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苏联解体政治进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对布热津斯基观点的解析
本文选题:布热津斯基 + 苏联解体 ; 参考:《红旗文稿》2013年23期
【摘要】:正苏联解体是世界现代历史上一桩重大事件,至今对世界格局的变动重组影响深远。对于这一事件的原因与后果的分析,理论界一直存在不同争论。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强大的苏联一夜之间亡党亡国?是由于戈尔巴乔夫的背叛还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不能适应时代要求?苏联解体究竟是福是祸?笔者近年来在整理相关文献过程中注意到,美国重要战略思想家布热津斯基对此问题有直言不讳的分析。
[Abstract]: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is an important event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 There have been different arguments about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is event. What is the reason for the sudden demise of the powerful Soviet Union? Was it because of Gorbachev's betrayal or because the Soviet socialist system could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Is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a blessing or a curse?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 has noticed that Brzezinski, an important American strategic thinker, has an outspoken analysis of this problem.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
【分类号】:D5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瓦尔德纳泽:谈苏联解体的预兆和原因[J];报刊荟萃;2009年09期
2 ;苏联解体亲历者叙述改革历程[J];政协天地;2007年01期
3 韩克敌;;波罗的海三国独立与美苏交涉(1991)[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年02期
4 曹玉霞;苏联解体,西方如是说[J];理论观察;2001年01期
5 黄志强;;浅析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过程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1年06期
6 张盛发;;俄罗斯人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依然大相径庭[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姜红明,唐文彰,孙志辉;苏联解体十年后的反思[J];理论月刊;2002年02期
8 卢之超;社会主义理想对我们今天的意义──兼评布热津斯基新著《大失控与大混乱》[J];高校理论战线;1995年09期
9 蔡仲德;“1999:不战而胜”?[J];当代思潮;1999年05期
10 米哈伊洛夫 ,王敏;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J];当代世界;200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书林;;正确总结苏联解体的教训[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2 钟哲明;;苏联解体话根由[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3 张捷;;谈谈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新思维”[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4 张树华;;裂变、失败与崩溃——苏联政治改革与民主化的教训[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下册)[C];2011年
5 张捷;;如何认识百余年来俄罗斯走过的历史道路?[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6 丁明;;从“正常化”走向“睦邻友好”——1989—1992年中苏(俄)关系简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丁明;;1992年中俄关系略论[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捷;;如此“宪政民主”[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9 沈济时;;试论邓小平应对国际风云变幻的战略和策略方针[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1999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朱马杰;俞新天;;软国力建设:不容忽视的无形影响[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王兆阳;让柏林墙彻底倒下吧[N];中国财经报;2009年
2 张举玺 丁毅 ;苏联,离现实越来越远[N];南方周末;2006年
3 巴州二中 丁炜;浅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张微;探索苏联解体后的俄美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张举玺;俄罗斯人感受巨大变迁[N];南方周末;2006年
6 本报专稿 司项宇;俄经济遭重创“梅普”关系恶化[N];世界报;2009年
7 冯昭;破译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密码[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8 吴恩远;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几种流行观点检讨[N];北京日报;2006年
9 记者 李卓;俄罗斯反变“全球私有化”[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10 本报专稿 魏巍;梅普矛盾日渐表面化[N];世界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海芬蕾;苏联模式的历史演进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潘广辉;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玉宝;早期苏联核计划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王莉;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民族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王庆平;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柳丰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西部安全环境与西部安全战略[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袁胜育;转型时期俄罗斯国内政治发展与俄美关系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钮维敢;东亚冷战遗留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道明;阿塞拜疆在欧亚格局中的战略地位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10 王晓秋;苏联兴衰的民主视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玉芳;中国共产党对苏联解体教训的认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雷薇薇;全球化视角中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韩丹;论苏联解体对中国社会主义走势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叶峻岭;苏联解体的美国因素及其深刻教训[D];武汉大学;2005年
5 韦伟;论民族主义与苏联解体[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王洪霞;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战略思想[D];吉林大学;2008年
7 郝迪;白俄罗斯弃核问题分析(1991-1996)[D];外交学院;2009年
8 孙授宾;苏联解体的外交因素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9 杨凯;美国克林顿政府对俄价值观外交分析[D];外交学院;2008年
10 刘伟伟;后冷战时代美国的俄罗斯观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78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878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