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视野中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Abstract]:The vicissitudes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directly affect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socialist movement in the world. Whether we can grasp the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formulate correct lines and policies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revolu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imperialist crisis and the outbreak of the world war, Lenin put forward the revolutionary theory of socialism "first victory", established a new proletarian revolutionary political party, and led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to win the October Revolution. In World War II, the Communists of all countries correctly understood the nature of the war, took an active part in the anti-fascist war, correctly handled national and class contradictions, and adhered to the United front. By organically combining the anti-fascist war with the domestic revolutionary war, the anti-fascist war won the victory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socialist movement. During the Cold War period, due to the inaccurate judgment on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the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ower, the strategy and strategy for dealing with the Cold War had deviated, and there was a lack of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socialist movemen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underestimated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socialist countries are not properly dealt with, resulting in major setbacks for the socialist movemen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分类号】:D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龙海,崔鸿喜;跨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若干问题探讨[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周若炜;;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主义中存在的问题[J];青年思想家;2003年04期
3 马西林;;关于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问题的思考[J];党的建设;2000年08期
4 王学君;中国社会主义模式的变革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5 蒲国良;;冷战后时代非洲的民主社会主义[J];学术探索;2005年06期
6 马慧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J];求实;2008年08期
7 郑懿;黄阔;;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视野下的中国改革开放[J];学理论;2009年17期
8 庞旭瑞;;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对当今世界社会主义的启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9 王小军;;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社会主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上海研讨会述评[J];理论探索;2010年05期
10 侯远长;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阚先学;;90年代中期以来的国际形势的变迁[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2 阎志民;;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3 孙力;;制度创新与文明借鉴:改革开放鼎新社会主义的时代进程[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4 马宾;;2005年新春祝辞[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续集)[C];2005年
5 顾燕峰;;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与上海的开发、开放[A];伟大的胜利,辉煌的成就——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论文集[C];1999年
6 高炎;;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论断的科学依据[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7 范浩卿;;坚持解放思想 推进理论创新[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国机;;学习“七一”讲话 认清国际形势——市国际关系学会、文汇报社联合举行讨论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沈济时;;试论邓小平应对国际风云变幻的战略和策略方针[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1999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赵曜;;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纪念中国社会主义改革30年[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 毛杰;“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所蕴含的教育理念[N];河南日报;2010年
2 俞新天;国际视野下的价值体系建设[N];民营经济报;2008年
3 王泽绘;到台湾读大学读什么[N];团结报;2011年
4 记者 熊争艳 江亚平;周永康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N];人民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吕德胜;中国要在军控与裁军领域发出更多声音[N];解放军报;2010年
6 裴前林;“行政提速”应具有国际视野[N];中山日报;2007年
7 记者 陈进 林惠芬;让中罗友谊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N];人民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实习生 江澄;“用自己的努力去强盛我们的祖国”[N];广西日报;2010年
9 丁原洪;大变动中的世界[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10 记者徐亚华;开拓国际视野 推进对外开放[N];南通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伍绍勤;198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2 丁工;中等强国的崛起与中国外交布局的调整[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3 袁群;瑞典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历史、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焦平;关于世界大转折的战略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姜迪武;转型期我国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孙壮志;国际新格局中的中亚五国[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安秀伟;论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战略[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永彪;中国国家安全观研究(1949-2011)[D];兰州大学;2012年
9 祁伟;“和谐世界”视域下国家利益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玉芬;中韩建交及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1992—2001)[D];延边大学;2002年
2 张荟宾;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现状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李航;中国改革开放对世界的影响及国际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何展;越南革新开放的经验及其启示[D];中南大学;2007年
5 岳文典;试论冷战后欧盟与台湾关系的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6 刘平伟;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在当前外交中的运用和拓展[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7 宫笠俐;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国家安全观之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振东;论王稼祥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时代意义[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9 侯兵;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及意义[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勇;红色高棉的兴衰[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53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153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