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中东地区安全与大国干涉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27 03:35

  本文选题:地区安全 + 中东 ; 参考:《西亚非洲》2013年06期


【摘要】:根据不稳定结构理论,中东政治危机、叙利亚战乱、多重分权结构的伊拉克、饱经战乱的阿富汗、牵动世界神经的伊朗核问题、旷日持久巴以冲突,以及暴力冲突和恐怖主义等问题将持续影响中东安全。西方大国为实现自身利益不择手段地干预中东国家,其主要方式有5类,即政治上挤压、经济制裁、军事打击、颠覆敌对政权、新媒体干预等。大国干预往往导致被干预国局势急剧动荡、破坏了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暴力和恐怖主义事件频发,甚至成为极端主义分子和恐怖主义分子比较集中的地区。这已经成为一种"有深远负面影响的模式",对中东地区安全形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unstable structure, the political crisis in the Middle East, the war in Syria, the multi-decentralized structure of Iraq, the war-torn Afghanistan, the Iranian nuclear issue, which has affected the nerves of the world, and the protracted Palestinian-Israeli conflict, Issues such as violent conflict and terrorism will continue to affect security in the Middle Eas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ir own interests, the western powers interfere in the Middle East by any means whatsoever. There are five main ways, namely, political squeeze, economic sanctions, military strikes, subversion of hostile regimes, new media intervention and so on. The intervention of big countries often leads to sharp turbulence of the situation in the affected countries, disrupts the original process of social development, frequent violence and terrorism, and even becomes a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area of extremists and terrorists. This has become a "far-reaching negative model" that h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security situation in the Middle Eas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分类号】:D7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京烈;;伊朗:在抗争中寻求外交突破[J];当代世界;2008年05期

2 王京烈;不稳定结构与中东局势[J];西亚非洲;2001年04期

3 王京烈;;苏丹大选与中东政治民主化[J];西亚非洲;2010年08期

4 王京烈;;解读中东政治危机[J];西亚非洲;2011年06期

5 王京烈;中东战略地位与美国中东政策调整[J];西亚非洲;1998年02期

6 王京烈;中东国际关系解析[J];西亚非洲;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京烈;全球化与中东国际关系[J];阿拉伯世界;2002年04期

2 王京烈;;整体考察美国的中东政策(下)[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6期

3 刘中民;;关于中东变局的若干基本问题[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02期

4 韩志斌;;从盟友到仇敌:美国和萨达姆的伊拉克[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王建君;王青;方小美;;国际油气上游合作形势及应对策略[J];国际石油经济;2012年08期

6 曾勇;;中国处理达尔富尔危机的战略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06期

7 康杰;;作为对外政策工具的新媒体——基于多学科视角的隐患、局限与对策评估[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8 侯宇翔;;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的角色调整[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4年01期

9 王菁;张春和;;基于政治过程研究途径的中东政治变革解释机制研究[J];江淮论坛;2012年02期

10 韩志斌;;从盟友到仇敌:美国和萨达姆的伊拉克[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洁宇;论以美特殊关系的根源[D];外交学院;2010年

2 杨明光;利益集团与美国中东政策[D];云南大学;2010年

3 陈柯旭;美国中亚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何洪武;二战后中东伊斯兰教组织政治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何华玲;结构、情境与行动者:中东北非阿拉伯地区的政治转型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倩;海湾三岛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张菲;冷战后美以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王黎明;巴以和平进程中的美国作用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相艳;冷战后美国中东政策评析[D];西北大学;2003年

5 陈辉;分而不裂的大西洋联盟—伊拉克战争前后的美欧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烨;冷战后美以关系探析[D];西北大学;2007年

7 阚雅晗;论小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卢鹏帆;论“9·11”之后美国对中东的公众外交[D];山东大学;2008年

9 汝涛;海湾委员会集体安全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鲁力华;冷战后伊朗同中亚五国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京烈;;伊斯兰宗教改革与中东社会变革——世界史视角下的中东社会发展剖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1期

2 王京烈;伊斯兰世界的命运与前途[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01期

3 王京烈;从巴勒斯坦战争到马德里和会——从整体考察阿以冲突[J];西亚非洲;199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富景筠;“中国与中亚:共建地区安全与繁荣”国际学术会议召开[J];当代亚太;2005年11期

2 孙霞;;东北亚地区安全复合体:动力与挑战[J];国际论坛;2006年03期

3 孙霞;;东北亚地区安全的挑战与路径选择[J];国际资料信息;2006年07期

4 王学玉;王永洁;;转变中的东亚地区秩序[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杨成绪;对东亚安全问题的分析[J];国际问题研究;1994年03期

6 郑海峰;东北亚地区安全刍议[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5年11期

7 佟丰;欧洲地区安全的未来走势[J];现代国际关系;1995年11期

8 黄建国;菲律宾在东南亚地区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J];东南亚纵横;1996年03期

9 韩华;;冷战后南亚地区安全问题之管见[J];亚非纵横;1996年02期

10 石冬明;试论东北亚地区安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Alastair Iain Johnston;;浅谈建立东亚地区安全共同体:论地区安全治理的几个障碍(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玉珍;我省部署加强学校及周边地区安全稳定工作[N];江西日报;2010年

2 记者 谢松;保障校园及其周边地区安全[N];南昌日报;2010年

3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资深访问学者 汪铮;中国应勇于做地区安全的提供者[N];东方早报;2012年

4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徐万胜;安倍内阁:地区安全的“炸弹”[N];解放军报;2013年

5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李永全;上合有能力应对地区安全变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6 记者 杨若飞;全力以赴确保全地区安全稳定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N];日喀则报(汉);2013年

7 许文军 秦友友;加强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N];人民公安报;2006年

8 记者 许含宇;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N];福州日报;2010年

9 ;确保十八大期间边境地区安全稳定[N];边防警察报;2012年

10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部副主任 苏晓晖;谁才是真正的“地区安全破坏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守军;中东地区安全复合体[D];外交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宇静;中亚地区安全与上海合作组织[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2 石婧;中亚地区安全与上海合作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蒋纯华;“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地区安全[D];新疆大学;2004年

4 柳青友;冷战后中亚地区安全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张霞;中亚地区安全中的中国因素[D];新疆大学;2005年

6 张艳丽;地区安全复合体视角下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动力[D];辽宁大学;2012年

7 高亚滨;“9·11”后中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与美国因素[D];新疆大学;2005年

8 张泗国;东亚地区安全复合体的安全结构与动力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9 汤传文;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安全环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鹏;冷战后印度军购对地区安全影响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40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940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a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