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视阈下新加坡社会治理模式及启示
[Abstract]:Singapore's social governance and legalization model ha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legislation, strict law enforcement, independent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law-abiding by the whole people, and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the aspects of spiritual concept, system norm, practice of behavior and cultural value, etc. For the new situation to do a good job in China's social governance work to provide important inspiration.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法学院;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分类号】:D733.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富良,刘书英;从治理主体角度透视乡村治理危机——河南省Z县村支书、村主任现状调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王萃萃;刘宏杰;;大安全观下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安全指标体系的建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3 张义忠;;《行政许可法》的善治理念与制度[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刘箴;论新时期我国公共决策中的公众政治参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金家厚,吴新叶;社区治理:对“社区失灵”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雷岁江;孙荣;;“村权三分,三会村治”治理机制思考——对江苏海州模式的考察[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7 孟雷;王彦囡;李民;宋丽芬;;土地征收过程中的农民参与[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8 吴昕春;;治理的层次及其基本内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姚宏志;;从“敢治”、“能治”到“善治”——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跃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林钟高;于鑫;吴玉莲;;全球会计治理框架下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詹承豫;刘星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警中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帅学明;徐涛;;培育非政府组织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李平;余健明;;基层政府如何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4 程莹;欧丹;;潮汕地区农村治理模式探析——以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西社村为个案[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5 陈生;陈依静;;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研究——基于南京“梧桐保卫战”的案例分析[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牛天秀;;首问问责:内涵、困境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谭英俊;;地方政府公共事务合作治理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勇;;服务型政府若干问题考量——基于后工业化不确定性治理的维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雅勤;;转型时期的地方治理:困境与出路[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仝君;;公共治理模式在政府管理机制创新中的应用[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前安;社区体育俱乐部与政府、市场、社区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6 陈婧;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协作管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乔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都市社区治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饶亚娟;研究型大学教师参与学术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郭俊梅;城市社区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其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成丽诗;论服务型政府的道德责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建伟;公私合作制在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张晓云;我国基层政府回应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马娜;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陈果;业主委员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何音;公共治理基本结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一宁,罗雪雁;新政府·新经济·“新新加坡”——2001年的新加坡[J];东南亚研究;2002年01期
2 魏东 ,石友 ,原博;新加坡的廉政建设[J];山东税务纵横;2002年Z1期
3 朱春珠;新加坡精神文明的特色[J];浙江学刊;2002年03期
4 刘少才;新加坡的罚款[J];公关世界;2002年11期
5 翟道礼;;新加坡精神的最新演进[J];世界知识;2002年21期
6 吕元礼,魏新文;新加坡的“管得严”[J];城市问题;2002年06期
7 张敏;新加坡:诚信带来良好形象[J];文明与宣传;2003年04期
8 魏宏;;新加坡和瑞士的治国模式及其启示[J];重庆行政;2003年01期
9 王可耘;;新加坡:不和谐的和谐之国[J];招商周刊;2003年24期
10 李保英,高奇琦;“亚洲价值观”与新加坡民主政治[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元礼;;入世后政府官员收入研究——新加坡“高薪养贤,厚禄养廉”的启示[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赵自勇;;新加坡将会成为一个自由民主国家吗?[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3 黄海涛;;从新加坡的经济腾飞看当代儒学的复兴[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郑俊;林晓英;夏绚绚;;新加坡发展经验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借鉴——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城市规划管理)[C];2012年
5 孟书明;;爱国——增强公民意识的基本内容——从中外比较中看增强公民爱国意识的普遍性[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6 蒲勇健;;案例2 新加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案例集)[C];2011年
7 刘思博;;小块头的大智慧——新加坡城市交通考察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 城市交通规划)[C];2014年
8 龙朝阳;邓依伊;鲍维杰;;新加坡中央公积金模式的实施利弊浅析[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二卷)[C];2010年
9 朱天明;杨桂山;万荣荣;王琳;;新加坡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经验借鉴[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10 ;案例1 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案例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新加坡记者 杨新鹏 朱昌都;新加坡检讨经济发展思路[N];经济参考报;2002年
2 本报驻新加坡记者 翁东辉;新加坡自由贸易呈现亮点[N];经济日报;2003年
3 何沙洲;新加坡欲占中国旅游市场风光[N];经理日报;2004年
4 慧敏;业界人士质颖新加坡100%拥房率政策[N];建筑时报;2004年
5 ;新加坡:这样解决缺水难题[N];人民长江报;2005年
6 曾娅;新加坡:五绘蓝图创造信息化奇迹[N];人民邮电;2004年
7 朱昌都 杨新鹏;新加坡:让工业化不留后遗症[N];市场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何华峰;基金业成支柱新加坡金融中心重新定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9 陈文;新加坡催生“新新加坡”[N];亚太经济时报;2001年
10 新鹏;新加坡:治理工业化的环境后遗症[N];中国建设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广存;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借鉴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耿晓燕;论新加坡政府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的作用[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冰;新加坡乐龄教育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徐守杰;论新加坡实用主义外交[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5 梅雪;新加坡与中国反腐机制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6 王涛;新加坡行政体制的特征:合理性及其面临的挑战[D];山西大学;2005年
7 蒋俊化;新加坡在东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邝浚皓;新加坡公民对中国的看法:朋友还是敌人[D];清华大学;2012年
9 李俊彦;从新加坡2011年大选看“新加坡式民主”的演进[D];外交学院;2013年
10 王洪涛;威权体制与新加坡的政治稳定[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23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223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