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软实力比较
[Abstract]:Soft powe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ino-Japanese and Sino-Japanese relations, especially to China, which pursues the rise of great power, the strategic value of soft power is especially obviou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soft power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ure, development model, political values and international system, and points out that although China's soft power construction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the overall level of China is still weaker than that of Japan. China's soft power construction has a long way to go. In the future, China's promotion of soft power can focus on maintaining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oving domestic governance, raising the level of 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deeply participat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nd enhancing the ability of external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
【分类号】:D8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2 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上)[J];国际观察;2007年02期
3 苏长和;;中国的软权力——以国际制度与中国的关系为例[J];国际观察;2007年02期
4 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下)[J];国际观察;2007年03期
5 蓝庆新;郑学党;韩晶;;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及提升策略——基于2011年横截面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8期
6 门洪华;;构筑中日共同利益的战略框架[J];教学与研究;2007年10期
7 刘昌黎;;“鸠山构想”与中日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J];日本学刊;2010年01期
8 罗建波;;论中国和平发展视野中的国家形象塑造[J];新远见;2007年09期
9 王庚年;;建设国际一流媒体 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J];中国记者;2009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利涛;;软力量概念再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刘新;;论软实力与农民教育[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4期
3 刘相平;;大陆对台工作软实力之构成及实施路径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王利文;宫玉涛;;中国软实力的资源、效用与局限性分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5 董中锋;;出版业与文化软实力[J];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12期
6 叶小青;;和平发展视阈中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J];长白学刊;2009年03期
7 胡南;;国家软实力的指标体系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张国方;任林洁;;中国车文化发展史简论[J];汽车工业研究;2009年03期
9 胡南;;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正反向关系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胡南;;中国对非洲软实力研究:战略分析与对策建议[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熊富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战略意义:三大宏观视角[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庄雷;任婉玲;;论高职示范院校跨越式发展与文化软实力打造——昆明冶专示范建设的启示与思考[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程曼丽;;论我国软实力提升中的大众传播策略[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俞新天;;软力量建设与中国对外战略[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5 赵军;;新形势下的汉语资源开发与国际推广的战略思考[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魏明杰;;中国与国际条约60年[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7 曾昭耀;;文化现代化必须要解决一个如何学习外国的问题[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林立公;魏书胜;;中国共产党组织文化力的历史传统及其现实提升[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4 熊昌娥;医院软实力评价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静;国家软实力构建视野中的中国竞技运动软实力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李鉴修;文化软实力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吴立斌;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管治国;日本参与国际环境制度的绩效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9 王思齐;国家软实力的模式建构[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简涛洁;冷战后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皓;论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家形象的优化[D];湘潭大学;2010年
3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青;论中国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湘潭大学;2010年
5 陈鸥;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D];湘潭大学;2010年
6 倪志丰;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中国外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欢;中国软实力研究分析:兴起、视角与趋势[D];暨南大学;2010年
8 任国营;科技文化视域下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林萍兰;文化软实力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乌兰;东亚共同体与中国的对策[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缉思;;《美国市民社会研究》[J];博览群书;2005年11期
2 吴金平,罗会知;国家形象与当代中美日在东南亚的竞争[J];东南亚研究;2004年03期
3 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4 周茂清;不同类型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10期
5 郭树勇;;新国际主义与中国软实力外交[J];国际观察;2007年02期
6 梁昭;;构建我国文化贸易统计指标体系之研究[J];国际贸易;2010年11期
7 牛军;王东;;中美日安全关系与东亚安全环境[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6期
8 张笑;魏婷;;中国动漫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9年03期
9 王希;有关中国国际形象的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0年01期
10 韩栋;;基于钻石体系的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会钧;;论构建中国软实力的外交战略[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周术情;;中国在非洲的利益及其维护战略[J];国际观察;2009年02期
3 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上)[J];国际观察;2007年02期
4 王伟;蒲丽娟;;合法性视阈下的软实力分析[J];前沿;2011年01期
5 张敏;;中国的软实力为何引起各方关切[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徐艳红;伍小乐;;中国软实力理论研究综述[J];前沿;2008年06期
7 房桦;;十年来中国软实力发展研究综述[J];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01期
8 汪涛;邓劲;;国家营销、国家形象与国家软实力[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周雪梅;;软实力建设与中国的和平发展[J];考试周刊;2010年49期
10 肖欢;;冷战后美国软实力的下降及其启示[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显泗;;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2 杨鲁慧;;和谐世界:中国对外战略的新视野[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焦世新;;新中国60年软实力功能的战略变迁[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4 陈剑;;论建设“人文北京”[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赵念渝;;话语信息转换的案例分析和国家“软实力”[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6 高旭红;徐tk;;和谐世界思想指导下的外交软实力建设研究[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7 阮金之;;国际制度的群体视角[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8 王玮;;国际制度对非成员国的作用[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9 余建军;;身份、规范与利益——理解中国国际制度行为转变的观念途径[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10 杜娟;;国际制度的理性设计论:理性主义国际制度研究的新发展[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慧中;美国的“软”与“硬”[N];人民日报;2007年
2 何小龙;省政协委员呼吁尽快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N];江淮时报;2008年
3 本报评论员 必娴;“离岸平衡手战略”的中国之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4 本报评论员 刘波;以人性化政策提升中国在非软实力[N];经济观察报;2007年
5 倪迅;全国政协委员谈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着眼点[N];光明日报;2008年
6 学诚;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阮宗泽;软实力与硬实力[N];人民日报;2004年
8 张佳;软实力蕴含硬道理[N];团结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叶晓楠;参政党也是国家的“软实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10 ;要和欧洲拉关系 布什最近改口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明国;国际制度有效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王玮;跨越制度边界的互动——国际制度与非成员国关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3 韦进深;决策偏好与国家的国际制度行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贾烈英;无政府性与国际制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外交学院;2005年
5 李海龙;跨大西洋安全关系的制度化:从理性选择到社会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6 张全义;全球集体认同的生成与模式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马兰起;脆弱性博弈与非霸权体系下国际制度的创建[D];外交学院;2010年
8 Max Rebol;不干涉与务实合作:试析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D];复旦大学;2011年
9 刘恩东;中美利益集团与政府决策的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朱成君;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景德;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D];河南大学;2011年
2 孙蕾蕾;中国与东盟地区合作中的软实力运用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3 倪志丰;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中国外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合先;中国和平发展中的软实力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顾思思;国家对外软实力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张敏;中国和平崛起中的软实力建设问题[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構晟;论中国和平崛起中的软实力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丛峥;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与软实力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单绍萍;中国软实力提升中的对外传播策略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349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349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