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从进攻到防御:里根时期美国核战略的演变及其影响论析

发布时间:2018-10-25 07:54
【摘要】: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冷战结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一直处于"相互确保摧毁"的核均势中,这也是国际关系学界认为自古巴导弹危机后冷战整体上趋于缓和的原因。然而事实上,美国曾在此期间做出过重新确立自身核优势的一次努力,即从1980年到1983年制定并推行的一项极具进攻性的核战略——"抵消战略"。不过,该战略非但没有使美国达到威慑苏联的目的,反而使苏联陷入紧张,并导致美苏关系在80年代初急剧恶化。1983年底,北约在这一战略指导下进行的代号为"Able Archer 83"的核军事演习,更是险些使高度恐慌的苏联"先发制人",引爆美苏核战争。该事件成为冷战史上最具危险性的一个片段。此后,里根政府在短时间内迅速扭转了"抵消战略",回归到维持核均势的防御性轨道中,从而为80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的缓和及冷战的和平终结奠定了基础。
[Abstract]:From the early 1960s to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oviet Union have been in a nuclear balance of "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 which is also the reason why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Cold War has tended to ease since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In fact, however, during this period, the United States made an effort to re-establish its nuclear superiority, namely, a highly offensive nuclear strategy, the "offsetting strategy",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from 1980 to 1983. Instead of deterring the Soviet Union, however, the strategy strained the Soviet Union and led to a sharp deterioration in US-Soviet relations in the early 1980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strategy, NATO conducted a nuclear military exercise codenamed "Able Archer 83", which almost made the highly panicked Soviet Union "pre-emptive" and detonated the US-Soviet nuclear war. The incident became 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episod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cold war. Since then, the Reagan administration quickly reversed the "offsetting strategy" and returned to the defensive track of maintaining the nuclear balance, thus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relaxation of US-Soviet relations in the late 1980s and the peaceful end of the cold war.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2014年度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0636009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7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怡;;中国“反导”背后的核战略[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0年06期

2 张力;印度学者谈印度核战略[J];南亚研究季刊;2000年01期

3 季志业,傅梦孜,杨明杰,冯玉军,洪建军,吴兴佐;大国核战略调整及其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05期

4 裴丽强;威慑与新世纪美国核战略[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5 唐世强;变化之中的俄联邦核战略[J];国际论坛;2002年01期

6 潘锐;从“大规模报复”到“星球大战”——论冷战时期美国核战略的演变[J];太平洋学报;2002年03期

7 潘锐;;从“大规模报复”到“星球大战”——论冷战时期美国核战略的演变[J];美国问题研究;2004年00期

8 胡志东,霍刚;以色列核战略思维模式简析[J];理论月刊;2005年05期

9 李彬;;中国核战略辨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9期

10 孙向丽;;中国核战略性质与特点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向丽;;中国核战略评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李绪成;创建核战略学科[N];中国国防报;2001年

2 魏国安 二炮某部研究员;应继续奉行“有效防卫”核战略[N];中国国防报;2009年

3 王国胜 李伟;美国核战略全面改版[N];解放军报;2002年

4 刘一代 何天进;核战略理论专家武天富的探索轨迹[N];光明日报;2006年

5 ;武天富:搏击在核战略研究潮头浪尖[N];科技日报;2006年

6 王新建;俄要放弃“预防”牲核战略?[N];中国国防报;2009年

7 徐光裕;中国核战略基本特征:有威慑无威胁[N];解放军报;2010年

8 记者 袁飞;罗援详解中国核战略:有限威慑与有效打击[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9 韩建军;核武安全事故频繁 美高官争论核战略[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韩建军;美国要改革核战略[N];中国国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章节根;印度的核战略[D];复旦大学;2007年

2 王仲春;核国家的核武器与核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刘磊;美国知识分子与美国核战略思想的演变(1945-196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洪杰;英、法两国核战略的演变与比较[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施文肖;冷战后俄罗斯核战略调整及其影响[D];辽宁大学;2011年

3 孙珊珊;冷战后美国核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骆平;中国核战略:传统战略文化与现实利益之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俞香淑;美国的全球核战略与朝核问题[D];延边大学;2005年

6 马方方;论冷战后美国核战略演变及其对国际安全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杨竹;核战略与国际关系及中国核战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司凤;奥巴马政府核战略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莉;毛泽东与邓小平时代的中国核战略演进动因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10 郭圳;朝鲜核战略动因与现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930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2930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d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