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前苏联政治宣传中的“德国形象”——以《真理报》为主要考察对象
本文选题:苏联政治宣传 + 德国形象 ; 参考:《俄罗斯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在一切以意识形态先行的苏联,政治宣传毫无例外地成为政府向群众表达官方立场的传声筒。纵观1933-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的苏德关系,经历了由坏到好、再到坏的过程,可以说,两国外交上的风云变幻直接影响到苏联官方政治宣传媒体对德国形象的塑造;同时,根据两国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刻意塑造的德国形象,又会对苏联社会大众意识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试以苏联最主要的政治报刊——《真理报》为主要考察对象,分阶段考察苏德关系变化与苏联媒体所塑造的德国形象转变的关系,并透过《真理报》一窥苏联的政治宣传手段。
[Abstract]:In all the Soviet Union with the ideology ahead of the Soviet Union, political propaganda is no exception to the official position of the government to express the official position to the masses. A review of the Sood relationship before the outbreak of the Sood war in 1933-1941 years has gone through the process from bad to good to bad.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diplomatic changes of the two countries directly affect the official political propaganda medium of the Soviet Un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image of Germany, which is deliberately shaped according to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s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social public consciousness of the Soviet Union. This article tries to examine the change of Soviet German relations and the German media's morality in a phased way, taking the most important political press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truth newspaper as the main object of investig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age of the country and the political propaganda of the Soviet Unio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D7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骆爽 ,余杰文;“追捕”法西斯文化[J];政府法制;1997年02期
2 其昌;;二战未解之谜:日德为何没有夹击苏联[J];文史博览;2010年08期
3 杨增麒;论二战期间苏德关系的变化[J];常熟高专学报;1995年03期
4 朱子奇;反法西斯进行曲[J];友声;1995年03期
5 范军;包文英;;利益的汇合:苏德关系透视[J];俄罗斯研究;1989年06期
6 薛锡祥;胜利的每个日子——致一位反法西斯英雄[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5年04期
7 琼玻;;斯大林输掉的一场大赌博[J];侨园;1995年05期
8 景桂兰;俄罗斯 纪念反法西斯胜利的背后[J];共产党员;2005年05期
9 罗雄;;共产国际与中国大革命——《真理报》中的“真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刘芳;;法西斯病毒难杀[J];中国新闻周刊;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后文洙;;国际反法西斯盟友罗生特[A];老兵话当年(第三辑)[C];2002年
2 朱士俊;;不忘历史 再立新功——纪念长征60周年,反法西斯抗战胜利50周年[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五届年会纪念特刊[C];1997年
3 谭金保;;不忘国耻 开创未来[A];老兵话当年(第九辑)[C];2005年
4 陈辉;;难忘的塘马战斗和胜利大反攻[A];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文集[C];2006年
5 徐有威;王林军;;比拿破仑和威廉第二更危险的独裁者——从《东方杂志》和《国闻周报》看墨索里尼在中国的形象[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6 吴达德;;论吴玉章在海外的抗日宣传活动[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7 邬正洪;;略论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及其作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A];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暨1985年会论文集[C];1985年
8 李学通;;中国地质学界在抗战中的贡献[A];首届“地球科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应二;;抗战时期毛泽东联美反日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昌德;;德国法西斯是怎样上台的[A];河北省史学会通讯(1984第1期)[C];198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岳江;为世界反法西斯而战的中国军民[N];中国档案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甘文瑾;国产反法西斯题材剧:重装上阵[N];中国电影报;2005年
3 陈昌云;在父辈的旗帜上续写光荣[N];工人日报;2010年
4 国光;反法西斯谍报英雄[N];人民日报;2005年
5 陆璐;研讨反法西斯战争题材影视作品[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吴晓樵;重温《达豪之歌》[N];中华读书报;2000年
7 冯八飞;永远的白玫瑰[N];南方周末;2008年
8 陈茁;省会举办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国际反法西斯胜利六十二周年图片展[N];河南日报;2007年
9 宋园园;“V”手势蕴涵的隐秘战[N];解放军报;2007年
10 吴岳添;探索人类命运和生存意义[N];文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外交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蕾;在苏联日本战俘问题研究(1945-1956)[D];吉林大学;2013年
3 李益;马丁·瓦尔泽小说《迸涌的流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鲍梦隐;黄河决、堵口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周华平;意大利共产党的衰亡与重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红春;《群众》周刊的抗战政治动员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7 吴伟;苏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波兰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吕雪峰;从“人民民主”到“准斯大林体制”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潘光;犹太人与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马建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军事合作(1937—1945)[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江波;试论安东尼·艾登反法西斯实践[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王中斐;战时苏联外交中的芬兰问题:1939~1944[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3 王桂香;反法西斯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之东北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张一磊;1933-1939年中国官方媒体中的德国形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彭进;抗战时期重庆对外美术交流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赵博宇;上升的中国形象[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玫;1935-1941年中国共产党对美政策的发展[D];安徽大学;2011年
8 李丹丹;二战时期的重庆抗战小说与日本反战小说的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菊;《时与潮文艺》与抗战时期的文学翻译[D];西南大学;2006年
10 李莉;浅析法国妇女在抵抗运动中的贡献及其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23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923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