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当代英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7-10 06:11

  本文选题:公共服务 + 供给模式 ; 参考:《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摘要】:公共服务创新是政府管理的永恒主题,英国公共服务改革所形成的"蝴蝶效应"引领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公共服务变革的方向。英国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变革经历四次大规模转换,价值主导分别是政府本位、市场本位、公民本位和社会本位;供给主体分别是政府、市场、公民和社会;供给方式分别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和混合多元,形成了官僚体制的供给模式、效率政府的供给模式、整体政府的供给模式和分权政府的供给模式。要实现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需要进一步提升供给总量,优化供给结构,完善供给配套制度,激励政府部门自为供给、社会组织自治供给和公民自主供给,实现质量与效益统一,规模与结构匹配。
[Abstract]:The innovation of public service is the eternal theme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The "butterfly effect" formed by the reform of British public service leads the direction of the reform of public service in western capitalist society. The change of supply mode of British public service has experienced four large-scale transformations, the value leading is government standard, market standard, citizen standard and society standard respectively, the main body of supply is government, market, citizen and society, respectively, and the main body of supply is government, market, citizen and society respectively. The supply modes are from top to bottom, from bottom to top, from top to bottom, from top to bottom.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pply-side reform of public services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enhance the total supply volume, optimize the supply structure, perfect the supply supporting system, encourag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supply themselves,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provide autonomy and citizens to supply independently. Achieve the unity of quality and efficiency, size and structure matching.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5AJ007)
【分类号】:D756.1;D6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公共事业民营型供给模式:可能性解析[J];公安研究;2009年04期

2 张士威;;论基于区域公共产品分类的供给模式选择[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3 马建珍;;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创新[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康金红;;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协商提供模式[J];学理论;2009年28期

5 赵文静;;政府主导下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探析[J];实事求是;2010年03期

6 鹿尧;;中英美公安产品供给模式比较探析[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方建中;;农户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李圣军;;农村公共产品的政府供给模式及其演变[J];江汉论坛;2012年05期

9 高宁泽;;农村公共产品分类视角下的供给模式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年17期

10 李薇;;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多中心供给模式[J];学理论;2012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健;涂晓菊;王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与制度设计研究——以湖北新农村建设为背景[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方正松;;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孙友祥;吕小冬;;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化供给模式的探讨[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梁金辉;刘之洋;;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演进与创新[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5 宋安平;;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目标选择[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春山;高军波;;转型期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王芹;沈建华;;高校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8 周义程;;公共服务民营型供给模式中的民营化工具解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伟;;基于协同论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探讨[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温顺生;;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的机理——基于广西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现象的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敏;我市将着力打造桂林特色消费供给模式[N];桂林日报;2013年

2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白重恩;对现有土地供给模式进行改革的三种设想[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3 张炬 湖南省人大代表;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惠民生[N];人民法院报;2014年

4 云南财经大学 叶文辉;西部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探析[N];光明日报;2010年

5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 邓兰燕 王春;论构建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N];重庆日报;2012年

6 李雄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创新探讨[N];陕西日报;2004年

7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杨艳 方付建;公共服务应向公私合作供给模式过渡[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吴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N];中国政府采购报;2014年

9 韩松;简论我国农产品流通科技的有效供给[N];光明日报;2004年

10 王冰;公共服务需要多中心供给模式[N];湖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凤荣;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周义程;公共产品民主型供给模式的理论建构[D];苏州大学;2008年

3 刘洪辞;蚁族群体住房供给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4 鄢奋;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邵德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供给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菲;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肖婷;唐山新科技馆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龚琪淋;基于协同取向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马宇航;县域公共服务多中心供给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段云云;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张磊;我国农村校车服务公私合作供给中的政府监管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7 万伟;多元协同视角下贵州坡地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8 段静;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9 刁薇;青岛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张慧雯;养老社区共生型合作供给模式构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12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112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1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