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全球性移居和纽约华人——以中国电影“全球性移居”的纽约华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18 12:20

  本文选题:全球性移居 + 地域性移居 ; 参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摘要】:以中国电影中"全球性移居"的纽约华人为对象进行考察。中国人的"全球性移居"主要是向着东南亚和北美进行的,前者发生在近现代以前,后者是进入近现代以后才活跃起来的。东南亚移居是从原居住地的直接移动,北美移居则是经由"地域性移居"城市上海和香港到达旧金山后再去纽约,有时也经由台北。近现代中国人的"全球性移居"可以描绘成"原籍地—‘上海—香港—台北’—纽约"这一移动路线。在这一移动路线中,从原籍地到"上海—香港—台北"属于"地域性移居",从中国到美国属于"全球性移居"。"纽约华人"大部分是从上海和香港出发的,上海和香港是中国国内的移民城市,因此,纽约华人大多数具有从国内某地先到上海或香港再到纽约的两次移民经验。
[Abstract]:The "global emigrating" of Chinese in the Chinese film is the object of investigation in New York. The "global migr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is mainly in Southeast Asia and North America. The former took place before modern times, and the latter became active after entering the modern world. Regional migration to the city of Shanghai and Hongkong to San Francisco and then to New York, and sometimes through Taipei. The "global migration" of modern Chinese people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place of origin - 'Shanghai - Hongkong - Taipei' - New York "in this mobile route. In this mobile route, from the place of origin to Shanghai Hongkong - Taipei" belongs to the region. "Migrating" from China to the United States belongs to the "global migration". "New York Chinese" mostly started from Shanghai and Hongkong. Shanghai and Hongkong are the immigrants' cities in China. Therefore, most of the ethnic Chinese in New York have two immigration experiences from a domestic place to Shanghai or Hongkong and then to New York.
【作者单位】: 国立木浦大学校中语中文学科;
【分类号】:D634;D7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慰川;;关锦鹏的电影世界[J];电影新作;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米高峰;刘子建;李莉;;关锦鹏的电影世界:故事·人物·镜语[J];电影文学;2007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霞;女性寓言的诗意言说——论关锦鹏的艺术电影[D];西北大学;2003年

2 赵轶;李少红与关锦鹏女性电影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别蓉;关锦鹏电影女性意识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今年来日本加强对东南亚经济扩张的活动[J];东南亚研究;1965年03期

2 李红甫;“9·11”事件以来美国东南亚政策的调整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东南亚研究;2004年04期

3 喻波;试析美军重返东南亚的战略意图[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马金案;东南亚大事记[J];东南亚纵横;2005年03期

5 马金案;东南亚大事记[J];东南亚纵横;2005年08期

6 ;东南亚大事记[J];东南亚纵横;2006年02期

7 ;美国再度构建对中国包围圈[J];爱情婚姻家庭(新情男女);2010年01期

8 H·A·;谢曜;;日本垄断资本对东南亚加紧活动[J];世界知识;1953年08期

9 灻文端;;日本对东南亚的研究[J];南洋资料译丛;1957年04期

10 查理·华尔夫;蔡寿康;;苏联在东南亚的经济援助[J];南洋资料译丛;195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汕;胡建刚;;论东南亚民族和宗教因素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影响[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陈兆华;;当前东南亚民族分裂背后的美国因素[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陈衍德;;东南亚的贫困与民族动乱——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文化抗争[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张贵洪;;竞争与合作:地区视角下的中印关系[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5 彭慧;;伊斯兰世界与菲律宾摩洛反抗运动[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倪世雄;潜旭明;;新地缘政治与和谐亚太[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7 张忠民;陈同;;“孙中山与海外华人”学术研讨会综述[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8 耿f;;蓬勃发展的中外关系史研究[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9 周建新;;跨国民族“和平跨居”模式再讨论——以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跨国民族地区为例[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10 徐孟颖;;清廉国家廉政机制对比研究[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翁东辉;巴厘岛梦碎 东南亚心惊[N];经济日报;2002年

2 记者 傅华云;我市将赴东南亚三国招商[N];南昌日报;2006年

3 翟];2006中国: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最好时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4 记者 亦卓;深入剖析东南亚重大社会政治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王传军;东南亚媒体高度评价香港回归10周年[N];光明日报;2007年

6 谭晶晶、李忠发;胡锦涛东南亚之行意义重大[N];人民日报;2005年

7 记者 李启昌 王永刚;老挝万象东南亚运动会场馆项目昨日开工建设[N];云南日报;2007年

8 ;中国崛起是东南亚的机遇[N];人民日报;2002年

9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景卫;澳与东南亚发生龃龉[N];人民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刘波 ;胡锦涛访问东南亚 “南南合作”继往开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韦红;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与中国[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谷雪梅;冷战时期美澳同盟的形成和发展(1945-1973)[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郑泽民;亚太格局下的南中国海争端[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曾品元;中国周边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莹;冷战后美国的东南亚安全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5年

2 容贤东;印度“东向”东南亚对中国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4年

3 陈锐;战后日本东南亚外交——经济、政治与安全[D];外交学院;2000年

4 迟殿堂;21世纪前期中国周边地缘战略重点初探[D];暨南大学;2004年

5 王满;从均势理论看南亚与东南亚两种均势格局[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盛;中国的新安全观在东南亚的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宁氏辉煌;冷战后中国与东盟的安全合作[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8 王岚;论二十一世纪初越美关系新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9 宣桐;冷战后日美安保体制再定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氏翠Y,

本文编号:1905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905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1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