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民性视角看日本的右倾化现象
[Abstract]:To analyze the right-leaning phenomenon in Japan, we should not only know what it is, but also wh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character, the definition of a kind of ideological expression, whether right or left, is in the final analysis a kind of self-cognition, a discrimination of values and a choice of behavior mode. The right-leaning phenomenon of Japan is not only the self-regeneration mechanism of Japanese, but also the expression of Japanese seeking cultural self-identity under the crisis of identity, and the projection of Japanes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dealing with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分类号】:D7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永生;;日本政治、社会右倾化问题探讨[J];东北亚论坛;2013年03期
2 张建立;;战后日美关系的心理文化学解读[J];国际政治研究;2013年04期
3 游博;;中日关系历史认识问题中的美国因素[J];和平与发展;2006年04期
4 陈景彦;中日之间的历史认识问题与日本政府的历史观[J];现代日本经济;2005年04期
5 刘江永;;日本政治思潮演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J];亚非纵横;2007年02期
6 姜良芹;日本“教科书”问题的经济背景[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四龙;;从越南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演变来看待民族主义的双重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2 赵存生;;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徐跃;;近代史札记二则——由大隈重信未刊函引发的思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辜庆志;;民族主义演变与欧洲一体化进程[J];滁州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臧秀玲;宋小霞;;日本政治文化对外交政策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2006年01期
6 崔军;;90年代以来跨族裔导演的电影创作[J];当代电影;2010年05期
7 刘国军;;协调民族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若干国际经验探讨[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高文惠;;黑非洲民族主义文学的历史演变[J];德州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张昊琦;;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03期
10 李保国;;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出场逻辑[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汪小平;;1920年代“台湾文化协会”启蒙运动中的民族论述[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银萍;民族主义与韩国反美主义[D];南开大学;2010年
2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陈丽明;民族联合途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雷晴岚;(亻革)家“哈冲”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张波;中国电影批评中的话语权威与身份建构(1937-1949)[D];上海大学;2011年
9 许心宏;文学地图上的城市与乡村[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道明;阿塞拜疆在欧亚格局中的战略地位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浩然;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会丽;日本新民族主义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安岚;“十七年”少数民族反特影片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赵妮娜;冷战后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孙慧;民族主义与近代德国的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从花;试论费希特的民族主义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超;我国边疆民族主义及其治理[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门金宝;晚清内蒙古蒙古族民族主义思潮析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潘宝;经济过程中民族性利益的产生与转化[D];云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会鹏;日本人的等级意识——“日本人意识”漫谈之二[J];当代亚太;1996年04期
2 梁志明;;越南战争:历史评述与启示——越南抗美战争30周年胜利纪念[J];东南亚研究;2005年06期
3 曾景忠;1952年台北和议中日本利用中国不统一逃脱战争赔偿[J];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02期
4 冯昭奎;日美关系:从战后到冷战后[J];美国研究;1996年03期
5 张宝珍;;评日美伙伴关系[J];经济研究参考;1992年Z2期
6 刘世龙;日美关系的两个周期[J];日本学刊;2002年03期
7 尚会鹏;;“缘人”: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J];日本学刊;2006年03期
8 尚会鹏;;日本社会的“个人化”:心理文化视角的考察[J];日本学刊;2010年02期
9 尚会鹏;土居健郎的“娇宠”理论与日本人和日本社会[J];日本学刊;1997年01期
10 游国龙;;序列意识与大东亚共荣圈——对二战时期日本国家行为的心理文化学解读[J];日本学刊;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国成;;浅议大学生自我认知障碍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年17期
2 ;自我认知的实现途径[J];公安研究;2013年05期
3 黄月胜;;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认知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02期
4 尚会鹏;;论日本人自我认知的文化特点[J];日本学刊;2007年02期
5 沈书培;崔苗苗;;试论大学生村官的自我认知与现实的差异[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年10期
6 张元;李洁;;论自我认知的实现途径[J];理论界;2012年07期
7 ;社会复合主体中知识分子的作用及自我认知[J];杭州(我们);2010年01期
8 朱柏铭;略论领导者的自我认知[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3期
9 温铂;李素梅;王卫东;;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自我认知现状探究——以内蒙古高职类院校毕业生为例[J];学理论;2013年05期
10 李志;邓维;李兢;;大学生职业适应性障碍的自我认知研究[J];青年探索;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段放;杨丽珠;;儿童延时自我认知的发生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杨丽珠;刘凌;;婴儿自我认知的发展特点:一项追踪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陈宛玉;;初中生人际素质的特点及其与自我认知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杨丽珠;刘凌;;婴儿视觉自我认知的微观发生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唐海波;李朝旭;;自我认知在相貌定型中的作用[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谢红光;路风萍;戴霞;;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及健康行为管理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谢红光;路凤萍;戴霞;;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及健康行为管理研究[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8 刘雯雯;张媛;;乐观初中生的自我认知特征[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张宝敏 通讯员 张剑;大学生就业亟需调整自我认知[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校区 骆正军;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心灵扫描与分析[N];永州日报;2007年
3 刘义杰 山东职员;“清华男神”为何对未来困惑[N];重庆日报;2014年
4 媒体工作者 吴杭民;两成本科生接受零月薪背后的就业之痛[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雪娟;自知·自觉[N];鄂尔多斯日报;2014年
6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王沛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陈庆伟;“我—家—国”三位一体:中国人的自我结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敏;4-6岁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利;基于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认知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赵宇;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知对择业取向影响的调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3 陈希;网络对当代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4 段放;儿童延时自我认知的发生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园;80后群体职业化进程中自我认知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黄小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吕小亮;基于认知提升的就业竞争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凌;婴儿自我认知的微观发生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修蕾;穿越洞穴寻求自我认知的心路历程[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张韦;腐败实验研究:来自班级的实验[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15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215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