环境管理及对北京的启示[J];城市问题;2009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达;;首都环境建设的战略构想与实施保障研究[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年01期

2 裴雪姣;;国外城市绿色管理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3 李颖明;李晓娟;宋建新;;城市环境管理系统及运行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1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茂涛;中美城市发展的环境政策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贾志军;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刘雷;合肥城市游憩空间分布特征及品质评价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淑娟;牛晓君;;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比较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12期

2 梁江,孙晖;论美国环境影响评估体系[J];国外城市规划;2001年05期

3 冯星辰;;感悟美国的生态保护[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2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有生;试析美国亚太战略的实施对亚太形势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02期

2 袁成亮,尤士洁;试析英国政府处理“九一八”事变的心态和立场[J];铁道师院学报;1998年05期

3 孙港波;美国利益集团功能论补遗[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4 刘齐;;在美国过年[J];出国与就业;1998年06期

5 潘一宁;美国对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的反应[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张万余;1958年金门炮战与“一个中国”的原则[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7 白建才;试论核武器在冷战发生、发展和结束中的作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马桂瑛;从“克林顿弹劾案”看美国两党的政治较量[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周忠菲;对美国加强《与台湾关系法》的政策分析——台湾问题与地区安全[J];国际观察;2000年03期

10 汪波;论后冷战时代的美欧外交政策合作模式[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庄佩君;;美国大都市区的行政联合及其启示[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戴昌桥;;中美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比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其荣;;发达国家技术移民政策及其影响——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例[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成 杜淑萍;'95NGO论坛场地筹备与接待工作[N];中国档案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公龙;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D];复旦大学;2005年

2 阮建平;二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D];武汉大学;2004年

3 李飞;冷战后美日同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余建军;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王昊;冷战时期美国对印度援助政策研究(1947-1971)[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毛瑞鹏;维护决策权与平衡主要对手:美国的联合国安理会组成政策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7 于海波;后冷战时期俄美中三国中亚政策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满足(MANZOOR KHAN);1961-1991的中巴关系:寻求共同安全[D];吉林大学;2009年

9 汪权;冷战后的美国朝鲜半岛政策析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建刚;论粮食在二战后美国外交中的作用[D];青岛大学;2005年

2 史界;“9·11”事件后美国反恐战略探析[D];新疆大学;2005年

3 王苗苗;美国新干涉主义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海兵;美国新帝国主义论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武海荣;新帝国主义论与伊拉克战争[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旭云;论冷战后南北关系中的人权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德芳;论冷战后美国对非洲政策的演变及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邱海燕;试析第二次朝核危机[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莹;冷战后美国的东南亚安全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5年

10 郑忠民;论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中美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78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878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7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