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发展:和谐亚洲的理性选择
[Abstract]:In the great international context of the recession, the deep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s far from being eliminated, the risks of the global economic downturn are increasing, and the overall recovery is difficult and tortuous for Asia, where the situation is complex and volatile, to maintain peace. Promoting economic recovery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is a long way off. Inclusive development, as the theme of the Boao Forum for Asia annual meeting in 2011, was formally proposed, which expounds the rational choice of China and other Asian countr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region. Expressed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o promote a more equitable and win-win new development approach to the value of dem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rasp the essence of inclusive development and advocate the way of inclusive development to maintain the peace and stability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the world, to promote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and to extricate itself from the predicament of crisis and realize economic recovery.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分类号】:D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义桅;;超越和平崛起——中国实施包容性崛起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能性[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小教;周恩来的对外经济交流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高鸣;孙锋;;论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特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韩晓青;;试论中共八大的外交思想[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刘国华;抗美援朝是捍卫国家安全的唯一正确选择[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5 王玉贵;60年代前期中日关系研究[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6 张颖;;中国对非洲阿拉伯国家的“伙伴外交”[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5期
7 孙德刚;;论中阿战略合作关系[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6期
8 刘小燕;;构成政府形象的行为体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刘舸;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政策与美国全球安全战略[J];北方论丛;2002年04期
10 李久林;毛泽东与“另起炉灶”的外交战略理论和实践[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庭恩;;中国与非洲国家首脑外交的范例——周恩来总理首次访问非洲[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2 李久林;;毛泽东与抗美援朝[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潘敬国;;周恩来与中国核外交战略的形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寿春;;周恩来以和平外交争取国际和平环境的成功经验[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捷;;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潘敬国;张颖;;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与中国共产党对台湾政策的转变[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叶张瑜;;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解决香港问题战略决策的历史考察[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勉励;;毛泽东与新中国对外谈判建交工作的开创[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石善涛;;建国初期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斗争与“一个中国”原则[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丁明;冯小丽;;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外交方针中的经济因素[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丽华;经济援助外交“杠杆”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欣昱;外资外贸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易刚明;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7 张润;毛泽东联美抗苏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文玉;周恩来的人民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周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唐霞;中美爱国主义教育现状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高喜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战略研究[D];西安邮电学院;2010年
3 钟若凝;美国职业篮球联盟(NBA)在中国的活动及其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李伟;1950-1978年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历史考察与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竞欧;冷战后中日对老挝援助的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张雁虹;“和谐世界”理念下的中国睦邻外交[D];东华大学;2010年
7 吕芳;中日关系“蜜月期”(1978-1989)文化交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德昆;“道义外交”与新中国对日策略[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莹莹;21世纪初中日能源合作关系发展浅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仲晓蕾;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毅;;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J];党建;2006年03期
2 金人庆;;谋互利共赢 建和谐世界[J];求是;2007年02期
3 刘勇;;“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新战略[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05期
4 黄孟复;;携手并进 互利共赢 共促中国-东盟合作新发展——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上的致辞(摘要)[J];当代广西;2010年03期
5 唐华;牙韩彰;黄吉遇;谢冬;蒋燕;陈菁;覃茂鑫;;互利共赢 再创辉煌[J];当代广西;2010年03期
6 ;“互利共赢”过时了吗?[J];世界知识;2014年11期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九篇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J];海南政报;2006年S1期
8 金建猛;;统筹城乡发展 实现互利共赢[J];群众;2007年11期
9 ;吉林省经贸代表团访台掠影[J];两岸关系;2010年08期
10 杨利华;;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J];共产党员;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安方;;论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其理论内涵[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2 王仁贵;李绍飞;孙s,
本文编号:2357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357413.html