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乌克兰危机的理论透视

发布时间:2018-08-30 10:46
【摘要】:2013年年底开始的乌克兰危机迅速从形式上的国内宪政危机演变成为国际政治冲突,由此引发的大国间矛盾甚至被不少评论人士认为是新冷战的开端。在复杂事态背后,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又根据不同的评判标准对于整个事态的起因和性质给出了全然不同的解读。作者试图在综合总结上述不同解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基本认识:"民主和专制之争"的视角不能有效理解乌克兰危机的本质,需要将"合法性"、"历史与文化认同"和"地缘政治"三个视角结合来把握危机的性质。作者依据这三个视角的组合对乌克兰政治进程对于未来世界格局和国家间关系的影响做出预测: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受到重大挑战,由此西方国家回归结盟政策、国际政治部分回归20世纪初期特征的可能性上升。相对于民族国家政治实体成员的身份认同,族群、宗教、语言等身份认同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将会上升,国际政治的文化冲突色彩更加浓重。虽然新冷战的可能性被夸大,但俄罗斯会努力寻求与其他非西方力量联合,大国间相互制约和竞争的样态将更加复杂。
[Abstract]:The crisis in Ukraine, which began at the end of 2013, rapidly evolved from a formal domestic constitutional crisis to a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conflict, which led to conflicts among the great powers and was even regarded by many commentators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old war. Behind the complex situation, different stakeholders give a completely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of the cause and nature of the whole situa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riteria.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tries to sum up th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mentioned above, and puts forward his own basic understanding: "the argument between democracy and autocracy" cannot effectively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crisis in Ukraine. "legitimac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dentity" and "geopolitics" should be combined to grasp the nature of the crisi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hree perspectives, the author predicts the impact of the Ukrainian political process on the future world pattern and inter-state relations: the Westphalia system is challenged,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return to the alliance policy. The possibility of a partial return to the early features of the 20 th century has risen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ompared with the identity of the political entity members of the nation-state, the identity of ethnic group, religion, language and so on will rise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the cultural conflict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will be more intense. While the possibility of a new cold war is overblown, Russia will seek to unite with other non-Western forces, and the model of mutual restraint and competition among big powers will be more complex.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
【分类号】:D75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冯绍雷;;东西方文明结合部:俄国研究的一个基本分析范畴[J];俄罗斯研究;2012年06期

2 波波·罗;孟维瞻;;俄罗斯、中国和美国——从战略三角到后现代三角[J];俄罗斯研究;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春晖;;欧洲政治秩序重建过程中的制度因素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1期

2 严双伍;黄亮;;论欧盟干预国际危机的选择性[J];长江论坛;2009年01期

3 刘昌明;李昕蕾;;地区主义与东亚秩序的转型趋向[J];东北亚论坛;2007年05期

4 陈南雁;;欧洲移民问题及移民政策趋势分析——兼论德国在欧洲移民政策形成中的重要作用[J];德国研究;2006年02期

5 李冠杰;;浅析乌尔里希·贝克的世界主义思想[J];德国研究;2011年02期

6 李冠杰;;中欧发展道路的历史性考察——竞争、国家与现代性[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冯绍雷;欧盟东扩与大国博弈[J];俄罗斯研究;2004年02期

8 范军;欧洲的边界在哪里——欧盟东扩与俄欧关系[J];俄罗斯研究;2004年02期

9 林精华;;俄罗斯问题的西方表述——关于欧美俄苏研究导论[J];俄罗斯研究;2009年03期

10 王冀平;;由法国视角评析战后初期的法德安全关系[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庆麟;;析欧洲货币联盟的超国家性质[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马健;;当前美欧关系演变规律探究[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超;冷战时期中国与欧共体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弟;朝核问题与中美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4 刘阳子;“通往欧洲之路”—哈萨克斯坦与欧安组织关系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5 叶航欣;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法治建设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马斌;冷战后美国对中亚援助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海芬蕾;苏联模式的历史演进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潘广辉;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邓文初;民族主义之旗[D];浙江大学;2005年

10 仇发华;西欧与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乔丹;论拜占廷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焕强;企业重整制度的理论透视[J];现代法学;1996年01期

2 霍德发;;成功与失误:对中国改革的理论透视[J];理论前沿;2007年14期

3 布兰特利·沃马克;吕增奎;;党政民主与“三个代表”:一种理论透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01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钟义信;;用“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动力学理论透视21世纪的经济和社会性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吴红月;借助中医理论透视遗传病表型[N];科技日报;2014年



本文编号:2212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212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b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