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政治转型与经济转轨非对称性发展探析
本文选题:中亚五国 + 政治转型 ; 参考:《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中亚五国政治转型与经济转轨已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尽管在外力影响和内部努力下,采取了多种改革措施,但无论是民主化还是市场化依然未能实现;与同时被卷入第三次民主化浪潮的中东欧国家相比,出现了同途殊归的转型结果。究其原因,不仅是内外因素的制约作用和转型前提条件的缺失,更重要的是,中亚政治转型与经济转轨的非对称性发展态势左右了中亚的转型进程。权威与民主的双重作用使经济转轨面临两难窘境,而缺乏经济基础的民主化在其发展进程中的脆弱性凸显,并最终导致民主政权刚刚建立即向威权政体转变,加之社会经济结构变迁对民主化和市场化产生的影响,使得中亚的转型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Abstract]:The political transition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of the five countries in Central Asia have experienced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Although various reform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forces and internal efforts, both democrat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have not been realized; compared with the countries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which were also involved in the third wave of democratization, The resul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ame path is different. The reason is not only the restri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but also the lack of preconditions of transformation. More importantly, the asymmetric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transition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in Central Asia has influenced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in Central Asia. The dual function of authority and democracy makes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face a dilemma, and the fragility of the democratization of the lack of economic foundation 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is highlighted, and finally leads to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democratic regime to the authoritarian regime as soon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emocratic regime. In addition, the transition of Central Asia is destined to be a long-term process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 of social economic structure on democrat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转型国家政治民主化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基于中东欧独联体国家转型视角》(12JJD81001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7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J·阿伦斯;王时芬;;中亚国家经济转型的政治—制度基础:来自中国的经验[J];俄罗斯研究;2009年01期
2 李淑云;;中亚与中东欧民主化进程的国际比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进;;民主执政: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内容[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苗连营;吴礼宁;;从公民参与看东亚民主转型[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3 龙异;;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民主转型原因之异同——对《第三波》转型原因观点的验证[J];东南亚研究;2008年02期
4 黄金辉;丁忠毅;;社会转型与党内民主建设着力点的选择[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年04期
5 邱芝;范建中;;俄罗斯权威主义政治的合法性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01期
6 陈炳旭;;经济发展与民主转型关系探究——以韩国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9年33期
7 陈周旺;申剑敏;;“建造民主”:一些国家的民主化计划为什么面临失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高春芽;;结构约束与理性选择的辩证——当代民主转型理论的发展[J];比较政治学研究;2013年02期
9 田马爽;;新权威主义视角的晚清中国宪政变革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10 高春芽;;经济发展、政治文化与民主转型——社会结构视野中的民主化探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潘祥辉;;社会主义科层体制下的“传播失灵”现象考察——一种组织社会学的视角[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0)——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新闻报道:中国媒体的理念、制度与技术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桂家友;中国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问题研究(1949-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程丽娜;当代台湾地区精英嬗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罗阳;经济危机、社会动员与政治稳定[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蒋灏;埃及穆巴拉克政权对穆斯林兄弟会的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袁峰;中国形态协商民主的成长[D];复旦大学;2006年
9 刘义强;民主和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泰;当代埃及的威权主义与政治民主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轶;中东权威主义政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国兴;泰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启示[D];暨南大学;2009年
3 董洪乐;中亚地区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宋小磊;转型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杜专家;民主化与一体化[D];外交学院;2011年
6 赵树维;新加坡民主转型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7 于声;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李洁;1988年以来缅甸民族政策的演变及影响[D];云南大学;2011年
9 刘翔;缅甸政府治下的民主化进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李鹏;俄国民粹派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晓中;;转型九问——写在中东欧转型20年之际[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06期
2 高歌;析东欧国家政治转轨中的外部因素[J];国际论坛;2000年06期
3 冯绍雷;原苏东、南欧、拉美与东亚国家转型的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一强;;影响吉尔吉斯斯坦政治转型的部族主义因素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年03期
2 常庆;中亚五国独立后的政治形势和社会问题[J];国际观察;1993年04期
3 包毅;;简析中亚国家总统制及其发展趋势——以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为例[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06期
4 杨恕;曾向红;;中亚各国制度变迁的政治文化动因[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06期
5 伊里旦;;中亚五国国名及外文用法[J];中亚信息;1997年04期
6 杨引官;新疆发展中亚经贸的战略思考[J];实事求是;1998年04期
7 李辉;;中亚五国与中国[J];世界知识;2000年18期
8 陈联璧;中亚五国的民族关系问题[J];世界民族;2001年02期
9 许涛;中亚五国发展回顾与跨世纪展望[J];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01期
10 陈露;;中亚五国政局比较及发展预测[J];才智;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沉;;原苏联中亚五国地震研究的发展趋势及与其开展地震科技合作的战略问题[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2 李路曲;;关于东亚的政党体制与政治转型的思考[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吴军;;经济转轨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罗锡政;雷琳;;吉尔吉斯斯坦变局解析[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郭立群;;经济转轨与建筑装饰信用体系架构[A];湖北省第十一届楚天创新包装设计评比论文集[C];2004年
6 许文彬;姚立涛;;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探析[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干春晖;吴一平;;经济转轨、规制分权化与电力行业改革——基于中国经验的经济学分析[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程伟;;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互动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9 李传桐;;新自由主义与俄罗斯养老保障制度改革[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屹峰;潘光;;美国的中亚经济战略与中国的政策选择[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生民;中亚五国军队建设新动向[N];解放军报;2002年
2 谭川江;新疆谋建中亚花卉出口桥头堡[N];中国花卉报;2008年
3 王广华;中亚五国矿业投资环境分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4 孙壮志;中亚五国经济发展前景较乐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贺占军邋高帆;新疆中亚五国航线全面通航[N];西部时报;2007年
6 岳志荣;中亚五国劳务市场大有可为[N];国际商报;2002年
7 何柳 林建杨 苏晓;内地经济转轨 海外华商新机遇[N];经理日报;2010年
8 记者 王松;推动经济转轨促进和谐稳定加强作风建设[N];渭南日报;2007年
9 陶然;宪政体制与经济转轨[N];经济观察报;2003年
10 曾锁怀 王卫;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的边境贸易[N];新疆日报(汉);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一强;吉尔吉斯斯坦政治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宏志;经济转轨及转轨成本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3 张树昌;中亚五国和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马蔚云;俄罗斯经济转轨十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蒋新卫;冷战后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与新疆安全和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武小欣;经济转轨中的金融调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于海波;后冷战时期俄美中三国中亚政策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杨进;中亚五国贫困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9 刘宏;经济转轨、企业重组与公司治理[D];厦门大学;2001年
10 吴景贤;经济转轨时期中国风险投资发展战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璐;地缘政治视角下美国对中亚五国军事技术输出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张晓慧;塔吉克斯坦政治转型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3 卡比努尔·库拉西;新疆与中亚五国农业经济合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4 姚丽;欧安组织在中亚的活动及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方;试论冷战后中亚的民族关系整合[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付颖昕;中亚的跨境河流与国家关系[D];兰州大学;2009年
7 黄述利;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后对外关系变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荣祥;试论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发展道路[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2012年
9 杨付红;“向西开放”背景下甘肃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3年
10 阿依努斯卡;新疆对中亚五国贸易发展问题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66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066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