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巴基斯坦的塔利班化:特征、动力与进程

发布时间:2018-11-19 22:01
【摘要】:"9·11"事件的发生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倒台,致使大量塔利班武装分子和"基地"等恐怖组织成员溃逃至巴基斯坦部落地区。他们的到来和长期滞留对部落地区传统的社会政治体制造成强烈冲击,"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等一批巴本土塔利班势力不断发展壮大。以极端主义、武装暴力等为主要特征的塔利班化现象从巴基斯坦部落地区逐渐向其内陆腹地扩散蔓延。
[Abstract]:The "9 / 11" incident and the fall of the Taliban regime in Afghanistan led to the collapse of a large number of Taliban militants and members of terrorist organizations such as al-Qaeda, who fled to the tribal areas of Pakistan. Their arrival and long stay have had a strong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social and political system in the tribal areas, and a group of native Pakistani Taliban forces, such as the Pakistan Taliban Movement, have been growing and growing. The Taliban, characterized by extremism and armed violence, spread from Pakistan's tribal areas to its inland hinterland.
【作者单位】: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
【分类号】:D73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青连斌;;中国社会巨变的特征与动力[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卢晨阳;;中国参与多边外交的进程和特征[J];新视野;2007年06期

3 王庆忠;;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动力及障碍[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王俊生;文雅;;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进程及特点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动向[J];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43期

6 王伟华;;透视巴基斯坦国内政局的三重视角:军队、宗教势力和美国[J];南亚研究季刊;2007年04期

7 龙兴春;;论南亚区域合作进程中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史志;2010年17期

8 黄民兴;;试析阿富汗民族国家建构的阶段和特征[J];西亚非洲;2008年04期

9 锺毓琳;;美国对东南亚集团的所谓“经济援助”[J];世界知识;1955年14期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共和国政府联合公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6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政府[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井方;;浅析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建新;;现阶段农村邪教组织活动的特征及对策建议[A];社会文化建设与邪教防范研究学术论文精选[C];2004年

4 程光;;“文化台独”及其对台湾图书馆事业的影响[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郑汕;刘利勤;;我国西南周边关系中民族宗教因素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影响[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张贵洪;;竞争与合作:地区视角下的中印关系[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7 娄亚萍;;对外经济援助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8 ;关于对半个世纪八达岭长城接待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情况的调研[A];万里长城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9 周均;;从“三横”到“一条”: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目标[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10 赵国军;;美国国会对印度国家形象的认知变迁及其动因[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巴基斯坦终于松了口气[N];光明日报;2004年

2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陈一鸣;巴以外长历史性接触[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梁强;穆沙拉夫访华:勾划贸易能源“双走廊”[N];财经时报;2006年

4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巴对美印核协议感到恼怒[N];光明日报;2006年

5 周戎;盖茨到巴“行使监督权”[N];光明日报;2007年

6 周戎;巴总理访华前接受中国记者采访[N];光明日报;2007年

7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汪巍;巴基斯坦大选年倚重经济外交[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8 傅小强;巴基斯坦下一步 向前还是向后[N];南方周末;2007年

9 ;周永康与巴基斯坦内政部长会谈并签署援助换文[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孟祥麟;巴美关系很微妙[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谦;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动力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黄登学;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探析[D];山东大学;2007年

3 解晓东;日本天皇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晓妮;美国对巴基斯坦政策研究(1941-1957)[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花永兰;当代世界民族主义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闫国生;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张威;1971年南亚危机与美巴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唐玉华;权力、安全、经济利益与冷战后的美印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陶莹;冷战时期印美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满足(MANZOOR KHAN);1961-1991的中巴关系:寻求共同安全[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人君;中国中产阶层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刘春耀;后冷战时期的美巴战略关系[D];四川大学;2007年

3 杨丽华;新加坡政治发展道路探析[D];山东大学;2008年

4 程旭东;1979年后的伊朗—巴基斯坦关系[D];外交学院;2008年

5 刘洪波;胡锦涛社会建设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蒋军亮;试析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1953-1961)[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苏礼;美国与1971年南亚危机[D];郑州大学;2007年

8 朱庆宝;和谐社会的和谐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王向南;论美国外交的文化根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胡克琼;安全两难与冷战后的印巴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43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343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4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