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论印尼的庇护主义传统与华人

发布时间:2018-11-26 08:31
【摘要】:印尼历史上的爪哇文化及社会结构孕育了乡村庇护主义的传统,而荷兰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政策形成了社群性的庇护主义体系,部分华人1上层成为其下属侍从而得以立足。建国后印尼社会结构的转变尽管削弱了基层社会庇护关系的基础,但威权统治造成的主公制度加强了上层政治势力与华人商业资本间的恩庇关系。1998年之后印尼民主化过程中,拥有强大历史惯性的恩庇主义传统又渗透至其政治民主化过程中,华人参政也不得不适应其政党的庇护性作风。
[Abstract]:The Javanese culture and social structure in the history of Indonesia gave birth to the tradition of rural asylum, while the Dutch colonists' policy of divide-and-rule formed a social asylum system, and some of the upper class of Chinese became subordinates to it and gained a foothold. Alth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onesian social structure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eakened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asylum relation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he patriarchal system created by authoritarian rule strengthe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pper political forces and the commercial capital of the Chinese people. After 1998, in the process of democratization in Indonesia, With strong historical inertia, the tradition of patronism permeated into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and Chines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had to adapt to the sheltered style of their political partie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东南亚的庇护主义与华侨华人群体研究”(13CMZ057)
【分类号】:D735.1;D63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沈燕清;;19世纪中期巴达维亚华人包税经营研究——以《公案簿》档案为中心的个案研究[J];八桂侨刊;2010年03期

2 苏东军;浅析印尼传统文化中的权威主义思想——以爪哇皮影戏为例[J];东南亚;2002年03期

3 何平;印度尼西亚群岛古代社会的演进与特点[J];东南亚;2004年02期

4 彭慧;;东南亚的庇护政党制刍议——以菲律宾、泰国及印度尼西亚为例[J];东南亚研究;2013年06期

5 利奥·苏里亚蒂那塔;林淑娟;;苏哈托政权的华侨政策[J];南洋资料译丛;1977年01期

6 克劳婷·苏尔梦;周南京;;东爪哇韩氏家族:企业精神与政治舞台(18—19世纪)[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0年01期

7 詹姆斯·C·斯科特;李凤春;施雪琴;;东南亚社会的庇护政治与政治变革(上)[J];南洋资料译丛;2013年04期

8 詹姆斯·C·斯科特;李凤春;施雪琴;;东南亚社会的庇护政治与政治变革(下)[J];南洋资料译丛;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维国;印尼独立后到金融危机前印尼华人经济发展诉求[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蔡仁龙;;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发展变化试论[J];华侨历史;198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菲阳;根德尔哇扬在巴厘皮影戏中的音乐形态及社会功能[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徐长恩;印尼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黄莉;印度尼西亚村庄治理模式的变迁与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强;吧城华人的中国文化认同[D];暨南大学;2012年

5 蒲晶;从《公案簿》看18-19世纪印尼巴达维亚华人社会[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段炳德;包税制的均衡条件:历史形态与成本收益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周方冶;泰国民主政治:现状与问题[J];当代亚太;2003年06期

3 郑一省;;后苏哈托时期印尼政党制度的变化及其影响[J];当代亚太;2006年07期

4 龚勋;爪哇传统的“家”“国”观与印尼现代精英政治的嬗变[J];东南亚研究;1993年Z1期

5 王子昌;泰国政治发展的社会学分析——结构变化、精英选择与政治发展[J];东南亚研究;2002年05期

6 彭慧;;试论当代菲律宾国内的三种政治形态[J];东南亚研究;2010年06期

7 聂德宁;“吧国公堂”档案之《公案簿》述略[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年03期

8 蔡仁龙;;荷属东印度时期的承包制与华侨[J];南洋问题;1983年03期

9 岩生成一;李述文;;论安汶岛初期的华人街[J];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63年01期



本文编号:2357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357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9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