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地方政府如何运用产业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6-12-01 16:16

  本文关键词:有关西方政治学说史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苏州大学》 2010年

地方政府如何运用产业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蔡慧  

【摘要】: 本文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地方政府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地方政府如何有效运用产业政策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个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作为全民利益的代表,中央政府承担着为全国人民谋福利的重任,常常从全局的利益出发制定和颁布产业政策,以全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行动指南,是以在兼顾不同地区差别化发展方面势必存在一定不足。 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不可能对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情况了如指掌,这就可能导致制定出来的产业政策有失偏颇,而产业政策的贯彻执行势必损害某些地区的利益。而地方政府理解产业政策目标的立足点往往不是国民经济整体,而是其行政管辖地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它们执行产业政策的目标是促进本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的最大化。我国地方政府既是利益主体,又是管理主体。作为利益主体,地方政府力图多发展一些新的项目,扩大企业规模,扩大本地区的经济总量。是以地方政府在执行产业政策时更多的出于对地方利益的考虑,做出合乎理性的选择,因此,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博弈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本文主要运用产业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增长极理论、地方和中央的博弈理论等相关理论,比较东西方管理文化差异及对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所产生的影响,分析我国在产业政策制定和执行是存在问题和不足,深入研究中国地方政府如何有效运用产业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通过调查和分析连云港市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优劣势,得出连云港市应如何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利用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有选择的发展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及其它产业发展,以实现连云港市整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127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选题意义10
  • 1.2.1 理论意义10
  • 1.2.2 实践意义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1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0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11-12
  • 1.4.1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1-12
  • 1.5 本文的难点和主要创新12-13
  • 第二章 产业政策13-18
  • 2.1 政策的概念13
  • 2.2 公共政策的概念与类型13-15
  • 2.3 产业政策的概念15-16
  • 2.4 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16-18
  • 第三章 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产业政策的不同特点18-23
  • 3.1 美、日两国产业政策的不同特点18-19
  • 3.1.1 美、日两国在产业政策目标上的差异18
  • 3.1.2 美、日两国在实现政策的手段上的差异18
  • 3.1.3 美、日两国在产业政策的重点领域上区别较大18-19
  • 3.2 造成东西方产业政策差异的管理文化根源分析19-21
  • 3.3 对我国产业政策制定的启示21-23
  • 第四章 地方政府与产业政策的关系23-31
  • 4.1 我国现行产业政策的现状23
  • 4.2 产业政策的目标23-25
  • 4.3 产业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问题25-28
  • 4.3.1 产业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性问题25-27
  • 4.3.2 中国产业政策的传导机制问题27-28
  • 4.4 地方政府执行情况分析28-31
  • 4.4.1 苏南模式28-29
  • 4.4.2 温州模式29
  • 4.4.3 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29-31
  • 第五章 连云港市产业政策执行情况分析31-46
  • 5.1 连云港市经济发展现状31-32
  • 5.2 连云港市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32-33
  • 5.2.1 工业经济总量较小32
  • 5.2.2 基础设施尚待完善32
  • 5.2.3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32
  • 5.2.4 重大项目亟待突破32-33
  • 5.3 连云港市产业政策执行情况分析33-38
  • 5.3.1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33-34
  • 5.3.2 主要任务和重点措施34-36
  • 5.3.3 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36-38
  • 5.4 连云港市重点产业的选择38-46
  • 5.4.1 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38
  • 5.4.2 大力发展石化产业38-41
  • 5.4.3 大力发展钢铁工业41-43
  • 5.4.4 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43-46
  • 第六章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49
  • 功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目录49-50
  • 致谢50-5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坚;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及公共政策分析[D];南昌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贠杰;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现状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1年01期

    2 丁一文;;地方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的公共政策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年01期

    3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J];山西冶金;2005年03期

    4 王洛林,余永定,李薇;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J];世界经济;2001年10期

    5 佟福全;美国经济结构跨世纪的全面大调整[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08期

    6 丁浩员;;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博弈[J];海峡科学;2008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浦兴祖;有关西方政治学说史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J];政治学研究;2000年01期

    2 陈天祥;;地方政府在市场化进程中的功能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2年04期

    3 王浦劬;;我国政治学学术发展中的基本关系论析——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J];政治学研究;2008年06期

    4 黄新华;;区域经济增长中地方政府企业化行为的检验:1998-2007年——基于30个省会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1年01期

    5 曾勇明;张士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过程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1年03期

    6 张骧;施富兰;;政府决策研究学科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社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J];前沿;2006年03期

    7 贾宝林;;市场转型中地方政府角色的新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前沿;2008年04期

    8 邹炜;李世新;李亚培;;日本的公共投资政策及历史借鉴[J];青海金融;2010年10期

    9 赵海月;政治参与:涵义、功能与价值[J];青海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10 孙崇凯,吴秀兰;论法的“理性”底蕴[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燕;王艳涛;;中央各部委博弈策略与行为研究[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王浦劬;;我国政治学学术发展中的基本关系论析——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3 郑奕;周应祺;周应恒;;论我国海洋渔业调整的产业政策[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李学;;国内公共行政主导研究格局的缺失与认同危机[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华;;中国地方政府绩效差距研究——基于府际关系视角的解释简纲[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6 刘学斌;;政治学哲学:必要性与学科定位[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严荣;;公共政策研究方法:演进路径与发展[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8 任勇;都淦;;基于和谐社会愿景中的国家自主性:以政府转型为中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雪明;;发展中的中国公共政策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黄毅峰;;再论政府能力及其提升的路径选择——由转型期中国政府能力“怪像”现状引发的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刘达禹;国家控制与社会自主[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许涛;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改进[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李常理;转型时期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张西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田志文;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政治价值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张金珍;潍坊海洋产业绩效评估及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贾海涛;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桂大一;中国经济体制模式转换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姜自安;马克思主义阶级冲突理论与实践[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浩;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周锋;地区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王红;日本政府对日元汇率干预的博弈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黄丛超;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生态[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翟正国;转型时期中国国家自主性问题探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键;反垄断法与产业政策的关系[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杨茜;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服务效能评价和提升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张丹丹;利益视角下转轨时期地方政府双重行为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玉;邹雄智;;江西省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原因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9年12期

    2 刘乐山,何炼成;公共产品供给的差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原因解析[J];人文杂志;2005年01期

    3 翟绪军;尚杰;;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1年06期

    4 王亚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中国历史数据之实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年07期

    5 魏振香;孙学斋;;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6 李爽;;日本收入分配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02期

    7 任重道;徐小平;;作为公平的正义与作为自由的发展——罗尔斯与阿马蒂亚·森的相互影响[J];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8 巫颐凯;靖平;龚长林;;居民收入分配机制完善与税收政策研究[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8年04期

    9 邴志刚;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调节[J];税务研究;2002年09期

    10 周艳;;基于财税政策的收入差距调节探析[J];商业时代;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武灜;杨胜利;;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与收入差距的现实考析[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宜勇;[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楚建德;转轨期政府在我国收入分配中的作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柴华奇;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D];西北大学;2003年

    3 任红艳;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冯虹;经济加速转型期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新春;山东省居民收入差距对和谐社会构建影响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杜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的成因及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威;城市贫困化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4 赵欣欣;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统计分析与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5 郭超利;我国转型时期的居民收入差距[D];四川大学;2004年

    6 王业强;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群体性特征分析——基于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04年

    7 叶爱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伍再华;转型期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9 刘高岚;对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思考[D];南昌大学;2005年

    10 洪丽;经济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差距的历史变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武汉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林杰;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借鉴[J];日本问题研究;2001年02期

    2 王小龙;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改革:一种财政视角的分析[J];人文杂志;2004年03期

    3 余永定;财政稳定问题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J];世界经济;2000年06期

    4 王允贵;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经验与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10期

    5 吕丽娜,高小健;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关系与制度创新[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03期

    6 谭力文,秦仪;美日跨国经营模式比较与借鉴[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7 陈振明;21世纪中国政策科学的研究方向[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胡象明;政策科学的中国化与理论创新[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王缉慈;;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发展中的企业邻近与集聚辨析[J];中国软科学;2005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春华;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有关西方政治学说史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0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00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d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