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引导与道德治理:转型期美国道德失范问题的治理及启示
本文选题:舆论引导 + 道德失范 ; 参考:《临沂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美国社会却出现了贪污受贿成风、拜金主义盛行、道德风气败坏等一系列不和谐局面。面对此种情况,美国社会各阶层共同努力,通过影响舆论的走向,带动了社会舆论环境的好转,促进了美国道德失范问题的解决。文章重点分析了美国社会各阶层在引导舆论、重塑道德舆论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希望以此能给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带来一些有益的借鉴。
[Abstract]:The end of the 19 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20 th century, is the key period of the transition from agricultural society to industrial society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t economy, there are a series of disharmonious situations in American society, such as corruption and bribery, money worship, moral deterioration and so on. In the face of this situation, American social strata make joint efforts to influence the trend of public opinio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solution of American moral anomi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efforts made by all strata of American society in guiding public opinion and reshaping the environment of moral public opinion in the hope that it can bring some useful references to the current socialist moral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临沂大学文学院;
【基金】:2015年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5AJY087)
【分类号】:D77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绍红;民主的路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视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杨泽章;;托克维尔与自由的正当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杨海坤;;中国走向宪政之路——兼论“三个代表”理论和我国宪法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4 章敬平;;民意表达机制的实证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6 郑晓华;达尔经济民主思想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傅林;;不能被忽略的历史:1607年以前的北美教育[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龙长安;高力克;;联邦制、国家统一与两种话语之争——对近代中国联邦制论争的回顾与思考[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9 乔印伟;;论新加坡民族国家创建的基础[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10 谭智奇;廖顺余;冼平芳;;我国农民话语权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中秋;;存在一个中国道路吗?——当代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现状之辩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4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5 郑家昊;;服务型政府建设背景下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宏彩;;公民身份、公民社会与公共秩序——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分析框架和政策维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徐艳晴;;健全行政问责制,构建责任型政府[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勇;李广斌;;新农村建设下的苏南农村生活世界合理化隐忧——基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龙静云;;民间组织在现代公民社会中的道德整合功能[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10 冯波;;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途径[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9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沈申甬;中国式民主的适切性与有效性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刁铭玉;查尔斯·泰勒现代性理论探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芳;道德规范的有机融合与道德建设的特色体现——兼谈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道德建设的影响[J];党政干部学刊;2002年08期
2 叶夏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讲座 第一讲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学习导报;2002年01期
3 夏世华;入世呼唤公民道德[J];群众;2002年03期
4 许启贤;《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八个新亮点[J];道德与文明;2002年04期
5 屠春友,尧尧;略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J];道德与文明;2002年06期
6 赵修义;道德建设的创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年06期
7 黄伟,王维宇;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民道德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邱克;道德建设:问题与定位[J];滁州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9 商向华,刘焕荣;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重整[J];行政论坛;2004年01期
10 曾广乐;试论道德变迁及其矛盾过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伟;梁柱平;;个人行为对他人行为的影响——关于运动员体育道德失范原因的新思考[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2 陈沂;;加强道德建设 提高全民族素质[A];风正帆悬第二集——道德建设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彭景阳;;网络社会的道德失范与个体的自我异化——兼论大学生网络生存方式的思想和行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吴军;;侗族传统道德面临的危机与新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贺利平;;浅议新世纪我国的道德建设[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6 戴木才;;建设和谐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7 ;以道德塑形象 用诚信赢市场[A];共铸诚信——福建省企业道德建设经验汇编[C];2003年
8 蓝绍才;;加强农村公民道德建设刍议[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刘淑萍;;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要矛盾探析[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刘本荣;;坚持以德治店 切实提高职工道德水准[A];出版科学探索论文集第6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学习身边的道德模范[N];六盘水日报;2012年
2 本报评论员 李俊雄;离开道德的市场经济无法走远[N];东莞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刘洋 实习生 唐俊青;道德讲堂 传递文明正能量[N];开封日报;2013年
4 全国宣传干部学院 秦强;以制度对冲转型期道德阵痛[N];人民日报;2014年
5 无名;道德与法之辩[N];法制日报;2001年
6 yN清;道德的法制基础[N];法制日报;2003年
7 本报评论员;公民道德建设须法律支持保障[N];法制日报;2005年
8 盘世贵;加强道德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N];广西日报;2005年
9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叶澜;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构成[N];联合时报;2001年
10 ;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新水平[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雷结斌;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2 苏航;电商平台中商家信息展示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吴真文;法律与道德的界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超良;制度德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辰旭;道德失范的制度层面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2 许晓芳;研究生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于松;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10年
4 薛桂波;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D];东南大学;2004年
5 车艳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及道德重构[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6 王立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道德的变迁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宋震;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失范与重建[D];吉林大学;2007年
8 王作军;科学道德失范与科学道德建设的对策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许洋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构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付燕玲;当前中国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78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878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