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美国联邦官僚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3 08:59
【摘要】:本篇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美国的联邦官僚制,笔者将之限定于美国联邦行政系统,美国学者称之为联邦政府的功能系统。本文将美国联邦官僚系统置于美国的整个政治系统中加以探讨,研究和分析美国联邦官僚系统与总统、国会以及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探讨美国政治文化对其联邦官僚制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美国联邦官僚制的理论模型。 在美国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中,联邦官僚系统与总统和国会之间形成一种“一仆二主”的状况,使联邦官僚系统须同时对总统和国会负责。尽管如此,,基于联邦官僚系统自身组织结构的多样性、分散性和多层级性、以及在功能上的专业性特征等,使联邦官僚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某种相对独立性,从而使美国总统和国会都无法完全控制它。美国的多元主义政治文化使其联邦官僚制极具开放性和渗透性。一方面,联邦官僚系统中职业官僚系统的常任制,使之得以与国会委员会和社会利益集团结成“铁三角”,在政策过程中协调一致,去抵制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的开放性使其社会利益集团得以游说和渗入政府行政系统,参与政府行政系统的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在一定程度强化了联邦官僚系统与国会和总统相抗衡的实力。 本篇论文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方法,考察美国联邦官僚制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脉络,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今美国联邦官僚制的特点。同时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方法去剖析美国联邦官僚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分析美国联邦官僚系统的权力关系,由此揭示美国联邦官僚制的内在特质和类型。 导论部分解析了本选题的来源。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比较公共行政学家费勒尔·海迪(Ferrel Heady)在其《比较公共行政》一书中对美国联邦官僚制的定位,引发了笔者对美国联邦官僚制研究的兴趣。笔者在国内外学者对美国联邦官僚制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本文的研究视角和切入点,采用政治生态方法对美国联邦官僚制问题加以研究。 在第一章中,笔者对官僚和官僚制的概念加以界定,厘清本文研究的范畴,阐述本项研究中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在第二章中,笔者追溯了美国联邦官僚制发展的脉络,将之归纳为“绅士政府”时期、“政党分肥制”时期、“功绩制”时期和“1978年文官制改革后”时期四个阶段,分析了美国的多元主义政治文化背景,解析多元主义政治文化的内涵以及美国的多元主义政治文化,为美国联邦官僚制权力关系的分析加以铺垫。第三章是关于美国联邦官僚制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分析。剖析了美国联邦官僚制的构成,包括联邦内阁级各部、独立机构和政府公司;并将美国联邦官僚区分为政治官僚和职业官僚两大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美国联邦官僚系统的功能,将之归纳为行政管理、政策建议、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交流和政治稳定六大功能。 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是关于美国联邦官僚制权力关系的论述。第四章分析联邦官僚系统与总统间的权力关系,解析总统对联邦官僚系统的控制、美国“分权制衡”体制对总统联邦官僚控制权的限制、以及联邦官僚系统的自主性及其由此而形成的对美国总统控制权的限制。第五章分析联邦官僚系统与国会的权力关系,解析国会对联邦官僚系统的控制权、控制方式及其实际效果,分析联邦官僚系统所享有的“委任立法权”及其参与立法的诸种因素。第六章分析联邦官僚系统与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解析利益集团影响联邦官僚系统的方式,从联邦官僚系统的角度分析利益集团渗透于政府行政过程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将美国的联邦官僚制归于“分权-多元”类型,突出地体现为分散、开放、多元的特征。如今,美国的联邦官僚制显现出官僚政治化和联邦官僚系统自主性加强的趋势。表现为联邦官僚系统对政治决策参与性的加大和影响力的加强,突出地反映为官僚个人行为政治化倾向有所加强、以及联邦高级文官系统与政治系统的联系日益紧密。随着时间的迁移,如今美国联邦官僚系统的开放性、渗透性和代表性进一步加强,联邦官僚系统在国家政治系统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也因而被称为除立法、行政和司法权之外的“第四权”。 关于美国联邦官僚制的研究在美国如同汗牛充栋,材料很多,但在中国国内,还仅仅是开始,并不充分,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中国的美国官僚制研究有所推动,同时对中国自身的政府官僚体制研究有所裨益。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7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代凯;;官僚制:理性、效率与民主[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傅萍婷;;论官僚制与社会和谐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2008年02期

3 阳程文;;浅谈官僚制的现实危机与中国行政改革[J];甘肃农业;2006年09期

4 李素霞;;我国建立理性官僚制的意义及途径[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李海;;韦伯的官僚制及其历史价值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11期

6 涂晓雨;;传统官僚制的时代变革[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4期

7 李凡;;浅议官僚制理论的发展和演变[J];今日科苑;2010年08期

8 韩磊;;官僚制与我国行政改革探析[J];理论观察;2010年01期

9 刘洋君;;试析官僚制理论对我国行政发展的启示[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7期

10 张凤凉;刘丽;;基于我国新的行政体制改革下的对官僚制理论新的诠释[J];才智;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智;;官僚制的反功能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冬艳;;寻找公共行政的价值[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岗;;东城区古代衙署述略[A];《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C];2006年

4 丁振国;袁伟;;浅析学习型官僚制理论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借鉴和运用[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军华;;预算中的政治:浅论美国联邦预算中冲突与平衡的制度结构[A];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第一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史建群;;略论赵国政治的两面性[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7 季苹;;美国激进的非学校化思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唐亮;;试论战后日本式的党政关系[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四辑)[C];2009年

9 李圣鑫;;任务型组织:政府改革的新组织取向[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丁振国;袁伟;;学习型官僚制与我国行政组织模式的理性构建[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巍;一场危险的辩护[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2 朱四倍;遏制矿难有赖国家政策和地方利益对接[N];中国工业报;2006年

3 陈剩勇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僚政治学:理论、价值与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新加坡《联合早报》;日本人瑞为何大量“蒸发”[N];世界报;2010年

5 华东政法学院 朱淑丽;德国的法律家阶层[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燕继荣;官僚制的病症及其医治办法[N];学习时报;2009年

7 朱向东 朱峻;日本的大部门制改革及启示[N];中国改革报;2008年

8 记者木佳;在华德企过得不错[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9 [德]卡斯滕·赫尔曼-皮莱斯 [中]李凯 潘建成 郗卫东/编译;考验中小企业[N];社会科学报;2003年

10 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教授 保罗·马洪尼(Paul Mahoney);法制监管更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维杰;美国联邦官僚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2 邹珊珊;超越与限制[D];复旦大学;2004年

3 袁明旭;官僚制视野下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冲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牛昆仑;盎格鲁—萨克逊国家新公共管理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朱明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丹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及其调适[D];武汉大学;2009年

7 王诗宗;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D];浙江大学;2009年

8 李辉;论协同型政府[D];吉林大学;2010年

9 魏云;压力型体制下的行政问责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锁利铭;基于制度变迁的政府转型动力与实施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商诗洋;概念与理论:官僚制在中国的演进与发展[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1年

2 王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7)官僚制的运行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王燕燕;审视官僚制[D];河南大学;2011年

4 王美龄;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张怡凡;中国政府大部制改革[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覃凡;论官僚制的困境与行政变革的取向[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雷娟;我国传统官僚制的困境及其超越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李志红;民主行政的建构[D];南京大学;2011年

9 宋亮;论官僚制中的规则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崔雁;法治视角下的官僚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68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268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d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