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地缘政治对政治转型的影响:条件、方式和后果——以乌克兰为案例

发布时间:2018-05-14 12:10

  本文选题:乌克兰 + 政治转型 ; 参考:《俄罗斯学刊》2016年05期


【摘要】:乌克兰的政治转型不仅是政治多元化和经济市场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政治西方化和经济融入全球化的后果。驱动国家政治转型的不仅有国内因素,还有国际环境的影响。在中小国家的政治转型过程中,地缘政治因素的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地缘位置特殊,乌克兰的政治转型受到了来自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的双重影响。随着欧盟和北约在冷战后的数次东扩,乌克兰开始成为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夹缝地带,地缘环境的变化使乌克兰政治转型中的国际因素影响逐渐上升。美国和欧盟以经济援助、监督选举和调停冲突等手段来影响乌克兰政治,俄罗斯则利用能源价格、民族问题和扶植精英等方式来抵御西方国家的渗透。大国的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了乌克兰政治转型的复杂性和对抗性,并最终导致国家政权更迭和国内冲突的爆发。
[Abstract]:Ukraine's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is not only a process of political pluralism and economic marketization, but also a consequence of political westernization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into globalization. National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is driven not only by domestic factors, but also by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untries, the role of geopolitical factors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Because of its geographical location, Ukraine's political transition has been influenced by the dual influ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European Union and Russia. With several eastward expansion of the EU and NATO after the Cold War, Ukraine began to become a gap zone between the West and Russia. The change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made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factors in the political transition of Ukraine rise gradually.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influence Ukrainian politics by means of economic aid, election monitoring and conflict mediation, while Russia uses energy prices, ethnic issues and the nurturing of the elite to counter the infiltration of Western countries. The geopolitical competition of the great powers has aggravated the complexity and antagonism of Ukraine's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and finally led to the change of state power and the outbreak of civil conflic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分类号】:D75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俊元;;地缘政治规律再探[J];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07期

2 胡二杰;;东亚地缘政治结构与中国和平发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3 葛汉文;;反思与重塑:批判视角下的地缘政治理论[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4 郑异凡;;苏联崩溃与地缘政治[J];探索与争鸣;2011年12期

5 宋静;杨烨;;捷克地缘政治思想之争[J];兰州学刊;2012年03期

6 袁南生;;中国千年外交与地缘政治[J];同舟共进;2012年12期

7 约翰·蔡尔德,马振岗;拉丁美洲的地缘政治思想[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4期

8 杰弗里·帕克;张望;;二十世纪西方地缘政治思想的连续与变化[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2年01期

9 吴映梅;论地缘政治思想的演变[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10 苏畅;地缘政治中的新中亚──评《帝国之后──中亚新的地缘政治》[J];国际问题研究;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倪世雄;潜旭明;;新地缘政治与和谐亚太[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2 何奇松;;国际太空活动的地缘政治[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研究员 梅新育;能源地缘政治风险越炒越离谱了[N];上海证券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张环;“多事之秋”来临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N];金融时报;2014年

3 温凯迪;招金期货:地缘政治危机趋于平静 金银价格分化到此为止[N];中国黄金报;2014年

4 主持人 范媛;地缘政治危机将全球金融拖向何方[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5 北京金汇北斗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投资总监 曾庆龙;地缘政治事件或持续不断 金价将随之起舞[N];中国黄金报;2014年

6 程实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地缘政治动荡为何没有推高油价[N];东方早报;2014年

7 巴西坎迪德·门迪斯大学文化多样性研究所所长 因瑞克·罗德里格斯·拉雷塔;关注知识的地缘政治特点[N];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国家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师、金融学博士 吴志峰;力拓“过河拆桥”背后的地缘政治[N];上海证券报;2009年

9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王天龙;美国“重返亚太”地缘政治经济影响复杂[N];上海证券报;2012年

10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任卫东;谁在制造东亚地缘政治地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微微;冲突与联合:对主导性地缘政治观的分析与反思[D];吉林大学;2009年

2 徐立恒;区域地缘政治的结构主义解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戴慧;地缘政治视角下上海合作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吴敬东;中国与西欧关系的地缘政治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习罡华;地缘政治与1947-1974年的克什米尔冲突[D];北京大学;2008年

6 陈柯旭;美国中亚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程铭;近代以来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与地缘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8 于爱华;南宋地缘政治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9 矫正;冷战后俄罗斯南亚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睿君;俄罗斯地缘政治进程及其与乌克兰的关系[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刘保强;“政治性民意”的时空扩展及其地缘政治经济影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方天建;冷战以来柬埔寨地缘政治变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马云;冷战后泰国地缘政治中的大国关系[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雪;苏联解体后俄印政治关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6 暴宣麟;地缘政治视角下俄罗斯对中亚五国的政策[D];黑龙江大学;2015年

7 金哲;地缘政治格局下中国维护南海国家权益的战略对策[D];延边大学;2015年

8 孟令珠;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国朝核政策[D];南京大学;2016年

9 周明;地缘政治视角下2003年以来沙特与伊朗的关系[D];天津外国语大学;2016年

10 谷合强;地缘政治与当代亚太移民[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87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887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0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