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危机与政治骚乱:“阿拉伯之春”下的伊朗政治发展
本文选题:伊朗 + 政治骚乱 ; 参考:《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伊朗国内政治骚乱的爆发是民众对政治经济改革失望的一种表现。它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酝酿过程,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其中包括伊朗伊斯兰政权一直以来面临的合法性危机、后霍梅尼时代务实改革释放出的社会推动力量等。总体来看,伊朗伊斯兰政权对国内局势仍有一定的掌控能力,权力体系尚具有一定的稳固性,但国内政治暗流涌动,新的政治不稳定因素正在酝酿之中。伊朗对中东地区格局变化有所期待的同时,中东地区的政治动荡又为伊朗的周边环境带来不确定因素。
[Abstract]:The outbreak of political unrest in Iran is a sign of frustration with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forms. It has experienced a long gestation process and has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reasons, including the crisis of legitimacy that Iran Islamic regime has been facing all along, and the social driving force released by the pragmatic reform in the post-Khomeini era. Generally speaking, Iran's Islamic regime still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control over the domestic situation, and the power system is still stable, but the domestic political undercurrent is surging, and new factors of political instability are brew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political instability in the Middle East has brought uncertainty to Iran'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3T60885)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JK0047) 西北大学优秀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
【分类号】:D737.3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星华;哈马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国会;;伊朗拿什么“闪击”美国[J];环球军事;2007年13期
2 张爱军;;伊朗缘何非要“核”[J];党政干部学刊;2006年04期
3 刘强;;伊朗缘何如此强硬[J];当代海军;2006年10期
4 曾少强;;看西媒如何捣鬼伊朗大选[J];国际公关;2009年04期
5 王娜;;风云诡谲的霍尔木兹海峡[J];百科知识;2008年16期
6 王京烈;;奥巴马时代美伊关系博弈[J];当代世界;2009年06期
7 高祖贵;美国与主要伊斯兰国家的关系:重塑与改造(续四)[J];国际资料信息;2005年06期
8 范鸿达;;当前的伊朗国家安全:环境与对策[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任晶晶;;霍尔木兹海峡的美伊博弈[J];领导科学;2008年21期
10 田文林;;美伊核问题前景凶险[J];学习月刊;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其荣;蒲玉梅;;美国的中东政策与中东民族-国家关系发展态势[A];2004年度全国世界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叶奕良;;古代中国伊朗文化关系略论[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3 娄晓丹;;女律师——妇女合法权益的卫士[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管理发展卷)[C];2003年
4 叶奕良;;中国和伊朗在古代的文化交往[A];中国钱币学会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专刊[C];2004年
5 邵华光;;中东地区石化工业发展近况及对我国的影响[A];上海市石油学会中青年科技论文集(2007)[C];2007年
6 薛发;;钢结构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化市场[A];2008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余泳;;试论中东问题研究的核心概念——从中东热点问题到中国中东外交[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8 ;解析中国汽车进入世界和市场[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9 张雨华;;船舶接长改装工艺探讨[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船舶维修理论与应用论文集第八集(2005—2006年度)[C];2006年
10 李睿;米寿江;;美国和伊朗冲突中的伊斯兰文化因素解析[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亚非所 张晓东;美国—伊朗核争吵的背景与前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徐超;英《卫报》称:美国今春有能力对伊朗动手[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刘波;美国应考虑同伊朗直接谈判[N];经济观察报;2008年
4 大卫·伊格内休斯;伊朗迷局[N];经济观察报;2006年
5 大卫·伊格内休斯;高傲的伊朗[N];经济观察报;2006年
6 北溟;伊朗强硬应对美国制裁[N];中国国防报;2006年
7 本报赴伊朗特派记者 施晓慧 王恬 孙天仁;走进真实多彩的伊朗[N];人民日报;2010年
8 本版编辑 莫书莹;伊朗敲山震虎分化美国潜在制裁联盟[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9 朱贤佳;“宿敌”合作 美伊要坐下来谈伊拉克[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钟秋;美国对伊朗“步步进逼”[N];工人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守军;中东地区安全复合体[D];外交学院;2006年
2 庞中鹏;日本能源外交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3 王三义;工业文明的挑战与中东近代经济的转型(1809-1938)[D];西北大学;2005年
4 任德胜;论自然灾害对中东文明发展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7年
5 叶青;伊斯兰教与后冷战时期中东国际关系中的双重认同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冯璐璐;中东经济现代化的现实与理论探讨[D];西北大学;2006年
7 BOUNOUA NADJAT(娜佳);是谁在中东制造混乱[D];外交学院;2007年
8 姜淑令;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政策研究(1967-1988)[D];复旦大学;2008年
9 王猛;中国参与中东[D];西北大学;2006年
10 樊为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中东政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豪;1979年以来的伊朗与沙特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彭昭璐;伊朗政治与英伊关系演变(1941-1953年)[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高鑫;奥巴马的伊朗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江琳;基于伊朗国际战略地位的美伊博弈关系分析[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3年
5 成鹏;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犹太人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李卫杰;伊朗政治地理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赵良辉;十九世纪英俄在伊朗的争斗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陈晓晓;两伊战争时期的伊朗与沙特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9 吴艳;美国与伊朗“蜜月”关系演变研究(1953-1979)[D];兰州大学;2012年
10 徐晓云;伊朗农业地理区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41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941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